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相告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楚等11國派出高級官員到虢國會盟,楚使熊虔的儀仗非常氣派,遠遠超出了當時出巡的標準,天子出巡才有“虎賁”百人,而最低的士人出巡只有“陪乘”一人,任務是“告奔走”。楚使的行為引起了其他國家使臣的反感。 【典故】士有陪乘,告奔走也。
《國語·魯語下》 【釋義】指有重大的消息時,人們奔跑著相互轉告。 【用法】作謂語、補語;用于互相轉告重要消息 【相近詞】欣喜若狂、樂不可支 【反義詞】面如土色、呆若木雞 【其它使用】 ◎ 因此每到一地,人們莫不奔走相告,高呼"紅軍回來了!"紛紛起來支援大軍,沿途燒茶送水,擔任向導,報告敵情。 ◎ 當割讓臺灣的消息傳來,臺灣人民奔走相告,義憤填膺。 ◎ 人們到處奔走相告,說市里來了個管不平的市委書記。
- 成語名稱:
- 奔走相告
- 成語拼音:
- bēn zǒu xiāng gào
- 成語解釋:
- 奔;走:跑。奔跑著互相轉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時;急迫地互相轉告有關的人。
- 典故出處:
- 宋 張孝祥《壽芝頌代愡得居士上鄭漕》:“詔天下之日,淮民歡呼,奔走相告,自州達之縣。”
- 成語例句:
- 于是群情驚疑,奔走相告,以為又將重演十年前之慘劇。(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
- 奔走相告的詳細解釋
* 奔走相告的故事:春秋時期,晉、楚等11國派出高級官員到虢國會盟,楚使熊虔的儀仗非常氣派,遠遠超出了當時出巡的標準,天子出巡才有“虎賁”百人,而最低的士人出巡只有“陪乘”一人,任務是“告奔走”。楚使的行為引起了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