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清冷的詞語
形容清冷的詞語:1. 冰冷;2. 寒冷;3. 清寒;4. 涼爽;5. 冷酷;6. 清冷;7. 冷清;8. 冷淡;9. 冷漠;10. 冷靜;11. 冷清清;12. 冷眼旁觀;13. 冷峻;14. 冷凝;15. 冷落;16. 冷冰冰;17. 冷艷;18. 冷清如水;19. 冷若冰霜;20. 冷冽
形容清冷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清冷 | 清冷 (詞語釋義)清冷是漢語詞匯,拼音qīng lěng,指清爽而微寒;清涼寒冷。指人的風神俊秀或心地清潔。冷清;冷落。形容聲音清越。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七回:“夢見蕭史與弄玉,控一鳳來迎,同游廣寒之宮,清冷徹骨。”。 |
陰冷 | 陰冷 詞目:陰冷 拼音:yīn lěng 基本解釋 1. [be gloomy and cold; raw]∶光線險暗,氣溫清冷 山洞里陰冷 2. [sombre looks]∶陰沉冷漠 眼光陰冷 詳細解釋 1. 陰暗而清冷。 周立波 《李大貴觀禮》:“這片園林,古柏參天,濃蔭匝地,原是陰冷,森嚴,宏大而又神秘的封建皇朝的禁地。” 2. 冷漠狀。 《人民文學》1979年第9期:“我剛一回來,當上車間副主任,周圍幾乎全是笑臉和媚眼,我被一踩到底,笑臉隨即變成陰冷、蔑視、嘲笑的毒臉。” 3. 凄清冷寂。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 白石 詞,以清虛為體,而時有陰冷處,格調較高。”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而且《藥》的收束,也分明的留著 安特萊夫 式的陰冷。”《詩刊》1978年第3期:“誠然, 李賀 在詩中好言‘鬼’、‘魅’、‘哭’、‘泣’、‘老’、‘死’等事,常作‘不經人道語’,在很多詩篇的意境中籠罩著一種孤寂、陰冷的氣氛。” “陰冷”《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謂之“陰寒”。指婦人自覺陰部寒冷,甚則冷及小腹,尻股間者,本病每可導致性欲低下,甚至不孕。《易宗金鑒·婦科心法要決》云:“婦人陰冷,皆由風寒乘虛客于子臟,久之血凝氣滯,多變他證,且艱于受孕。”又《景岳全書·婦人規》云:“婦人陰冷,有寒證,有熱證,寒由陽虛真寒證也。”因此,本病病因有虛、實二類,虛者為腎陽虛衰,實者為風寒濕痰外襲或肝經濕熱郁阻氣機所致。治療時應辨別虛實,分清寒熱,虛寒宜溫陽補腎,實寒宜溫經散寒,濕痰宜燥濕化痰,濕熱宜清熱利濕,肝郁則宜舒肝解郁。并結合精神療法,可獲滿意療效。 |
陰冷 | 陰冷 詞目:陰冷 拼音:yīn lěng 基本解釋 1. [be gloomy and cold; raw]∶光線險暗,氣溫清冷 山洞里陰冷 2. [sombre looks]∶陰沉冷漠 眼光陰冷 詳細解釋 1. 陰暗而清冷。 周立波 《李大貴觀禮》:“這片園林,古柏參天,濃蔭匝地,原是陰冷,森嚴,宏大而又神秘的封建皇朝的禁地。” 2. 冷漠狀。 《人民文學》1979年第9期:“我剛一回來,當上車間副主任,周圍幾乎全是笑臉和媚眼,我被一踩到底,笑臉隨即變成陰冷、蔑視、嘲笑的毒臉。” 3. 凄清冷寂。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 白石 詞,以清虛為體,而時有陰冷處,格調較高。”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而且《藥》的收束,也分明的留著 安特萊夫 式的陰冷。”《詩刊》1978年第3期:“誠然, 李賀 在詩中好言‘鬼’、‘魅’、‘哭’、‘泣’、‘老’、‘死’等事,常作‘不經人道語’,在很多詩篇的意境中籠罩著一種孤寂、陰冷的氣氛。” “陰冷”《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謂之“陰寒”。指婦人自覺陰部寒冷,甚則冷及小腹,尻股間者,本病每可導致性欲低下,甚至不孕。《易宗金鑒·婦科心法要決》云:“婦人陰冷,皆由風寒乘虛客于子臟,久之血凝氣滯,多變他證,且艱于受孕。”又《景岳全書·婦人規》云:“婦人陰冷,有寒證,有熱證,寒由陽虛真寒證也。”因此,本病病因有虛、實二類,虛者為腎陽虛衰,實者為風寒濕痰外襲或肝經濕熱郁阻氣機所致。治療時應辨別虛實,分清寒熱,虛寒宜溫陽補腎,實寒宜溫經散寒,濕痰宜燥濕化痰,濕熱宜清熱利濕,肝郁則宜舒肝解郁。并結合精神療法,可獲滿意療效。 |
冷月 | 冷月 (電視劇《鐵血使命》中角色)冷月,電視劇《鐵血使命》中演員陳蓉飾演的角色。一名出色的狙擊手,與日本鬼子有不共戴天之仇。平日冷靜,沉默,但內心懂得感恩,重情義。 冷月,生死狙擊游戲做視頻者代號也 冷月 (漢語詞匯)漢語詞目 【拼音】lěng yuè 【釋義】月亮。月光給人以清冷之感,故稱。 【出處】宋 蘇軾《次韻劉景文路分上元》:“華燈閟艱歲,冷月掛空府。” 【示例】劉白羽《從富拉爾基到齊齊哈爾》:“這春夜是如此寧靜,一輪淡淡的冷月懸掛在天上,幾星燈火在遠方閃爍,只偶爾有一輛汽車閃著雪亮的燈光飛了過去。” 【相關詩句】 百萬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 康有為《登萬里長城》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紅樓夢》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 姜夔《揚州慢》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 李商隱《無題》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 《出塞》 同樣是展示了一副冷月照邊關的蒼涼畫面!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詩中無月字 但處處皆月! 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
寒玉 | 寒玉 寒玉,玉石的種類,也稱硬玉。也比喻清冷雅潔的東西或人的容貌清俊。描寫寒玉的詩詞的很多,而且很多都是膾炙人口的。 |
寒房 | 寒房 (1).寒冷的房屋。 唐 杜甫 《夜》詩:“絕岸風威動,寒房燭影微。” 唐 無可 《題青龍寺縱公房》詩:“夕磬城霜下,寒房竹月圓。” (2).指凄清冷落的房屋。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媒合》:“薰風拂柳控寒房,腸斷 蕭娘 ,夢斷 蕭娘 。” |
寒月 | 寒月 寒月:職業歌手、錄音師 寒月:漢語詞語 寒月:左有順演唱的歌曲 寒月 (漢語詞語)寒月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清冷的月亮,亦指清寒的月光。 |
霜溪 | 霜溪 【拼音】shuānɡ xī 【釋義】亦作“ 霜溪 ”。寒溪,清冷的溪流。 【出處】唐 杜甫 《嚴氏溪放歌》:“秋宿霜溪素月高,喜得與子長夜語。” 【示例】宋 蘇軾 《行香子·過七里灘》詞:“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
芒寒色正 | 芒寒色正【解釋】指星光清冷色純正。也借以稱頌人的品行高潔正直。【出處】唐·劉禹錫《柳河東集序》:“粲焉如繁星麗天,而芒寒色正。”宋·張孝祥《代季父上陳樞密書》:“此數公者,聲稱德望,炳然較著,真與芒寒色正者比。” |
肅肅 | 肅肅 肅肅 sù sù (1).恭敬貌。 (2).嚴正貌。 (3).疾速貌。 (4).形容網目細密。 (5).陰沉;蕭瑟;清冷。 (6).清幽;靜謐。 (7).象聲詞。鳥羽、蟲翅的振動聲。 (8).象聲詞。風聲。 (9).象聲詞。泛指其它聲音。 |
肅肅 | 肅肅 肅肅 sù sù (1).恭敬貌。 (2).嚴正貌。 (3).疾速貌。 (4).形容網目細密。 (5).陰沉;蕭瑟;清冷。 (6).清幽;靜謐。 (7).象聲詞。鳥羽、蟲翅的振動聲。 (8).象聲詞。風聲。 (9).象聲詞。泛指其它聲音。 |
寒影 | 寒影 (詞語)釋義:給人以清冷感覺的物影。 ” 元 程鉅夫 《送尹生歸江西》詩:“野岸曉光千棹急,平湖寒影數峯欹。” 清 張鑒 《夕陽》詩:“記得紅衫高骨馬, 九嵕 寒影繞 潼關 。” |
寒暉 | 寒暉 hán huī 寒暉 (1).冬日微弱的陽光。 唐 盧象 《送祖詠》詩:“東原多煙火,北澗隱寒暉。” 清 黃鷟來 《詠懷》詩:“一別歸重泉,冬日翳寒暉。” (2).指清冷的月光。 潘漠華 《秋末之夜》詩:“寂寞凄涼的心底,經不住月光的寒暉。” |
寒暉 | 寒暉 hán huī 寒暉 (1).冬日微弱的陽光。 唐 盧象 《送祖詠》詩:“東原多煙火,北澗隱寒暉。” 清 黃鷟來 《詠懷》詩:“一別歸重泉,冬日翳寒暉。” (2).指清冷的月光。 潘漠華 《秋末之夜》詩:“寂寞凄涼的心底,經不住月光的寒暉。” |
