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古典詩歌鑒賞方法與步驟:把握思想感情與觀點態度

    古典詩歌鑒賞系列一:把握思想感情 觀點態度
    一、考綱解讀
    考綱要求,閱讀古典詩歌,能夠概括中心意思。詩歌的中心意思就是指是個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或觀點態度。縱觀高考試題,解讀“思想情感、觀點態度”類試題一直受到命題者的垂青。2013年全國17套高考語文試卷有10套直接考查學生對詩詞思想情感或觀點態度的把握,2012年全國14套高考試卷有6套試題直接考查對詩詞思想情感或觀點態度的把握。而技巧鑒賞、語言鑒賞、形象鑒賞的完成,也都需要在準確把握詩歌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進行。因此,準確解讀詩歌思想感情、觀點態度是完成古典詩歌閱讀試題的關鍵。
    二、常識整合:
    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
    (一)憂國傷時類
    揭露、諷刺統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誤國:如李商隱《馬嵬》
    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同情百姓的疾苦:如白居易《觀刈麥》
    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文天祥《過零丁洋》
    (二)建功報國類
    建功立業的渴望:如陸游《書憤》
    奮死殺敵、保家衛國的決心:如李賀《雁門太守行》
    報國無門的悲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山河淪喪、國家滅亡的痛苦:如陸游《示兒》,李煜《相見歡》
    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如杜甫《兵車行》
    勇擔重任的英雄氣概: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三)思鄉懷人
    羈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思念親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商隱《夜雨寄北》
    邊關思鄉: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
    (四)生活雜感
    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
    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
    世事滄桑的感慨:如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五)送別留別
    依依不舍的離愁:如柳永的《雨霖鈴》
    深厚友誼的留戀: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別》《贈汪倫》
    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陳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三、考點突破
    (一)設問方式梳理:
    詩歌表達詩人什么情感?請結合詩句分析。
    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態度)?
    詩歌表達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情感?
    詩人的情感有哪些變化?
    請概括詩人情感。
    探究詩歌的思想感情。
    (二)基本答題步驟
    第一步:概括詩歌情感。(產生原因+感情基調)
    第二步:結合詩句具體分析。(題目中有“哪些”“概括”等字樣,答題時把情感內容一一概括出來即可,可不必做特別詳細的解說。)
    (三)方法總結及運用示范
    把握詩歌的感情和主旨七關注:
    一關注:詩歌題材。每種詩歌題材都有自己特有的情感,把握了詩歌題材的情感分類,有助于快速而準確地對詩歌情感做出判斷。
    二關注:詩歌標題。標題或提示詩歌題材類型,或直接間接透露作者思想情感。
    三關注:詩歌作者。聯系時代及作者的人生際遇,知人論世,對把握詩歌的主題大有必要。
    四關注:抒情詞句。抓住抒情詞句可直接抒發詩歌的感情基調或思想感情。
    五關注:意象意境。有些常見的意象,往往能蘊含固定的含義。通過分析意象、意境,可以準確感知詩歌情感。
    六關注:注釋小序。借助注釋可以更迅速更準確地把握詩歌寫作的背景、原因和內容。
    七關注:詩中典故。讀透典故,能讀出詩人的隱含在典故中的思想感情。

    例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試題。(2013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1節選)
    鵲橋仙
    陸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一一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注】①這三句是追憶當年軍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種棋戲。②占斷:占盡。蘋洲煙雨:指長滿蘋草、煙雨空蒙的風光。③鏡湖:即鑒湖,在今浙江紹興。唐天寶初,賀知章請求回家鄉會稽當道士,玄宗詔賜他鏡湖一角。
    【真題呈現】上闋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他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5分)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情感的理解。
    技法示范】從詩歌作者看,陸游是詩歌史上很有人格特色的一位詩人,他生活在南宋時期,一生主張抗金收復失地,也曾馳騁沙場,但因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復國,陸游報國無門,至死未能如愿。從詩中抒情詞句看,“酒徒一一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一句告訴我們在這種對比中,詩人是憤慨的,雖然歸隱,卻并非心甘情愿。
    【參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飲的酒徒一個個都受賞封侯,而自己只能做個閑散的江邊漁翁。(2分)表達了對自己壯志未酬而只能隱居的無奈與牢騷。(3分)
    【詩歌譯文】在華麗的明燈下與同僚縱情賭博,騎上駿馬獵射馳驅,還有誰記得那豪邁的生活?終日酣飲耽樂的酒徒,反倒受賞封侯;志存恢復的儒生如自己者,卻被迫投閑置散,作了江邊漁父。八尺扁舟,三扇低蓬,占盡蘋洲煙雨,獨來獨往,無拘無束。這鏡湖風月本來就只屬閑人,還用得著你官家(皇帝)賜予嗎?
