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經典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大全(共4000個)

    3201

    不知所終

    【典故】東漢時期,河南窮困讀書人向長對《老子》和《易經》很有研究,鄉下人認為他很有學問。朝廷派人請他去京城做官,他婉言謝絕。鄉親們都認為他是學問太深變得越來越糊涂。后來他約幾個老朋友去泰山、衡山等地,幾年之后他不知所終。 ......
    3202

    拔幟樹幟

    【典故】西漢初年,韓信率漢軍攻打趙軍,即將到達井陘口,先挑選輕騎2000人,人持一紅色旗幟,抄小路埋伏在趙營附近,接著背水列陣引誘趙軍。趙軍傾巢而出,漢軍佯敗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沖進趙軍營中掛上漢軍紅旗,趙軍因此大敗。 ......
    3203

    彼眾我寡

    【典故】楚國糾合曹、衛進攻宋國,宋國向晉文公求救,先軫認為是成霸業的大好時機,晉文公向舅父狐偃討教如何對付彼眾我寡的戰爭,狐偃教他使用詐偽取勝,雍季不同意如此。晉文公派狐偃為上軍統帥,進攻曹、衛,楚王中計而大敗。 ......
    3204

    不足為外人道

    【典故】陶淵明是晉代著名文學家,《桃花源記》是他的傳世之作。文章寫道:有個漁夫劃著小船來到桃花林。小船鉆過山洞,洞外竟是一片桃源樂土。這兒男耕女織,日作夜息。處處牛羊歡叫,年年五谷豐登。主人捧出美酒佳肴,熱情接待漁夫。原來,他們遠離亂世,在 ......
    3205

    不足為意

    【典故】隋朝時期,越國公楊素的兒子楊玄感與書角書生李密關系很好,楊玄感準備趁隋煬帝親征高麗之機起兵謀反,李密給他出了上中下三條計策,上策是斷其后路,中策是取長安消滅不足為意的衛文升,楊玄感取下策停在洛陽,最終失敗。 ......
    3206

    奔走相告

    【典故】春秋時期,晉、楚等11國派出高級官員到虢國會盟,楚使熊虔的儀仗非常氣派,遠遠超出了當時出巡的標準,天子出巡才有“虎賁”百人,而最低的士人出巡只有“陪乘”一人,任務是“告奔走& ......
    3207

    拔趙易漢

    【典故】西漢初年,韓信率漢軍攻打趙軍,即將到達井陘口,先挑選輕騎2000人,人持一紅色旗幟,抄小路埋伏在趙營附近,接著背水列陣引誘趙軍。趙軍傾巢而出,漢軍佯敗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沖進趙軍營中掛上漢軍紅旗,趙軍因此大敗。 【典故】見&ldqu ......
    3208

    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典故】東晉時一漁夫只身劃船進入一山洞,發現一座桃源,這里的居民男耕女織,大人小孩均參加勞動。他詢問一個老人是何地,老人回答他說他們的祖先為躲避秦時的戰亂而遷居到此,就沒有出去過。漁夫問是什么朝代,老人回答:“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
    3209

    不足與謀

    【典故】楚漢相爭時期,劉邦想在關中稱王的計劃敗露,為擺脫困境聽從張良的計策親自去鴻門赴宴,席間范增召來項莊舞劍,想趁機殺掉劉邦。劉邦借機溜走,張良獻上白璧與玉斗,范增氣得把玉斗摔在地上,對著項羽說不足與謀。 ......
    3210

    拔幟易幟

    【典故】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后,率領漢軍攻占了魏國和代國,接著又在張耳的協助下,帶了幾萬兵東下井陘,攻擊趙國。趙王和主將陳馀在井陘口聚集了二十萬大軍阻擋。謀士李左軍建議陳馀拔給他三萬軍隊,從小路出發,出奇不意地截取漢軍的后勤裝備及糧食;而它的 ......
    3211

    簸之揚之,糠秕在前

    【典故】東晉時期,司馬昱邀請王坦之和范啟前去議事,范啟年齡大而官位小,王坦之年齡小而官位大。他們兩人互相謙讓讓對方走前頭。王坦之走在范啟前開玩笑說“簸之揚之,糠秕在前。”范啟反唇相譏:“淘啊汰啊,沙礫在后。 ......
    3212

    必爭之地

    【典故】東魏被北齊取代,與西魏的戰爭連綿不斷。西魏宇文泰鞏固東邊疆土后就派大將王悅率軍攻占漢中。漢中城主楊賢投誠。王悅派人飛報達奚武說取漢中后要攻占白馬城,那是必爭之地,白馬能取下就能斷蜀兵的后路。 ......
    3213

    拔趙幟立赤幟

    【典故】西漢初年,韓信率漢軍攻打趙軍,即將到達井陘口,先挑選輕騎2000人,人持一紅色旗幟,抄小路埋伏在趙營附近,接著背水列陣引誘趙軍。趙軍傾巢而出,漢軍佯敗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沖進趙軍營中掛上漢軍紅旗,趙軍因此大敗。 ......
    3214

    柏舟之誓

    【典故】春秋時期,衛世子共伯夫婦感情十分恩愛,曾經山盟海誓他們的愛情至死不變。后來共伯去世,其父母想要他妻子共姜改嫁。共姜堅決不答應,就做一首詩《柏舟》來證明他們的愛情,讓其父母打消這個念頭。 ......
    3215

    變徵之聲

    【典故】戰國末期,燕太子丹從秦國逃回,請義士荊軻與高漸離出面去刺殺秦王嬴政。一切準備就緒,太子丹率手下著白裝送他們到易水邊,高漸離擊筑,荊軻高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唱變徵之聲,慷慨激昂,一行人灑淚告 ......
    3216

    鮑子知我

    【典故】春秋時期,齊國管仲與鮑叔牙關系特別好,他們合伙做生意,鮑叔牙總是多出本錢少分利,樂意幫助貧寒的管仲。管仲率軍打仗兵敗,只有鮑叔牙了解他的苦衷。小白執政齊國后,鮑叔牙把相國的位子讓給管仲,管仲說:“知我者鮑子也。&rdquo ......
    3217

    拔趙幟易漢幟

    【典故】西漢初年,韓信率漢軍攻打趙軍,即將到達井陘口,先挑選輕騎2000人,人持一紅色旗幟,抄小路埋伏在趙營附近,接著背水列陣引誘趙軍。趙軍傾巢而出,漢軍佯敗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沖進趙軍營中掛上漢軍紅旗,趙軍因此大敗。 ......
    3218

    敝帚自珍

    【典故】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派大司馬吳漢與征南大將軍岑彭去攻打在成都稱帝的公孫述,漢軍進兵神速,與公孫述進行了殊死搏斗才攻占成都,吳漢下令屠城。劉秀指責他,說老百姓家里有破掃帚也價值千金,不能掠奪他們的財產失去民心。 ......
    3219

    弊帚自珍

    【典故】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派大司馬吳漢與征南大將軍岑彭去攻打在成都稱帝的公孫述,漢軍進兵神速,與公孫述進行了殊死搏斗才攻占成都,吳漢下令屠城。劉秀指責他,說老百姓家里有破掃帚也價值千金,不能掠奪他們的財產失去民心。 ......
    3220

    殘杯冷炙

    【典故】“殘杯冷炙”這則成語的意思的“炙”是烤。原意是吃剩的酒食,現指權貴的施舍。這個成語來源于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不可令有稱譽,見役勛貴,處之下坐,以取殘杯冷炙之辱。北齊的文學家顏之推,學識淵博,他有一部《顏氏家訓》傳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