露華 | 露華 露華:詞牌名 露華:漢語詞語 露華 (漢語詞語)露華是一個漢語詞語, 拼音是lù huá, 釋義:1、是指露水、露氣。2、清冷的月光。 |
露華 | 露華 露華:詞牌名 露華:漢語詞語 露華 (漢語詞語)露華是一個漢語詞語, 拼音是lù huá, 釋義:1、是指露水、露氣。2、清冷的月光。 |
冰輝 | 冰輝 冰輝,是漢語詞匯,解釋為清冷的光輝。 |
寒吟 | 寒吟 寒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hán yín ,是謂凄厲鳴叫;謂于清冷環境中長吟。 |
寒水 | 寒水 寒水:《新仙劍奇俠傳online》的主線配角 寒水:漢語詞匯 寒水 (漢語詞匯)寒水,漢語詞匯。 拼音:hán shuǐ 釋義:1、涼水。2、常指清冷的河水。 |
冰輝 | 冰輝 冰輝,是漢語詞匯,解釋為清冷的光輝。 |
功德水 | 功德水 功德水即八定水。佛教謂西方極樂世界中,處處皆有七妙寶池,八定水彌滿其中。其水澄凈﹑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飲時除饑渴,能增益種種殊勝善根。 |
貞虛 | 貞虛 貞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zhēn xū,是指清冷柔弱。 |
貞虛 | 貞虛 貞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zhēn xū,是指清冷柔弱。 |
冷冷清清 | 冷冷清清 冷冷清清出自宋·李清照《聲聲慢》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李清照漂泊江南,晚年獨居時的作品。內里抒發了滿懷家國愁思。北國淪喪,家園難尋,又是一人漂?白江南,獨處一身,從早到晚,只是一個“愁”字籠罩,所以一開頭就用了那著名的極具凄涼感情色彩的七對疊字傾訴愁腸。作者還寫了早春寒冷天氣的難耐,大雁南來悲鳴帶來的是故國不幸消息。看眼前,又是黃花滿地,誰人還有心思摘花賞花!那梧桐樹上滴落的點點細雨,更增愁緒,詩人便發愁,這種境況下,如何一人熬到天黑入夢?所以,這光景,光一個“愁”字也概括不了滿懷憂思和身處的凄涼之境。歷代詞話家對本篇評價甚高,不但開頭的七對疊字是“創意出奇”,而且其中的“最難將息”、“怎一個愁字了得”,也是“深妙穩雅”,不落俗套。將息,休息。怎生得黑,怎樣熬到天黑。這次第,這光景。 |
冷清 | 冷清 冷清,漢語詞匯。 拼音:lěngqīng 釋義:冷落寂寞;冷靜而凄涼。 |
冷清清 | 冷清清 冷清清,漢語詞匯。 拼音:lěng qīng qīng 釋義:形容寂寞、幽靜、凄涼 |
八功德水 | 八功德水 (佛教詞語)八定水:指具有八種殊勝功德之水。又作八支德水、八味水、八功德水。佛之凈土有八功德池,八定水充滿其中。所謂八種殊勝,即:澄凈、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饑渴、長養諸根。同時,包圍須彌山之七內海,亦有八定水充滿其中,彼具有:甘、冷、軟、輕、清凈、無臭、沐浴清香、用之不傷體等八特質。 |
凈土 | 凈土 (佛學術語)凈土,諸佛佛國清凈國土。一般專指阿彌陀佛國土。其國眾生皆行十善,身口意三業清凈,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又稱極樂國土。其他諸佛佛國也有凈土,不過其土中菩薩最終都將生往極樂凈土。 如有餓鬼畜生人天四道眾生得聞阿彌陀佛名號,心中無疑,并向往之愿生彼國,當修十善業以為根本,勤飲八功德水,命終即可脫離四道,于彼國七寶池蓮花中分別化生。 何為八功德水。《稱贊凈土佛攝受經》里說:“何等名為八功德水?一者澄凈,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輕軟,五者潤澤,六者安和,七者飲時除饑渴等無量過患,八者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增益種種殊勝善根,多福眾生常樂受用。” 何謂澄凈,能洗一切垢染無余。 何謂清冷,能去熱惱令眾清涼。 何謂甘美,法果殊勝如甘美食。 何謂輕軟,移欲貪山斷諸欲索。 何謂潤澤,住念清凈諸塵不起。 何謂安和,無有妄想身心安和。 此水飲時四道苦果一時不現;飲畢善根增長,福德多者長樂受用。福德少不得長樂受用者,當無所求而行財布施,自得福德增長。 |
槍桿子 | 槍桿子 作 者: 張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 字 數: 508000 頁 數: 505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裝: 平裝 定價:¥59.80 還原戰爭血腥,還原戰爭雄性,還原戰爭人性,還原戰爭真相。 一本關于“四野”歷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筆巨獻。 遼沈戰役后,東北野戰軍進關、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島。 這部長篇報告文學,記述了主要發生在共和國元年的這樣一個全過程。槍打炮轟中,是鮮為人知的歷史中的新聞,是用槍桿子打江山的親歷者的刻骨銘心的記憶,和只有他們才能一觸摸到的那種惟此一次的感覺,也是因此改變了命運的人類中有著共同歷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 目錄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一、勝利來得太快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三、蔣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進關了!” 一、“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二、四野夠榮耀的 三、“東北大軍進了關,就像猛虎下了山”——“東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黃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盤 一、“布衣將軍”——“戰犯錄”之一 二、蔣介石缺乏統帥氣度 三、毛澤東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義的命根子——35軍 一、郭景云一錯再錯——“戰犯錄”之二 二、機斷專行——“四野名將錄”之一 三、虎撲羊群——“東北虎”之二 四、忠肝義膽——續“戰犯錄”之二 五、如虎添翼——“東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統帥 二、血戰豐臺——“東北虎”之四 三、張家口決口 四、傅作義沒出一招好棋——續“戰犯錄”之一 第六章 虎嘯津門 一、實話實說——“四野名將錄”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線總指揮——“四野名將錄”之三 五、虎氣——“四野名將錄”之四 六、將軍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將錄”之五 七、金湯橋!金湯橋!——“東北虎”之五 八、這個184師“真頑強”呀! 九、“一切為傅負責”——“戰犯錄”之三 十、共產黨沒有海軍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戰方能和 一、“基本方針是徹底解除他們的武裝” 二、最痛苦的人是誰?——再續“戰犯錄”之一 三、名將無名——“四野名將錄”之六 四、傅作義之義——他不是戰犯了 五、“殺頭將軍”與“抹淚將軍” 第八章 看紅裝素裹 一、虎師雄威——“東北虎”之六 二、大改編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覺”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長江不是三八線 一、蔣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個“代”字——“戰犯錄”之四 三、白崇禧一國民黨的最后一張王牌一“戰犯錄”之五 四、毛澤東一口一個“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團 二、南下工作團 三、國軍成了“扒路軍”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縱還未攻過城呢——“東北虎”之七 二、戰江南——“東北虎”之八 三、“當年的紅軍回來了”——“1949年的感覺”之二 第五篇 攻心為上 第十二章 識時務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產黨” 三、張軫成了解放軍的軍長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長沙不是四平 一、程潛要為毛澤東劃船了 二、陳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樹坪 第六篇 南下——難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難行——“東北虎”之九 二、正負40度——“東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擺子——“東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馬” 五、“又紅又綠三道箍,兩頭細來中間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糧食問題現成為影響行動的根本問題” 一、一天兩頓稀粥——“東北虎”之十二 二、“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 三、糧食!