    【詩歌賞析】這是陸游閑居故鄉山陰時所作。山陰地近鏡湖。上片開頭兩句,追憶他一生中最難忘的戎馬生涯:在華麗的明燈下與同僚縱情賭博,騎上駿馬獵射馳驅,這是多么豪邁的生活!但第三句折入現實,緊承以“誰記”二字,頓時引出一片寂寞凄涼。那份豪情壯志,當年曾有幾人珍視?如今更有誰還記得?后兩句描繪出兩類人物,兩條道路:終日酣飲耽樂的酒徒,反倒受賞封侯;志存恢復的儒生如自己,卻被迫投閑置散,作了江邊漁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詩人深沉的孤憤和掉頭不顧的傲岸全在其中。
    下片承“江邊漁父”,前三句寫湖上生涯,意境浩渺蒼涼,極煙水迷離之致,含疏曠杳渺之情。“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予”唱出了全闋的最高音。唐代詩人賀知章老去還鄉,玄宗曾詔賜鏡湖一曲以示矜恤。陸游借用這一故事而翻出一層新意——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閑散,這鏡湖風月本來就只屬閑人,還用得著你官家賜予嗎?再說,天地之大,江湖之遠,何處不可置我八尺之軀,誰又稀罕你“官家”的賜予?這個結句,表現出夷然不屑之態,憤慨不平之情,筆鋒直指最高統治者。

    【例2】閱讀下面的宋詩,回答問題。(8分)(2013年高考四川卷節選)
    九日和韓魏公
    蘇洵
    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東閣,閑伴諸儒老曲臺
    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暮歸沖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
    [注]①九日,農歷九月九日,即重陽節;韓魏公,時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盞。③曲臺,指太常寺,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
    [真題呈現]本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答: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情感的理解。
    技法示范】從題材的角度看,題目中的“和”字表明這是一首酬贈詩,可結合酬和詩的特點來理解此詩的情感。而且,此詩寫于特定的時節——九日,即重陽節,這就賦予了詩歌以特定的意蘊。從詩中抒情詞句看,頸聯的“愁”字告訴我們詩歌的感情基調,在結合“壯心偶傍醉中來”可知愁的原因——壯志難酬。從詩歌意象意境的角度看,全詩的景色描繪的寒冷凄清,哀景哀情。
    【詩歌譯文】我年近半百才有幸登門拜訪,實在是無能,滿頭華發與閃閃酒盞相互映襯。實在是不敢承受您的延請,我只是陪伴儒官們在曲臺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在閑職位上直至老去。很久以來,佳節之時都是在憂愁中度過,雄心壯志也只是在醉酒中才會說一說。傍晚歸家,雨后寒冷,難以入眠,自己把新寫的詩句讀了百遍。
    【詩歌賞析】這年重陽節,蘇洵參加了韓琦家宴,席間韓琦賦詩,當晚蘇洵寫了這首和詩,半年后蘇洵就病逝了。時蘇洵已四十八歲,年近半百,故首聯說“晚歲登門”。詩人自稱“最不才”,并以自己的“蕭蕭華發”同韓琦宴上的閃閃金罍(酒器)相映襯,表面自謙,實際充滿懷才不遇之感。頷聯又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東閣”承“金罍”,表示對韓琦宴請的謝意,詩人自謙中也含著牢騷。下句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頸聯“佳”和“愁”形成鮮明的對比,“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不得志,“偶傍”,說明他平時已經很少有雄心壯志;“醉中”,說明未醉時已清醒感到壯志難酬。尾聯暮、雨、寒三字為全詩烘托出一種昏暗、凄冷的氣氛,而“寒無睡”,“百遍開”更活畫出這位“蕭蕭華發”的老人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神情。
    【參考答案】主要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苦悶。(第一步)作者已頭發花白卻不得重用,佳節時愁苦嘆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無眠,凡此種種,都表現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憤懣。

    【精煉3題】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喜外弟盧綸見宿
    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問:此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復雜心境?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此詩表達了詩人“喜中有悲”的心境。詩的前半首寫靜夜荒村,陋室貧居,雨中黃葉樹,燈下白發人,構成一個活生生的貧居畫面,表達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寫表弟盧綸來訪,在悲涼中見到親友,自然喜出望外。這一悲一喜,互相映襯,深刻地表現了主題。
    【詩歌譯文】寧靜的夜晚四周沒有近鄰,我荒居舊屋家道早就赤貧。枯黃的老樹在風雨中落葉,昏暗的燈光映照白發老人。因為我長期以來孤寂沉淪,你頻來探望令我自愧難忍。平生情誼可見是自有緣分,更何況本身就是姑表親門。
