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耳字的成語 (242個)

    121

    撓腮

    成語拼音:
    juē ěr náo sāi
    成語解釋:
    形容焦急無計的樣子
    成語出處: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你這般撧撓腮,可又便怎生。”
    122

    酒酣

    成語拼音:
    jiǔ hān ěr rè
    成語解釋:
    酣:酒喝得痛快。酒喝得正痛快;朵發熱。形容酒興正濃。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曹丕《與吳質書》:“每至觴酌流行,絲竹并奏,酒酣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123

    疾雷不及塞

    成語拼音:
    jí léi bù jí sāi ěr
    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
    成語出處:
    《淮南子 兵略訓》:“故善用兵者,見敵之虛,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疾雷不及塞,疾霆不暇掩目。”
    124

    捷雷不及掩

    成語拼音:
    jié léi bù jí yǎn ěr
    成語解釋:
    猶迅雷不及掩。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備。
    成語出處:
    《晉書·苻堅載記上》:“此捷濟上機,所謂捷雷不及掩。”
    125

    疾雷不及掩

    成語拼音: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成語解釋:
    突然響起雷聲,使人來不及掩。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成語出處:
    《六韜 軍勢》:“善者從而不擇,巧者一決而不猶豫,故疾雷不及掩,卒電不及瞬目。”
    126

    疾雷不暇掩

    成語拼音:
    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
    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
    成語出處:
    晉 傅玄《傅子 闕題》:“我欲戰而彼不欲戰者,我鼓而進之若山崩河溢,當其沖者摧,值其鋒者破,所謂疾雷不暇掩,則又誰御之。”
    127

    賤目貴

    成語拼音:
    jiàn mù guì ěr
    成語解釋:
    指輕視眼前所見,重視遠道傳聞。比喻舍近求遠
    成語出處: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 草三 蛇床》:“世人舍此而求補藥于遠域,豈非賤目貴乎?”
    128

    交頭接

    成語拼音:
    jiāo tóu jiē ěr
    成語解釋:
    交頭:頭挨著頭;接:嘴挨著朵。頭挨著頭;嘴對著朵。指湊在一起低聲說話。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大小三軍,聽吾將令,甲馬不許馳驟,金鼓不許亂鳴,不許交頭接,不許笑語喧嘩。”
    129

    并重

    成語拼音:
    kǒu ěr bìng zhòng
    成語解釋:
    對說和聽的訓練同等重視。
    成語出處:
    魯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給他進了中西折中的學堂,英文又專是‘口并重’的。”
    130

    相傳

    成語拼音:
    kǒu ěr xiāng chuán
    成語解釋:
    口說聽地往下傳授
    成語出處: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口相傳,或逮后世。”
    131

    相承

    成語拼音:
    kǒu ěr xiāng chéng
    成語解釋:
    謂接受傳聞。
    成語出處:
    明·方孝孺《答王仲縉書》:“數年來士大夫不察其實,口相承,猥有所稱引。”
    132

    之學

    成語拼音:
    kǒu ěr zhī xué
    成語解釋:
    指只知道朵進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見,而沒有真正的學識。
    成語出處:
    荀況《荀子 勸學》:“小人之學也,入乎,出乎口。”
    133

    苦口逆

    成語拼音:
    kǔ kǒu nì ěr
    成語解釋:
    苦口:藥吃起來特別苦。逆:聽起來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誠的規勸。
    成語出處:
    《史記·留侯世家》:“忠言逆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
    134

    不同謀

    成語拼音:
    liù ěr bù tóng móu
    成語解釋:
    原意是三個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輕信傳聞的話沒有益處。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六不同謀。且去,來日來。”
    135

    兩豆塞

    成語拼音:
    liǎng ěr sāi dòu
    成語解釋:
    比喻為局部的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不能認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成語出處:
    《鹖冠子·天則》:“夫之主聽,目之主明。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不聞雷霆。”
    136

    塞豆

    成語拼音:
    liǎng ěr sāi dòu
    成語解釋:
    比喻為局部的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不能認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成語出處:
    137

    傭目

    成語拼音:
    lìn ěr yōng mù
    成語解釋:
    指借助于所見所聞
    成語出處:
    清 錢謙益《覆徐巨源書》:“流浪壯齒,記濫俗學,侵尋四十,賃傭目,乃稍知古學之由來。”
    138

    聊復爾

    成語拼音:
    liáo fù ěr ěr
    成語解釋:
    姑且如此而已。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
    139

    臉紅

    成語拼音:
    liǎn hóng ěr chì
    成語解釋:
    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
    成語出處:
    蕭殷《桃子又熟了》:“沒有等翻譯同志把所有的問題都提出來,那個美國人竟臉紅赤地吼起來。”
    140

    臉紅

    成語拼音:
    liǎn hóng ěr rè
    成語解釋:
    見“臉紅赤”。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1回:“聽得老太太說完了,越覺得臉紅熱,連忙跪下道:‘老太太息怒。這都是媳婦一時偏執,惹出老太太氣來。’”
    * 耳的成語,帶耳字的成語,包含耳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