糧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強馬壯運動” 一、養好本錢 二、三伏練兵 三、“成績不說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 四、“誰對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誰走” 五、“誰不說俺家鄉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國 一、腳是最寶貴的 二、巾幗風采 三、“漫行中國” 第七篇 紅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圍 一、白崇禧像條泥鰍——續“戰犯錄”之五 二、渴望決戰 三、毛澤東高瞻遠矚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戰術”——、“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場勝仗了——再續“戰犯錄”之五 三、越級指揮 四、不開會 五、不輕敵 六、“我們要活潑” 七、吃了一個梨 第二十章 紅月亮 一、旗宮丁盛——“四野名將錄”之七 二、又一道鐵閘——“四野名將錄”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軍. 四、餓虎撲食——“東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的感覺”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國民黨沒有“主場” 一、國民黨暗無天日 二、“廣東大團結”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續“戰犯錄”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窮寇 一、跑進羊城——“東北虎”之十四 二、“此為帶最后陸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戰”——“東北虎”之十五 三、“將你們的威風從錦州、天津一直顯到桂林、南寧去!”——“東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隊” 五、“照張狼狽相吧” 六、戰爭景觀 第九篇 解放區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們是共產黨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蔣打小蔣”——“東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槍多匪多”——“東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廣西大亂”——“東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發雷州半島 一、“伯陵防線”——“戰犯錄”之六 二、“原子手榴彈” 三、船是個大問題 四、虎變蛟龍——“東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戰 一、打江山是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覺”之五 二、迎擊最后一顆子彈——“1949年的感覺”之六并“四野名將錄”之九 三、23年紅旗不倒——“四野名將錄”之十 四、大醫醫國——“四野名將錄”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極力推動,海南島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臺灣?——“四野名將錄”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戰 一、偷渡——“東北虎”之二十一 二、陸軍海戰隊——“東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圍、反包圍、反反包圍——“東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東北虎”之二十四 后記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勢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勝利來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錦西葫蘆島消逝的。 3年前,也是這個季節,國民黨最先闖關東的幾個軍,就是從秦皇島和葫蘆島登陸的。襯著蔚藍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軍人,黃潮般蜂擁上岸,蝗蟲樣撲向黑土地。幾個回合后,東北民主聯軍就被趕過松花江,在南滿則被擠壓在瀕臨朝鮮的臨江、蒙江(今靖字)、撫松、長白4個巴掌大的小縣。窮追不舍的國民黨軍隊大喊大叫:共軍兄弟們,你們沒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們趕進長白山啃樹皮,轟進鴨綠江喝涼水! 那時候,要說3年后的黑土地會變成這等模樣,別說國民黨,連共產黨自己都不會相信。 初冬清冷的陽光下,長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氣兒。比之槍打炮轟、血火飛進的錦州,沈陽應該說基本完好無損。在那村鎮大多叫做“窩棚”的遼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張著大口,燒焦的樹木有的還在冒著青煙,東倒西歪的車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鐵骷髏,胃囊飽滿的野狗、烏鴉興奮地嬉鬧、聒叫著。 先后闖進關東的,加上在各地擴充的,110萬國民黨軍隊,只從營口跑掉幾萬人。 黑土地上的共產黨人,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進行史無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遼西大會戰還在激烈進行時,東北局就在哈爾濱南崗的高崗住處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成立以陳云為首的沈陽軍管會。隨即抽調干部,進行動員,29日乘專列南下,30日趕到開原時,沈陽尚未解放。軍管會就在專列上辦公、開會,制定人城守則,準備發布公告,編好一天的《沈陽時報》,連軍管會、衛戍區、市政府及各部門的招牌都做好了。 專列上的燈光通宵達旦。 11月2日黃昏,就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宣布沈陽解放的同時,軍管會進入這座東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錦州、長春、鞍山、撫順、本溪等地,也陸續實施軍管。 首當其沖的是糧食問題。或者向當地商會籌借,或者從外地調運,有的城市運糧車隊是隨軍管會一道進城的。長春不用說了,對于這座餓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遼寧洪澇,沈陽周圍各縣主要農作物高梁,1948年顆粒無收。我們是共產黨,讓老百姓吃不飽飯,那算什么為人民打江山,還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個大問題。治安是個大問題。恢復供水供電及交通是個大問題。目光到處,那些堆積如山的問題,哪個是容你慢慢來的小問題?就說走路吧,全國各地都是右側通行,唯獨東北還是沿襲偽滿時期的左側通行。有人說解放了,連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軍管會開了兩次會,兩種意見爭執不下,也不能再爭執下去了。