    【詩詞簡析】司空曙和盧綸都在“大歷十才子”之列,詩歌功力相匹,又是表兄弟,關系十分親密。詩人“磊落有奇才”,但因為“性耿介,不干權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這首詩正是作者這種境遇的寫照。詩人孤單地居住在荒野,表弟去看他,他表面上說“喜”,心中卻是充滿了悲涼與凄苦,正是“喜中有悲”。全詩悲喜交加,比喻貼切,意味深長。詩意在寫自己貧居,遇外弟留宿而自道近況。詩的前半首寫靜夜荒村,陋室貧居,雨中黃葉樹,燈下白發人,構成一個活生生的貧居畫面,表達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寫表弟盧綸來訪,在悲涼中見到親友,自然喜出望外。這一悲一喜,互相映襯,深刻地表現了主題。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晚泊岳陽
    歐陽修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觸景而生的思鄉之情。詩人描寫臥聞鐘聲、系舟樹下、靜賞江月、傾聽歌聲等舉動,城里鐘、水上歌等聽覺感受,城下樹、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蒼茫、輕舟飛逝等視覺形象,句句寫景,景景關情。
    【詩歌譯文】日暮鐘聲,“城里”應是燈火輝煌,美麗無比,而自己卻漂泊城下,閑臥舟中。只見一輪皓月,懸于空江之上,可是江面云水茫茫,前路又在何方呢?夜深月亮灑下清輝,又傳來舟子晚歸時的歌聲。這歌聲引起多少思緒,其中感情體味不盡,只感覺輕舟短楫,疾去如飛。
    【詩詞簡析】全篇以敘述起筆,“臥聞”二字,悠然自適,并點明是途經暫泊。日暮鐘聲,想此刻“城里”,大概正是炊煙裊裊,燈火煌煌。而詩人自己,卻漂泊城下,閑臥舟中。心中不由泛起層層漣漪。待到他從沉思遐想中醒來,只見一輪皓月,懸于空江之上,似欲親人。“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曠開闊的景象,也暗示了詩人剛從遐想中醒來時的一片茫然之情。此時,他的視線由明月轉向江面,探尋那歸去的水路。江面云水茫茫,煙靄沉沉,江路又在哪兒呢?驀地,水面上傳來一串歌聲,原來是舟子趁著明月歸去的唱晚之聲。對一個羈旅中人來說,這“一闋”歌聲將引‘起多少思緒,難怪詩人要“聽不盡”了。這輕舟短楫,疾去如飛。此詩寫旅中思歸,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寫景,然景中自有縷縷情思。以“城里鐘”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馳騁想象的空間,同時以有意之“聽”照應無意之“聞”,表現了感情的變化。全詩語句平易流暢,情意深婉曲折。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問:這首詩豐富的感情蘊涵在景物與人物活動的描寫之中。結合全詩,對此做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這首詩前兩句用夸張手法寫祖國山河的雄闊壯麗,飽含熱愛之情,并為進一步抒情做了鋪墊;第三句“淚盡”二字將亡國之恨宣泄無遺;第四句一個“望”字寫出遺民對南宋軍隊收復失地的企盼,一個“又”字則曲折地表達出對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遲遲沒有收復失地的失望與埋怨。
    【詩歌譯文】三萬里黃河東流入大海,五千仞華山高聳接青天。鐵蹄下遺民欲哭已無淚,盼望官軍收失地又一年。
    【詩詞簡析】創作背景:六十八歲的放翁,罷歸山陰故里已經四年。但平靜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靜下來。此時雖值初秋,暑威仍厲,天氣的悶熱與心頭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將曉之際,他步出籬門,以舒煩熱,心頭悵然,寫下兩首詩。這里選了其中一首。詩一開始劈空而來,氣象森嚴。山河本來是不動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這黃河、華山不僅雄偉,而且虎虎有生氣。但大好河山,陷于敵手,怎能不使人感到無比憤慨!這兩句意境闊大深沉,對仗工整。“遺民淚盡胡塵里”的“盡”字,更含無限酸辛。眼淚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盡?但即使眼枯終見血,那些心懷故國的遺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馬隊揚起的灰塵,隔不斷他們苦盼王師的視線。以“胡塵”作“淚盡”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結句“南望王師又一年”,一個“又”字擴大了時間的上限。遺民苦盼,年復一年,但路遠山遙,他們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們忘記得干干凈凈!詩人極寫北地遺民的苦望,實際上是在表露自己心頭的失望。全詩以“望”字為眼,表現了詩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轉的心情。這是悲壯深沉的心聲。詩境雄偉、嚴肅、蒼涼、悲憤,讀之令人奮起。
    * 古典詩歌鑒賞系列一:把握思想感情 觀點態度一、考綱解讀考綱要求,閱讀古典詩歌,能夠概括中心意思。詩歌的中心意思就是指是個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或觀點態度。縱觀高考試題,解讀“思想情感、觀點態度”類試題一直受到命題者的垂青。2013年全國17套高考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