<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耳字的成語 (242個)

    141

    歷歷在

    成語拼音:
    lì lì zài ěr
    成語解釋:
    形容聽到的某種聲音清清楚楚地盤旋在
    成語出處:
    宋 陳文蔚《祭朱先生》:“念昔暫違,今焉永訣,歷歷在,言猶未絕。”
    142

    亂人

    成語拼音:
    luàn rén ěr mù
    成語解釋:
    亂:擾亂。指故意去迷惑人
    成語出處:
    茅盾《子夜》:“我倒疑惑那是吳蓀甫他們故意造的謠言,亂人目!”
    143

    賴有此

    成語拼音:
    lài yǒu cǐ ěr
    成語解釋:
    賴:依賴、倚靠。幸虧有一著(才得解救)。
    成語出處:
    《晉書·石勒載記》:“嘗使人讀《漢書》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后,大驚曰:‘此法當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諫,乃曰:‘賴有此。’”
    144

    目不忍見,不堪聞

    成語拼音:
    mù bù rěn jiàn,ěr bù kān wén
    成語解釋:
    堪:可。不忍心看,不忍心聽。形容情景十分凄慘
    成語出處:
    清·葉燮《原詩·內篇》:“想其時,陳言為之禍,必有出于目不忍見,不堪聞者。”
    145

    目不忍視,不忍聞

    成語拼音:
    mù bù rěn shì,ěr bù rěn wén
    成語解釋:
    不忍心看,不忍心聽。形容情景十分凄慘
    成語出處:
    康有為《大同書》乙部:“若將其坑降之跡演以雜劇,累一月描寫之,當無人不惻動其心,哀矜涕泗,目不忍視,不忍聞矣。”
    146

    目達

    成語拼音:
    mù dá ěr tōng
    成語解釋:
    形容感覺靈敏,非常聰明。
    成語出處: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策考》:“噽為人覽聞辯見,目達通,諸事無所不知。”
    147

    目睹

    成語拼音:
    mù dǔ ěr wén
    成語解釋:
    睹:看見;聞:聽見。親聽到,親眼看見。
    成語出處:
    《資治通鑒 唐紀睿宗景云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聞不如目睹。”
    148

    春風

    成語拼音:
    mǎ ěr chūn fēng
    成語解釋:
    見“馬東風”。
    成語出處:
    金·元好問《谷圣燈》詩:“紛紛世議何足道,盡付馬春風前。”
    149

    東風

    成語拼音:
    mǎ ěr dōng fēng
    成語解釋: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邊風。
    成語出處:
    宋 蘇軾《和何長官六言次韻五首》詩:“青山自是絕世,無人誰與為容。說向市朝公子,何殊馬東風。”
    150

    俯伏

    成語拼音:
    mǐ ěr fǔ fú
    成語解釋:
    :溫馴的樣子。俯首帖的樣子
    成語出處:
    《六韜·武韜·發啟》:“猛獸將搏,弭俯伏;圣人將動,必有愚色。”
    151

    受教

    成語拼音:
    mǐ ěr shòu jiào
    成語解釋:
    :溫馴的樣子。形容非常聽話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且等我收伏了這個貫索奴,作個引線,不怕那條孽龍不弭受教。”
    152

    面紅

    成語拼音:
    miàn hóng ěr chì
    成語解釋:
    臉和朵都紅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動或發怒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頭紅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
    153

    面紅

    成語拼音:
    miàn hóng ěr rè
    成語解釋:
    見“面紅赤”。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可憐裴蘭孫是個嬌滴滴的閨中處子,見了一個陌生人,也要面紅熱的。”
    154

    面紅過

    成語拼音:
    miàn hóng guò ěr
    成語解釋:
    形容因激動、窘迫、發怒或羞漸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紅過,眼觀鼻、鼻觀心的答應了一聲。”
    155

    目擊

    成語拼音:
    mù jī ěr wén
    成語解釋:
    親眼看到,親聽到。
    成語出處:
    《資治通鑒·唐紀睿宗景云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聞不如目睹。”
    156

    目見

    成語拼音:
    mù jiàn ěr wén
    成語解釋:
    親眼看見,親聽到。
    成語出處:
    宋·蘇軾《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157

    面命

    成語拼音:
    miàn mìng ěr tí
    成語解釋: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成語出處:
    宋 劉克莊《擬撰科詔回奏》:“詞意有未穩處,仰荷明主親酒奎畫,不啻面命提。”
    158

    面命

    成語拼音:
    miàn mìng ěr xùn
    成語解釋:
    命:訓誡。提著朵當面告訴他。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要求嚴格
    成語出處:
    郭沫若《十批判書·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評》:“而對于秦始皇,也儼然就像在面命訓的一樣。”
    159

    目染

    成語拼音:
    mù rǎn ěr rú
    成語解釋:
    見“目擩染”。
    成語出處:
    《太平天國·欽定士階條例》:“至于誦習書史,博覽篇章,目染濡,課學即求心之道。”
    160

    目擩

    成語拼音:
    mù rù ěr rǎn
    成語解釋:
    擩:通“濡”,沾染。因目經常接觸而受到感染,影響。亦作“濡目染”、“染目濡”、“目染濡”、“目濡染”。
    成語出處:
    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擩染,不學以能。”
    * 耳的成語,帶耳字的成語,包含耳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