那時被老百姓稱做“電車”的汽車,雖不像今天這樣多,可馬車、人力車多呀,幾乎要覆住路面了。人命關天,不迅速決斷,隨時都可能出事、添亂。 敵機轟炸,重點目標是兵工廠和彈藥庫。敵特活動,縱火暗殺造謠。幾萬國民黨散俘在街頭游蕩,流氓和少數貧民乘亂打劫。必須盡快使該停的停下來,該動的動起來,萬家燈火簇擁著的城市才能活起來。 東北局抽調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陽,哈爾濱除看家守攤的外,幾乎是傾巢出動了。可偌大個沈陽,區區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門、廠礦才派去個軍代表。更何況還有那么多城市等著接收呢。 “戰錦方為大問題”,毛澤東高瞻遠矚。 打下錦州,攻城部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往城外搶運戰利品。槍炮、彈藥、被服、糧食、罐頭,大都是美國貨,車拉肩扛,汽油桶則手推腳蹬,像壓路機一樣轟轟隆隆朝城外滾。 錦州打下來就是自己的了,為什么還要往城外搶運東西呀?因為當時心里還不大有底,擔心東西對進的敵人可能將其重新奪占。 離休前為駐錦州某軍副軍長的翟文清,自1938年參軍后就不斷立功,并在遼沈戰役攻克錦州中成為戰斗英雄。 這位個頭不高、身上還嵌著彈片的老人,身體很結實。老人每天4點半起床,到錦州鐵路分局廣場,那兒有個老年活動中心,伴著音樂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錢,許多人認識他,說老軍長是戰斗英雄,還是解放咱錦州的戰斗英雄,不用交錢。他說那是過去的事了。大家說沒有過去哪有現在呀?他說現在咱們都一樣,都是在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過是個打過仗的老頭,不能搞特殊化。 當年這里叫錦州鐵路局,是范漢杰的指揮所之一,充滿耳鼓的是槍炮聲和沖鋒號。“打過仗的老頭”,當時是3縱7師2l團8連指導員,率領連隊打下遼西省政府大樓,又沖到這里的。是夜間,喘著粗氣,全速奔跑。周圍槍炮聲不斷,子彈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腳下都是磚頭瓦塊和敵人的尸體。他記得在這個廣場上還絆了一跤,爬起來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東北第一次受傷,是1947年初四保臨江中的三保臨江的小荒溝戰斗,右膝蓋被子彈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紅,那人一會兒就凍僵了。 比天氣更冷酷的是形勢。三九天,許多官兵穿著單衣。沒吃的,扒開沒膝深的積雪,翻尋老鄉因戰亂而沒來得及收獲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敵人那個猖狂呀,像瘋狗似的追攆你,打了敗仗也咬住你不放,當了俘虜也不服你。那時候政治教育講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頭,爬上山頭就是勝利。 闖到關東后有個口號,叫“獨霸東北”,因為太離譜了,很快就沒了聲息。翟文清15歲參軍,無論多么艱難困苦,從未對勝利失去過信心。只是這“山頭”要爬到什么時候呀?那時看那形勢,少說也得個八年抗戰吧? 沒想到一打下錦州、長春、沈陽,還有在遼西的那個精銳的廖耀湘兵團,國民黨就像多米諾骨牌似的稀里嘩啦了,就“獨霸東北”了。 連毛澤東都覺得勝利來得太快了。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一個有5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東鄰華北平原,周圍山嶺環抱,覆滿村后山岡的蒼松翠柏,讓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農舍頂上聳立的電臺天線,伴著村前奔騰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彈唱著共產黨人的勝利進行曲。 錦州城破,范漢杰化裝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驚不小:林彪就在這里呀! 那潛臺詞是:早知道林彪在這里,早把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離開延安后,就在國民黨的視線中沒了蹤影的毛澤東,魚兒游進大海般隱身在這黃土地的山村農家,籌劃、指揮了蜚聲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毛澤東在滹沱河邊散步。 太陽通紅,河水清亮,就像毛澤東的心情和思緒。 井岡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澤東踏動歷史的足音中,中國革命正在硝煙中隆隆馳向下一個停靠點一一不,那已經不是停靠點,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搖籃井岡山”,這是后來的話,還有什么“井岡山道路通天下”。當年一些人是怎么說毛澤東的?“山大王”,“農民領袖”,“麥淇淋式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他卻放著現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隊伍拉上了土匪出沒的井岡山,“占山為王”,這不是明擺著的“歪門邪道”嗎? “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這話沒錯。誰也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國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數省一步步地來,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數省勝利的現實證明了的那樣。問題在于這“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做的卻是“奪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農村有時都站不住腳,讓人家攆得到處跑,卻惦著去攻打、奪取大城市,這不是沒會走就想跑,拿雞蛋往石頭上碰嗎? 罷工、罷課、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動軍隊,你就沒咒念了。你也拿起槍桿子,在城市里能干過人家?八一南昌起義,占領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義攻打長沙的計劃根本就行不通。城市歷來是反動勢力最強大的地方,共產黨人在城市連生存都困難,又談何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農村去,到天高地闊的廣大農村中去。 井岡山道路一一農村包圍城市并最終奪取城市之路。 毛澤東“一覽眾山小”的睿智和氣度,在于無論中國革命面臨怎樣的窘境、險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國特色的思想指點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無前的付諸行動。 正如鄧小平上世紀80年代所言,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中國革命還會在黑暗中探索更長的時間。 而這一刻,一想到東北和包括熱河、內蒙東部的那片從未涉足的豐饒的黑土地,毛澤東就激動、興奮不已。 新中國成立后的“鋼都”(鞍山)、“煤都”(撫順)、“電都”(小豐滿),都在東北。而據1943年統計,東北生鐵生產量占全國87.7%,鋼材占93%,煤炭占49.5%,發電量占78.2%,水泥占66%,鐵路、公路長度分別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和將近一半。沈陽還有中國最大的兵工廠。東北素有“糧倉”之稱,盛產大豆、高梁、玉米、小麥,其中大豆產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東北還有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國的1/3。 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東北是很重要的,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只要有了東北! 現在有了東北! 