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對比鑒賞題之內容、情感異同比較答題方法與練習答案
古典詩歌對比鑒賞題內容、情感異同比較
進行內容、情感的比較鑒賞,前提是讀懂詩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調。其方法仍與前面分析概括詩歌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同。
①讀標題。標題往往交代了內容,定下感情基調。
②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及寫作背景。同樣的景物,因詩人不同的際遇、不同的心情,會蘊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③善于抓住帶感情色彩的關鍵詞語。注意詩歌的最后兩句,它們往往卒章顯志,點明主旨。
在此基礎上的比較,需要注意:
①熟悉感情基調術語,會用這些術語比較感情基調異同,如憂愁與閑適、悲傷與歡快。
②進一步比較分析出產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這也是情感比較的重要內容。
邊練邊悟
1.(2013·安徽)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齋獨宿
[唐]韋應物
山月皎如燭,霜風時動竹。
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和韋蘇州①《秋齋獨宿》
[金]趙秉文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
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韋蘇州:即韋應物,因其曾任蘇州刺史,故稱“韋蘇州”。
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 (相同點)兩首詩都表現了詩人在秋夜的孤獨之感。韋詩以風動竹、鳥驚棲、人獨宿表現內心孤獨;趙詩以驚鳥無宿暗寓詩旨,含蓄地道出詩人心境的孤獨。
(不同點)韋詩孤獨中又有淡靜。皎月悅目,風竹悅耳,恬靜怡人。趙詩孤獨中更顯凄冷。冷月殘燭,秋雨寒枝,凄冷襲人。
解析 本題考查通過分析詩歌中的意象來把握詩人的情感。這兩首詩都是借景抒情詩,詩人的情感寄寓在詩歌的意象中。韋詩中的意象是:皎潔明月、霜風動竹、驚棲之鳥。恬靜的月色,人略顯孤獨。趙詩中的意象是殘燭、秋雨、深竹、驚鳥、寒枝。凄冷蕭瑟之景蘊含凄涼孤獨之感。同時兩人對景物描寫的差別體現了兩人心境的細微差別。
秋齋獨宿
賞析 本詩緊扣“秋”和“獨宿”展開詩意。開篇即從寫月光入筆,山月皎潔,本可以和親友飲酒唱和,盡享快樂時光,但此時獨自棲居山中的詩人,只能聽屋外秋風動竹、山鳥驚棲之聲,凸顯秋夜的寂靜。這些氣氛的渲染,讓詩人倍感孤獨無依。最后,給出“窗間人獨宿”的意旨,卒章顯志。
和韋蘇州《秋齋獨宿》
賞析 《和韋蘇州〈秋齋獨宿〉》作為唱和之作,除第三句外,其余三句的韻腳都和韋應物的詩作相同。開篇仍然從月光入筆,但這月光已經著上了“冷”的色調,一“冷”一“侵”一“殘”,道出了冷月殘燭的凄涼之境。而“雨聲在深竹”的點染,更加濃了凄清的氛圍。那在雨夜驚飛的山鳥,“寒枝不成宿”的形象,何嘗不是詩人自身的寫照?此詩和韋應物的詩作所表達的情感及手法同中有異。
2.閱讀下面杜甫的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秦州雜詩(其五)①
西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
浮云②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③老骕骦。
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
白 馬④
白馬東北來,空鞍貫雙箭。
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
近時主將戮,中夜商於戰。
喪亂死多門⑤,嗚呼淚如霰。
注 ①此詩作于詩人棄官西行,駐留于秦州期間。秦州:今甘肅天水。②浮云:指良馬。詩句中的“龍種”“骕骦”也是指良馬。③殘:剩余。④此詩作于潭州發生軍事叛亂期間。此時,杜甫漂泊于鄂、湘一帶。⑤死多門:死于多種災難。
清代著名學者仇兆鱉在《杜詩詳注》中說《秦州雜詩(其五)》是“借天馬以喻意”,認為《白馬》詩“‘喪亂死多門’一語,極慘!”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答案 《秦州雜詩(其五)》 ①角度一:期待馳騁沙場,為國立功。結合詩句:“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②角度二:處境艱難,仍渴望為國立功,有懷才不遇的傷感。結合詩句:“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
