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經典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大全(共4000個)

    3601

    綽綽有余

    【典故】戰國時期,齊國大夫坻蛙辭去靈丘縣令到國都擔任諫官,幾個月沒有向齊王勸諫過。孟子鼓動他去進諫,他多次進諫沒有被采納,只好辭官回家。孟子的學生問孟子為什么會這樣。孟子說自己不為官,不依靠官府,是走是留自己定奪已經是綽綽有余。 ......
    3602

    陳蔡之厄

    【典故】春秋時期,大思想家孔子為了推行他的仁政及儒家思想,帶領弟子數十人周游春秋列國。在楚國受到冷落后,就去陳國及蔡國游說,他們一行走到陳蔡國之間的荒野中發病,只好困在那里,弟子圍著孔子而坐,沒有糧食。后來他們堅持前行。 ......
    3603

    扯扯拽拽

    【典故】妙玉自從與寶玉聽了黛玉那凄涼的琴聲后,恍恍忽忽地回到庵內,念完“禪門日誦”就在禪床上打坐,神不守舍地想起寶玉的話,心跳耳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夢中好像有許多王孫公子要娶她,媒婆扯扯拽拽的,甚至有強盜持刀執棍威逼 ......
    3604

    尺短寸長

    【典故】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向楚王提忠告。但昏庸的楚王不僅不接受,反而聽信讒言,把他流放到外地。屈原心煩意亂,請人卜卦。他對占卜人說:對君王應該是真誠直言呢,還是虛假應酬?應為真理正義犧牲一切呢,還是奴顏婢膝、茍且偷生?應與天鵝比翼高飛呢,還是和雞鴨 ......
    3605

    重蹈覆轍

    【典故】東漢時,桓帝寵幸宦官,導致宦官互相勾結,壟斷朝政,陷害忠良。李膺和杜密等忠良大臣糾集太學生郭泰等人竭力鏟除宦官。公元一六六年,宦官們在桓帝面前誣告李膺等人造反,桓帝聽信饞言,下令把李膺等忠良大臣關進大牢,人數多達幾百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黨 ......
    3606

    慘淡經營

    【典故】唐玄宗時期,著名繪畫大師曹霸善于畫人和馬,被封為“左武衛將軍”。唐玄宗命曹霸為他的御馬玉花驄畫像,曹霸經過一陣慘淡經營后,一匹生動活潑的馬便出現在白絹上,這馬好像即將騰躍的飛龍,所有的馬都要相形失色了。 ......
    3607

    觸斗蠻爭

    【典故】傳說古代有一只蝸牛的兩個觸角上有兩個小國,左邊的叫觸氏國,右邊的叫蠻氏國。兩個國家因為爭奪地盤而經常發生戰爭,有時竟伏尸百萬,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蝸牛因此而喪失觸覺功能。 ......
    3608

    赤地千里

    【典故】春秋時期,衛靈公到晉國去途中夜宿濮水上游,夜半聽到神秘琴聲,他命樂官師涓記錄下來,會見時給晉平公演奏。晉國樂官師曠說這是亡國之音,晉平公還意猶未盡。第二次演奏時大風大雨相隨,后來發生大旱,三年之內造成赤地千里。 ......
    3609

    才多識寡

    【典故】三國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跟著孫登旅游,孫登問他的意圖,嵇康就是不回答。他們在一起游玩了三年終于要分開時,嵇康問孫登為什么不說話。孫登說他才多識寡,給他留下贈言:“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識真,所以全其年。& ......
    3610

    嘗膽臥薪

    【典故】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后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嘗一個苦膽,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
    3611

    此地無銀三百兩

    【典故】從前有個人,得到了一筆銀子。可是他把銀子帶在身上怕丟失,藏在家里又怕被偷走,想來想去,只好把銀子埋在地里,又寫了一張“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字條,放在埋銀子的地方,這才放心地走了。這個笑話后來形成了成語“此地無銀三百兩”。用來比喻想要隱 ......
    3612

    持刀執棍

    【典故】妙玉自從與寶玉聽了黛玉那凄涼的琴聲后,恍恍忽忽地回到庵內,念完“禪門日誦”就在禪床上打坐。就是神不守舍,老是想起寶玉的話,心跳耳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在夢中好像有許多王孫公子要娶她,甚至有強盜持刀執棍威逼她,大 ......
    3613

    嫦娥奔月

    【典故】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藥。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藥,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讓她在廣寒宮里思過。 ......
    3614

    出爾反爾

    【典故】出爾反爾這則成語的原意是你怎樣對別人,別人也怎樣對你。現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復無常。爾指你,反同返。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戰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生了戰爭。鄒國 ......
    3615

    除惡務盡

    【典故】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率軍在夫椒大敗越王勾踐,并破了越國的首都。越王勾踐派大夫文種向吳國求和,吳王準備答應。伍子胥勸吳王“樹德務滋,除惡務盡。”吳王不聽他的建議,除惡未盡結果在20年后被勾踐所消滅。 【典故 ......
    3616

    尺二秀才

    【典故】宋朝時期,誠齋先生楊公參加湖南漕試監考時,他的同事有取《易經》義為魁。誠齋先生看到卷面上把“盡”寫成“盡”,就想擯斥更改。考官是上癢人,不允許他改。誠齋先生笑著說:“明日揭榜 ......
    3617

    春風得意

    【典故】唐朝詩人孟郊年輕時隱居嵩山,過著清貧閑淡的生活,在母親的鼓勵下,他多次進京趕考沒有考中,直到41歲時才考取進士,他寫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來抒發自己的喜悅心情。 ......
    3618

    春風風人

    【典故】春秋時期,梁國相國孟簡子因罪逃到齊國,齊國相國管仲親自出迎,他看到孟簡子只有三個隨從就詢問情況,聯想到他在齊國變法革新,得罪了不少人,他不能像春風吹拂每一個人,不能像夏雨滋潤每一個人,他的來日一定很窮困。 ......
    3619

    春風風人,夏雨雨人

    【典故】春秋時期,梁國相國孟簡子因罪逃到齊國,齊國相國管仲親自出迎,他看到孟簡子只有三個隨從就詢問情況,聯想到他在齊國變法革新,得罪了不少人,他不能像春風吹拂每一個人,不能像夏雨滋潤每一個人,他的來日一定很窮困。 ......
    3620

    成風盡堊

    【典故】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人鼻尖上沾上了一點白粉,像蒼蠅翅膀那樣薄,他請一個石匠用斧頭把白粉砍去,“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他十分驚嘆匠人的手藝精湛。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