東北豐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日益顯見其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這一刻,毛澤東立馬想用、也立馬可用的,則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強馬壯、驍勇善戰的東北野戰軍,即后來的第四野戰軍。 1948年11月6日,即遼沈戰役結束的第四天,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聯合發起淮海戰役,包圍了黃百韜兵團5個軍,并對徐州形成合圍態勢,以爭取殲滅劉峙集團于長江以北。與此同時,西北野戰軍發起冬季攻勢,挫敗了胡宗南集團的“機動防御”戰略,將其牢牢地鉗制在西北戰場而動彈不得。 華北野戰兵團先后發起察綏戰役和太原戰役,包圍了歸綏(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與初冬的曠野和群山融為一色的西柏坡,隨著電臺滴滴答答的發報聲呼應而來的,都是令毛澤東心曠神怡的捷報佳音。 全國各戰場的勝利,特別是遼沈大捷,使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國民黨軍隊已由內戰初始的430萬人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則由120余萬人增至300萬,翻了一番還多。而比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士氣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澤東在《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中斷言:“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以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而兩個月前的9月7日,即遼沈戰役即將發起前五天,毛澤東在給“林羅劉”的電報中說:“我們準備五年左右(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國民黨,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個遼沈戰役,把5年打成3年。 問題是下一步挪動哪個棋子? 西北、中原、華東、東北,毛澤東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覽周邊戰場,一次次地凝望東北時,他關注的是華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軍委就東北野戰軍在遼沈戰役結束后的任務,電示“林羅劉”并東北局和華北局:“應休整一個月左右,約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開始出動,攻擊平津一帶。” 11月4日,在給“林羅劉譚”。的電報中,又說明了同樣的意見。 而現在,毛澤東準備讓林彪提前進關了。 因為自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將黃百韜兵團大部殲滅后,有跡象表明華北傅作義系的20個師可能退守綏遠,蔣介石的中央軍24個師可能海運江南,加強長江下游防線,從而延緩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毛澤東的既定方針是:務將華北敵軍就地殲滅1 11月16日凌晨4時,毛澤東給“林羅劉”發電,征詢意見: 請你們考慮你們究以早日入關為好.還是在東北完成休整計劃然后入關為好,并以結果電告為盼。 第二天下午,“林羅劉譚”復電: 東北主力提早入關很困難。因為東北解放后,部隊思想發生很大波動。東北籍戰士怕離開家鄉,怕走路太遠,甚至某些干部已開始生長享受情緒。需要以大力解決這一問題。過去因忙于戰后問題的處理,還未正式向戰士解釋此問題,正布置通過各種方式解釋此問題。同時新兵和俘虜戰士的補充還未就緒,爭取工作也要有相當時間,否則逃亡減員會更嚴重。此外部隊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發下。 一大堆困難,都是實情。 自9月12日奔襲北寧線始,到11月10日占領錦西、葫蘆島,東北全境解放,東北野戰軍人未解甲,馬未停蹄,就沒閑著。錦州血戰,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圍殲廖耀湘兵團,再奔去沈陽、營口,急行軍,強行軍,許多人都累脫相了。戰后一些老戰友見面,都有點認不出來了。傷亡也大。攻打錦州的5個縱隊和阻援的兩個縱隊,傷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師”2縱5師,傷亡將近一半。 林彪講的和沒講的這些困難,毛澤東大體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時,毛澤東再次致電“林羅劉”: 欲抑留蔣、傅兩部于華北,以華北我軍現有兵力。是無法完成的。如 果蔣匪集中其24個師于津沽一帶掩護海運,我們集中程黃、楊羅耿兩兵團,無法破壞其計劃。如果使用楊羅耿于察綏方面,亦沒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前,乃至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后,利用其騎兵、汽車及地方熟悉等條件,經大青山北麓沖過去,我軍只能截殲其一部,難于殲其主力,傅系一退,蔣系必同時南退,使我們兩頭失塌…… 由于上述種種原因,望你們鄭重考慮下述兩個方案: (甲)東北野戰軍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關內開動,預計現在錦、義地區的部隊,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區,如敵正在南撤,我可殲其一部或大部;如敵尚未開動,我可抑留該敵,繼續休整,并修復北寧路,然后大舉殲敵。 (乙)不管蔣、傅軍是否撤走,仍按原計劃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進。即使說,蔣、傅要撒就讓其撤走,你們則準備到平津后無仗可打時即沿平漢路南下,先在長江中游作戰,逐步東進與劉、陳會攻京滬。 |
槍桿子 | 槍桿子 作 者: 張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 字 數: 508000 頁 數: 505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裝: 平裝 定價:¥59.80 還原戰爭血腥,還原戰爭雄性,還原戰爭人性,還原戰爭真相。 一本關于“四野”歷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筆巨獻。 遼沈戰役后,東北野戰軍進關、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島。 這部長篇報告文學,記述了主要發生在共和國元年的這樣一個全過程。槍打炮轟中,是鮮為人知的歷史中的新聞,是用槍桿子打江山的親歷者的刻骨銘心的記憶,和只有他們才能一觸摸到的那種惟此一次的感覺,也是因此改變了命運的人類中有著共同歷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 目錄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一、勝利來得太快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三、蔣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進關了!” 一、“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二、四野夠榮耀的 三、“東北大軍進了關,就像猛虎下了山”——“東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黃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盤 一、“布衣將軍”——“戰犯錄”之一 二、蔣介石缺乏統帥氣度 三、毛澤東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義的命根子——35軍 一、郭景云一錯再錯——“戰犯錄”之二 二、機斷專行——“四野名將錄”之一 三、虎撲羊群——“東北虎”之二 四、忠肝義膽——續“戰犯錄”之二 五、如虎添翼——“東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統帥 二、血戰豐臺——“東北虎”之四 三、張家口決口 四、傅作義沒出一招好棋——續“戰犯錄”之一 第六章 虎嘯津門 一、實話實說——“四野名將錄”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線總指揮——“四野名將錄”之三 五、虎氣——“四野名將錄”之四 六、將軍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將錄”之五 七、金湯橋!