《白馬》 ①角度一:對生命的悲憫。結合“空鞍貫雙箭”“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等詩句。②角度二:悲嘆戰爭帶來的不幸或表達對國家前途的憂慮。結合詩句:“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霰。”
秦州雜詩(其五)
賞析 這首詩借詠馬以抒懷。詩中前四句寫自從漢朝使節張騫從西域引入“天馬”以來,就不斷有良馬被帶到中原,至今已是數以萬計了。但這些良馬并沒有發揮它們的作用。據史書記載,公元759年3月,九節度使慘敗鄴城,戰馬萬匹,僅剩三千。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很可能就是為此而發的。“浮云連陣沒”,用正面描寫法;“秋草遍山長”,用側面烘托法。前句是因,后句是果。
后四句單寫骕骦。骕骦為傳說中的神馬。骕骦之為真龍種,只是一種傳聞,因此詩句以“聞說”起頭。“龍種”將絕,惟一留下來的也已老,這正是詩人的感慨所在。但是,骕骦雖老,仍不愧龍種之后,它迥立荒野,向蒼天而哀鳴,意在期待和盼望馳騁沙場為國立功的機會。杜甫筆下的老骕骦卻是獨立于廣漠之上,昂首向天,蕭蕭長鳴;它不僅具備千里之志,就是立即讓它參加戰斗,也能夠建功立業。
杜甫絕不是為寫馬而寫馬的。詩人雖然窮困潦倒,在戰亂之中流離漂泊,卻從來不忘國事。詩人從良馬引起感興,以骕骦自喻,抒發自己在處境十分艱難的時候,仍然渴望為國立功的心情。同時也有懷才不遇、才不得施展的感慨在其中。
白 馬
譯文
從東北邊來了一匹白馬,馬鞍上沒有人,雙箭穿過白馬的身體。可惜那馬上的主人啊,今天誰還能看見他以往的意氣風發呢?今日在夜中一仗,主將被殺,白馬受傷。由此我想到那些百姓,戰亂中的災難也會奪去他們的生命,想到這里,我不禁淚如霰雪。
進行內容、情感的比較鑒賞,前提是讀懂詩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調。其方法仍與前面分析概括詩歌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同。
①讀標題。標題往往交代了內容,定下感情基調。
②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及寫作背景。同樣的景物,因詩人不同的際遇、不同的心情,會蘊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③善于抓住帶感情色彩的關鍵詞語。注意詩歌的最后兩句,它們往往卒章顯志,點明主旨。
在此基礎上的比較,需要注意:
①熟悉感情基調術語,會用這些術語比較感情基調異同,如憂愁與閑適、悲傷與歡快。
②進一步比較分析出產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這也是情感比較的重要內容。
邊練邊悟
1.(2013·安徽)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齋獨宿
[唐]韋應物
山月皎如燭,霜風時動竹。
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和韋蘇州①《秋齋獨宿》
[金]趙秉文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
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韋蘇州:即韋應物,因其曾任蘇州刺史,故稱“韋蘇州”。
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 (相同點)兩首詩都表現了詩人在秋夜的孤獨之感。韋詩以風動竹、鳥驚棲、人獨宿表現內心孤獨;趙詩以驚鳥無宿暗寓詩旨,含蓄地道出詩人心境的孤獨。
(不同點)韋詩孤獨中又有淡靜。皎月悅目,風竹悅耳,恬靜怡人。趙詩孤獨中更顯凄冷。冷月殘燭,秋雨寒枝,凄冷襲人。
解析 本題考查通過分析詩歌中的意象來把握詩人的情感。這兩首詩都是借景抒情詩,詩人的情感寄寓在詩歌的意象中。韋詩中的意象是:皎潔明月、霜風動竹、驚棲之鳥。恬靜的月色,人略顯孤獨。趙詩中的意象是殘燭、秋雨、深竹、驚鳥、寒枝。凄冷蕭瑟之景蘊含凄涼孤獨之感。同時兩人對景物描寫的差別體現了兩人心境的細微差別。
秋齋獨宿
賞析 本詩緊扣“秋”和“獨宿”展開詩意。開篇即從寫月光入筆,山月皎潔,本可以和親友飲酒唱和,盡享快樂時光,但此時獨自棲居山中的詩人,只能聽屋外秋風動竹、山鳥驚棲之聲,凸顯秋夜的寂靜。這些氣氛的渲染,讓詩人倍感孤獨無依。最后,給出“窗間人獨宿”的意旨,卒章顯志。
