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不受的成語 (103個)
-
1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成語拼音:
- 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
- 成語解釋:
- 將:將領;受:接受。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孫武《孫子兵法·變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3回:“豈不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2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成語拼音:
- jiàng zài jūn,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
- 成語解釋:
- 將:將領;受:接受。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3
辭多受少
- 成語拼音:
- cí duō shòu shǎo
- 成語解釋:
- 辭:推辭掉。受:接受。推辭不受的多而接受的少。
- 成語出處:
- 《周書 裴文舉傳》:“憲矜其貧窶,每欲資給之。文舉恒自謙遜,辭多受少。
-
4
分文不受
- 成語拼音:
- fēn wén bù shòu
- 成語解釋:
- 分:指銀子計量的最小單位;文:指制錢的最小單位。一個錢也不接受。比喻不計報酬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3回:“供了素齋,又具白銀一兩為謝。三藏分文不受。”
-
5
不識抬舉
- 成語拼音:
- bù shí tái jǔ
- 成語解釋:
- 識:知道;抬舉:稱贊;提拔。不懂得或不珍視別人對自己的好意。也作“不受抬舉”。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64回:“這和尚好不識抬舉。”
-
6
針芥相投
- 成語拼音:
- zhēn jiè xiāng tóu
- 成語解釋:
- 《三國志·吳志·虞翻傳》“虞翻字仲翔,會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針。”磁石引針,琥珀拾芥,因以“針芥相投”謂相投契。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吳志·虞翻傳》“虞翻字仲翔,會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針。”
-
7
鐘離委珠
- 成語拼音:
- zhōng lí wěi zhū
- 成語解釋:
- 鐘離:漢鐘離意,曾任尚書之官;委珠:拋棄珍珠。指鐘離意拒絕接受不正當的財物。比喻不受贓,拒收不義之財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鐘離意傳》:“征還伏法,以資物簿入大司農,詔班賜群臣。意得珠磯,悉以委地而不拜賜。帝怪而問其故……”
-
8
擺袖卻金
- 成語拼音:
- bài xiù què jīn
- 成語解釋:
- 比喻為人廉潔,不受賄賂。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順宗實錄》第五卷:“執誼為翰林學士,受財為人求科第,夏卿不應,乃探囊中金以內夏卿袖,夏卿……擺袖引身而去。”
-
9
辭金蹈海
- 成語拼音:
- cí jīn dǎo hǎi
- 成語解釋:
- 戰國時,秦軍圍趙都邯鄲,齊人魯仲連以利害進說趙魏大臣,勸阻尊秦昭王為帝,并表示若秦王為帝,則自己將蹈東海而死。秦軍退后,趙平原君以千金謝之,魯仲連卻不受,以為為人排難解紛而取酬,是商賈之事。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后以“辭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貴,慷慨有
- 成語出處:
-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載:戰國時,秦軍圍趙都邯鄲,齊人魯仲連以利害進說趙魏大臣,勸阻尊秦昭王為帝,并表示若秦王為帝,則自己將蹈東海而死。秦軍退后,趙平原君以千金謝之,魯仲連卻不受,以為為人排難解紛而取酬,是商賈之事。
-
10
卻金暮夜
- 成語拼音:
- què jīn mù yè
- 成語解釋:
- 東漢楊震為東萊太守,途經昌邑,縣令王密求見。至晚,以十金奉楊曰:“暮夜無知者。”楊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遂拒而不受。見《后漢書·楊震傳》。后因以“卻金暮夜”言為官清廉。
- 成語出處:
- 東漢楊震為東萊太守,途經昌邑,縣令王密求見。至晚,以十金奉楊曰:“暮夜無知者。”楊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遂拒而不受。見《后漢書·楊震傳》。
-
11
顧全大局
- 成語拼音:
- gù quán dà jú
- 成語解釋:
- 顧全:顧及;使不受損害;大局:全盤或整體;多指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切言論、行動都要從全局出發;不使受到損害。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總求大人格外賞他們個體面,堵堵他們的嘴。這是卑職顧全大局的意思。”
-
12
逍遙法外
- 成語拼音:
- xiāo yáo fǎ wài
- 成語解釋:
- 不受拘束。指犯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 ;仍然自由自在。
- 成語出處:
- 南朝 梁 蕭統《梁昭明集 林鐘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跡冰床,披莊子之七篇,逍遙物外;玩老聃之兩卷,恍惚懷中。”
-
13
逍遙事外
- 成語拼音:
- xiāo yáo shì wài
- 成語解釋:
- ①謂犯法者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壞事或與壞事有牽連的人不受追查。②謂置身事外,毫不關心。
- 成語出處:
- 清·包世臣《致廣東按察姚中丞書》:“首禍正兇,逍遙事外。”魯迅《花邊文學·女人未必多說謊》:“關于楊妃,祿山之亂以后的文人就都撒著大謊,玄宗逍遙事外,倒說是許多壞事情都由她。”
-
14
不毒不發
- 成語拼音:
- bù dú bù fā
- 成語解釋:
- 不受凌辱就不能發奮圖強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漁樵記》第四折:“你丈人搬調你渾家,故意的索休索離,大雪里趕你出去,男子漢不毒不發。”
-
15
不羈之民
- 成語拼音:
- bù jī zhī mín
- 成語解釋:
- 羈:束縛;民:百姓。不受束縛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民眾
- 成語出處:
- 漢 桓寬《鹽鐵論 論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
-
16
放達不羈
- 成語拼音:
- fàng dá bù jī
- 成語解釋:
- 縱放曠達,不受拘束。
- 成語出處:
- 《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盧柟]一生好酒任俠,放達不羈,不輕財傲物之志。”
-
17
放浪不羈
- 成語拼音:
- fàng làng bù jī
- 成語解釋:
- 羈:約束。放縱任性,不加檢點,不受約束。
- 成語出處:
- 《晉書 王長文傳》:“少以才學知名,而放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
-
18
放縱不羈
- 成語拼音:
- fàng zòng bù jī
- 成語解釋:
- 謂恣意行事,不受約束。
- 成語出處:
- 《晉書·外戚傳·王濛》:“濛少時放縱不羈,不為鄉曲所齒,晚節始克己勵行,有風流美譽。”
-
19
豪放不羈
- 成語拼音:
- háo fàng bù jī
- 成語解釋:
- 羈:束縛。形容人性情豪邁直爽氣魄大而不受拘束。
- 成語出處:
- 《清史稿 文藝傳 侯方域》:“(方域)性豪邁不羈,為文有奇氣。”
-
20
曠達不羈
- 成語拼音:
- kuàng dá bù jī
- 成語解釋:
- 曠達:心胸開闊,想得開;不羈:不受束縛。心胸開闊達觀,不受拘束。
- 成語出處:
- 《晉書·張翰傳》:“翰任心自適,不求當世。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時人貴其曠達。”
* 關于不受的成語 形容不受的成語 描述不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