金湯橋!——“東北虎”之五 八、這個184師“真頑強”呀! 九、“一切為傅負責”——“戰犯錄”之三 十、共產黨沒有海軍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戰方能和 一、“基本方針是徹底解除他們的武裝” 二、最痛苦的人是誰?——再續“戰犯錄”之一 三、名將無名——“四野名將錄”之六 四、傅作義之義——他不是戰犯了 五、“殺頭將軍”與“抹淚將軍” 第八章 看紅裝素裹 一、虎師雄威——“東北虎”之六 二、大改編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覺”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長江不是三八線 一、蔣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個“代”字——“戰犯錄”之四 三、白崇禧一國民黨的最后一張王牌一“戰犯錄”之五 四、毛澤東一口一個“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團 二、南下工作團 三、國軍成了“扒路軍”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縱還未攻過城呢——“東北虎”之七 二、戰江南——“東北虎”之八 三、“當年的紅軍回來了”——“1949年的感覺”之二 第五篇 攻心為上 第十二章 識時務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產黨” 三、張軫成了解放軍的軍長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長沙不是四平 一、程潛要為毛澤東劃船了 二、陳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樹坪 第六篇 南下——難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難行——“東北虎”之九 二、正負40度——“東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擺子——“東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馬” 五、“又紅又綠三道箍,兩頭細來中間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糧食問題現成為影響行動的根本問題” 一、一天兩頓稀粥——“東北虎”之十二 二、“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 三、糧食!糧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強馬壯運動” 一、養好本錢 二、三伏練兵 三、“成績不說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 四、“誰對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誰走” 五、“誰不說俺家鄉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國 一、腳是最寶貴的 二、巾幗風采 三、“漫行中國” 第七篇 紅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圍 一、白崇禧像條泥鰍——續“戰犯錄”之五 二、渴望決戰 三、毛澤東高瞻遠矚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戰術”——、“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場勝仗了——再續“戰犯錄”之五 三、越級指揮 四、不開會 五、不輕敵 六、“我們要活潑” 七、吃了一個梨 第二十章 紅月亮 一、旗宮丁盛——“四野名將錄”之七 二、又一道鐵閘——“四野名將錄”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軍. 四、餓虎撲食——“東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的感覺”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國民黨沒有“主場” 一、國民黨暗無天日 二、“廣東大團結”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續“戰犯錄”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窮寇 一、跑進羊城——“東北虎”之十四 二、“此為帶最后陸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戰”——“東北虎”之十五 三、“將你們的威風從錦州、天津一直顯到桂林、南寧去!”——“東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隊” 五、“照張狼狽相吧” 六、戰爭景觀 第九篇 解放區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們是共產黨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蔣打小蔣”——“東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槍多匪多”——“東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廣西大亂”——“東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發雷州半島 一、“伯陵防線”——“戰犯錄”之六 二、“原子手榴彈” 三、船是個大問題 四、虎變蛟龍——“東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戰 一、打江山是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覺”之五 二、迎擊最后一顆子彈——“1949年的感覺”之六并“四野名將錄”之九 三、23年紅旗不倒——“四野名將錄”之十 四、大醫醫國——“四野名將錄”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極力推動,海南島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臺灣?——“四野名將錄”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戰 一、偷渡——“東北虎”之二十一 二、陸軍海戰隊——“東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圍、反包圍、反反包圍——“東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東北虎”之二十四 后記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勢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勝利來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錦西葫蘆島消逝的。 3年前,也是這個季節,國民黨最先闖關東的幾個軍,就是從秦皇島和葫蘆島登陸的。襯著蔚藍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軍人,黃潮般蜂擁上岸,蝗蟲樣撲向黑土地。幾個回合后,東北民主聯軍就被趕過松花江,在南滿則被擠壓在瀕臨朝鮮的臨江、蒙江(今靖字)、撫松、長白4個巴掌大的小縣。窮追不舍的國民黨軍隊大喊大叫:共軍兄弟們,你們沒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們趕進長白山啃樹皮,轟進鴨綠江喝涼水! 那時候,要說3年后的黑土地會變成這等模樣,別說國民黨,連共產黨自己都不會相信。 初冬清冷的陽光下,長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氣兒。比之槍打炮轟、血火飛進的錦州,沈陽應該說基本完好無損。在那村鎮大多叫做“窩棚”的遼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張著大口,燒焦的樹木有的還在冒著青煙,東倒西歪的車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鐵骷髏,胃囊飽滿的野狗、烏鴉興奮地嬉鬧、聒叫著。 