和韋蘇州《秋齋獨宿》
賞析 《和韋蘇州〈秋齋獨宿〉》作為唱和之作,除第三句外,其余三句的韻腳都和韋應物的詩作相同。開篇仍然從月光入筆,但這月光已經著上了“冷”的色調,一“冷”一“侵”一“殘”,道出了冷月殘燭的凄涼之境。而“雨聲在深竹”的點染,更加濃了凄清的氛圍。那在雨夜驚飛的山鳥,“寒枝不成宿”的形象,何嘗不是詩人自身的寫照?此詩和韋應物的詩作所表達的情感及手法同中有異。
2.閱讀下面杜甫的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秦州雜詩(其五)①
西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
浮云②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③老骕骦。
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
白 馬④
白馬東北來,空鞍貫雙箭。
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
近時主將戮,中夜商於戰。
喪亂死多門⑤,嗚呼淚如霰。
注 ①此詩作于詩人棄官西行,駐留于秦州期間。秦州:今甘肅天水。②浮云:指良馬。詩句中的“龍種”“骕骦”也是指良馬。③殘:剩余。④此詩作于潭州發生軍事叛亂期間。此時,杜甫漂泊于鄂、湘一帶。⑤死多門:死于多種災難。
清代著名學者仇兆鱉在《杜詩詳注》中說《秦州雜詩(其五)》是“借天馬以喻意”,認為《白馬》詩“‘喪亂死多門’一語,極慘!”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答案 《秦州雜詩(其五)》 ①角度一:期待馳騁沙場,為國立功。結合詩句:“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②角度二:處境艱難,仍渴望為國立功,有懷才不遇的傷感。結合詩句:“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
《白馬》 ①角度一:對生命的悲憫。結合“空鞍貫雙箭”“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等詩句。②角度二:悲嘆戰爭帶來的不幸或表達對國家前途的憂慮。結合詩句:“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霰。”
秦州雜詩(其五)
賞析 這首詩借詠馬以抒懷。詩中前四句寫自從漢朝使節張騫從西域引入“天馬”以來,就不斷有良馬被帶到中原,至今已是數以萬計了。但這些良馬并沒有發揮它們的作用。據史書記載,公元759年3月,九節度使慘敗鄴城,戰馬萬匹,僅剩三千。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很可能就是為此而發的。“浮云連陣沒”,用正面描寫法;“秋草遍山長”,用側面烘托法。前句是因,后句是果。
后四句單寫骕骦。骕骦為傳說中的神馬。骕骦之為真龍種,只是一種傳聞,因此詩句以“聞說”起頭。“龍種”將絕,惟一留下來的也已老,這正是詩人的感慨所在。但是,骕骦雖老,仍不愧龍種之后,它迥立荒野,向蒼天而哀鳴,意在期待和盼望馳騁沙場為國立功的機會。杜甫筆下的老骕骦卻是獨立于廣漠之上,昂首向天,蕭蕭長鳴;它不僅具備千里之志,就是立即讓它參加戰斗,也能夠建功立業。
杜甫絕不是為寫馬而寫馬的。詩人雖然窮困潦倒,在戰亂之中流離漂泊,卻從來不忘國事。詩人從良馬引起感興,以骕骦自喻,抒發自己在處境十分艱難的時候,仍然渴望為國立功的心情。同時也有懷才不遇、才不得施展的感慨在其中。
白 馬
譯文
從東北邊來了一匹白馬,馬鞍上沒有人,雙箭穿過白馬的身體。可惜那馬上的主人啊,今天誰還能看見他以往的意氣風發呢?今日在夜中一仗,主將被殺,白馬受傷。由此我想到那些百姓,戰亂中的災難也會奪去他們的生命,想到這里,我不禁淚如霰雪。
上一篇:古典詩歌鑒賞之情感分析題答題方法與試題練習答案
下一篇:沈佺期《入衛作》閱讀答案
* 古典詩歌對比鑒賞題內容、情感異同比較進行內容、情感的比較鑒賞,前提是讀懂詩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調。其方法仍與前面分析概括詩歌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同。①讀標題。標題往往交代了內容,定下感情基調。②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及寫作背景。同樣的景物,因詩人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