先后闖進關東的,加上在各地擴充的,110萬國民黨軍隊,只從營口跑掉幾萬人。 黑土地上的共產黨人,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進行史無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遼西大會戰還在激烈進行時,東北局就在哈爾濱南崗的高崗住處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成立以陳云為首的沈陽軍管會。隨即抽調干部,進行動員,29日乘專列南下,30日趕到開原時,沈陽尚未解放。軍管會就在專列上辦公、開會,制定人城守則,準備發布公告,編好一天的《沈陽時報》,連軍管會、衛戍區、市政府及各部門的招牌都做好了。 專列上的燈光通宵達旦。 11月2日黃昏,就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宣布沈陽解放的同時,軍管會進入這座東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錦州、長春、鞍山、撫順、本溪等地,也陸續實施軍管。 首當其沖的是糧食問題。或者向當地商會籌借,或者從外地調運,有的城市運糧車隊是隨軍管會一道進城的。長春不用說了,對于這座餓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遼寧洪澇,沈陽周圍各縣主要農作物高梁,1948年顆粒無收。我們是共產黨,讓老百姓吃不飽飯,那算什么為人民打江山,還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個大問題。治安是個大問題。恢復供水供電及交通是個大問題。目光到處,那些堆積如山的問題,哪個是容你慢慢來的小問題?就說走路吧,全國各地都是右側通行,唯獨東北還是沿襲偽滿時期的左側通行。有人說解放了,連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軍管會開了兩次會,兩種意見爭執不下,也不能再爭執下去了。那時被老百姓稱做“電車”的汽車,雖不像今天這樣多,可馬車、人力車多呀,幾乎要復住路面了。人命關天,不迅速決斷,隨時都可能出事、添亂。 敵機轟炸,重點目標是兵工廠和彈藥庫。敵特活動,縱火暗殺造謠。幾萬國民黨散俘在街頭游蕩,流氓和少數貧民乘亂打劫。必須盡快使該停的停下來,該動的動起來,萬家燈火簇擁著的城市才能活起來。 東北局抽調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陽,哈爾濱除看家守攤的外,幾乎是傾巢出動了。可偌大個沈陽,區區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門、廠礦才派去個軍代表。更何況還有那么多城市等著接收呢。 “戰錦方為大問題”,毛澤東高瞻遠矚。 打下錦州,攻城部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往城外搶運戰利品。槍炮、彈藥、被服、糧食、罐頭,大都是美國貨,車拉肩扛,汽油桶則手推腳蹬,像壓路機一樣轟轟隆隆朝城外滾。 錦州打下來就是自己的了,為什么還要往城外搶運東西呀?因為當時心里還不大有底,擔心東西對進的敵人可能將其重新奪占。 離休前為駐錦州某軍副軍長的翟文清,自1938年參軍后就不斷立功,并在遼沈戰役攻克錦州中成為戰斗英雄。 這位個頭不高、身上還嵌著彈片的老人,身體很結實。老人每天4點半起床,到錦州鐵路分局廣場,那兒有個老年活動中心,伴著音樂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錢,許多人認識他,說老軍長是戰斗英雄,還是解放咱錦州的戰斗英雄,不用交錢。他說那是過去的事了。大家說沒有過去哪有現在呀?他說現在咱們都一樣,都是在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過是個打過仗的老頭,不能搞特殊化。 當年這里叫錦州鐵路局,是范漢杰的指揮所之一,充滿耳鼓的是槍炮聲和沖鋒號。“打過仗的老頭”,當時是3縱7師2l團8連指導員,率領連隊打下遼西省政府大樓,又沖到這里的。是夜間,喘著粗氣,全速奔跑。周圍槍炮聲不斷,子彈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腳下都是磚頭瓦塊和敵人的尸體。他記得在這個廣場上還絆了一跤,爬起來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東北第一次受傷,是1947年初四保臨江中的三保臨江的小荒溝戰斗,右膝蓋被子彈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紅,那人一會兒就凍僵了。 比天氣更冷酷的是形勢。三九天,許多官兵穿著單衣。沒吃的,扒開沒膝深的積雪,翻尋老鄉因戰亂而沒來得及收獲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敵人那個猖狂呀,像瘋狗似的追攆你,打了敗仗也咬住你不放,當了俘虜也不服你。那時候政治教育講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頭,爬上山頭就是勝利。 闖到關東后有個口號,叫“獨霸東北”,因為太離譜了,很快就沒了聲息。翟文清15歲參軍,無論多么艱難困苦,從未對勝利失去過信心。只是這“山頭”要爬到什么時候呀?那時看那形勢,少說也得個八年抗戰吧? 沒想到一打下錦州、長春、沈陽,還有在遼西的那個精銳的廖耀湘兵團,國民黨就像多米諾骨牌似的稀里嘩啦了,就“獨霸東北”了。 連毛澤東都覺得勝利來得太快了。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一個有5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東鄰華北平原,周圍山嶺環抱,覆滿村后山岡的蒼松翠柏,讓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農舍頂上聳立的電臺天線,伴著村前奔騰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彈唱著共產黨人的勝利進行曲。 錦州城破,范漢杰化裝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驚不小:林彪就在這里呀! 那潛臺詞是:早知道林彪在這里,早把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離開延安后,就在國民黨的視線中沒了蹤影的毛澤東,魚兒游進大海般隱身在這黃土地的山村農家,籌劃、指揮了蜚聲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毛澤東在滹沱河邊散步。 太陽通紅,河水清亮,就像毛澤東的心情和思緒。 井岡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澤東踏動歷史的足音中,中國革命正在硝煙中隆隆馳向下一個停靠點一一不,那已經不是停靠點,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搖籃井岡山”,這是后來的話,還有什么“井岡山道路通天下”。當年一些人是怎么說毛澤東的?“山大王”,“農民領袖”,“麥淇淋式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他卻放著現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隊伍拉上了土匪出沒的井岡山,“占山為王”,這不是明擺著的“歪門邪道”嗎? “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這話沒錯。誰也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國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數省一步步地來,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數省勝利的現實證明了的那樣。問題在于這“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做的卻是“奪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農村有時都站不住腳,讓人家攆得到處跑,卻惦著去攻打、奪取大城市,這不是沒會走就想跑,拿雞蛋往石頭上碰嗎? 罷工、罷課、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動軍隊,你就沒咒念了。你也拿起槍桿子,在城市里能干過人家?八一南昌起義,占領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義攻打長沙的計劃根本就行不通。城市歷來是反動勢力最強大的地方,共產黨人在城市連生存都困難,又談何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農村去,到天高地闊的廣大農村中去。 井岡山道路一一農村包圍城市并最終奪取城市之路。 毛澤東“一覽眾山小”的睿智和氣度,在于無論中國革命面臨怎樣的窘境、險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國特色的思想指點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無前的付諸行動。 正如鄧小平上世紀80年代所言,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中國革命還會在黑暗中探索更長的時間。 而這一刻,一想到東北和包括熱河、內蒙東部的那片從未涉足的豐饒的黑土地,毛澤東就激動、興奮不已。 新中國成立后的“鋼都”(鞍山)、“煤都”(撫順)、“電都”(小豐滿),都在東北。而據1943年統計,東北生鐵生產量占全國87.7%,鋼材占93%,煤炭占49.5%,發電量占78.2%,水泥占66%,鐵路、公路長度分別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和將近一半。沈陽還有中國最大的兵工廠。東北素有“糧倉”之稱,盛產大豆、高梁、玉米、小麥,其中大豆產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東北還有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國的1/3。 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東北是很重要的,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只要有了東北! 現在有了東北! 東北豐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日益顯見其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這一刻,毛澤東立馬想用、也立馬可用的,則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強馬壯、驍勇善戰的東北野戰軍,即后來的第四野戰軍。 1948年11月6日,即遼沈戰役結束的第四天,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聯合發起淮海戰役,包圍了黃百韜兵團5個軍,并對徐州形成合圍態勢,以爭取殲滅劉峙集團于長江以北。與此同時,西北野戰軍發起冬季攻勢,挫敗了胡宗南集團的“機動防御”戰略,將其牢牢地鉗制在西北戰場而動彈不得。 華北野戰兵團先后發起察綏戰役和太原戰役,包圍了歸綏(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與初冬的曠野和群山融為一色的西柏坡,隨著電臺滴滴答答的發報聲呼應而來的,都是令毛澤東心曠神怡的捷報佳音。 全國各戰場的勝利,特別是遼沈大捷,使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國民黨軍隊已由內戰初始的430萬人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則由120余萬人增至300萬,翻了一番還多。而比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士氣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澤東在《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中斷言:“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以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而兩個月前的9月7日,即遼沈戰役即將發起前五天,毛澤東在給“林羅劉”的電報中說:“我們準備五年左右(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國民黨,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個遼沈戰役,把5年打成3年。 問題是下一步挪動哪個棋子? 西北、中原、華東、東北,毛澤東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覽周邊戰場,一次次地凝望東北時,他關注的是華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軍委就東北野戰軍在遼沈戰役結束后的任務,電示“林羅劉”并東北局和華北局:“應休整一個月左右,約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開始出動,攻擊平津一帶。” 11月4日,在給“林羅劉譚”。的電報中,又說明了同樣的意見。 而現在,毛澤東準備讓林彪提前進關了。 因為自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將黃百韜兵團大部殲滅后,有跡象表明華北傅作義系的20個師可能退守綏遠,蔣介石的中央軍24個師可能海運江南,加強長江下游防線,從而延緩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毛澤東的既定方針是:務將華北敵軍就地殲滅1 11月16日凌晨4時,毛澤東給“林羅劉”發電,征詢意見: 請你們考慮你們究以早日入關為好.還是在東北完成休整計劃然后入關為好,并以結果電告為盼。 第二天下午,“林羅劉譚”復電: 東北主力提早入關很困難。因為東北解放后,部隊思想發生很大波動。東北籍戰士怕離開家鄉,怕走路太遠,甚至某些干部已開始生長享受情緒。需要以大力解決這一問題。過去因忙于戰后問題的處理,還未正式向戰士解釋此問題,正布置通過各種方式解釋此問題。同時新兵和俘虜戰士的補充還未就緒,爭取工作也要有相當時間,否則逃亡減員會更嚴重。此外部隊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發下。 一大堆困難,都是實情。 自9月12日奔襲北寧線始,到11月10日占領錦西、葫蘆島,東北全境解放,東北野戰軍人未解甲,馬未停蹄,就沒閑著。錦州血戰,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圍殲廖耀湘兵團,再奔去沈陽、營口,急行軍,強行軍,許多人都累脫相了。戰后一些老戰友見面,都有點認不出來了。傷亡也大。攻打錦州的5個縱隊和阻援的兩個縱隊,傷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師”2縱5師,傷亡將近一半。 林彪講的和沒講的這些困難,毛澤東大體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時,毛澤東再次致電“林羅劉”: 欲抑留蔣、傅兩部于華北,以華北我軍現有兵力。是無法完成的。如 果蔣匪集中其24個師于津沽一帶掩護海運,我們集中程黃、楊羅耿兩兵團,無法破壞其計劃。如果使用楊羅耿于察綏方面,亦沒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前,乃至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后,利用其騎兵、汽車及地方熟悉等條件,經大青山北麓沖過去,我軍只能截殲其一部,難于殲其主力,傅系一退,蔣系必同時南退,使我們兩頭失塌…… 由于上述種種原因,望你們鄭重考慮下述兩個方案: (甲)東北野戰軍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關內開動,預計現在錦、義地區的部隊,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區,如敵正在南撤,我可殲其一部或大部;如敵尚未開動,我可抑留該敵,繼續休整,并修復北寧路,然后大舉殲敵。 (乙)不管蔣、傅軍是否撤走,仍按原計劃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進。即使說,蔣、傅要撒就讓其撤走,你們則準備到平津后無仗可打時即沿平漢路南下,先在長江中游作戰,逐步東進與劉、陳會攻京滬。 |
淨土 | 凈土 (佛學術語)凈土,諸佛佛國清凈國土。一般專指阿彌陀佛國土。其國眾生皆行十善,身口意三業清凈,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又稱極樂國土。其他諸佛佛國也有凈土,不過其土中菩薩最終都將生往極樂凈土。 如有餓鬼畜生人天四道眾生得聞阿彌陀佛名號,心中無疑,并向往之愿生彼國,當修十善業以為根本,勤飲八功德水,命終即可脫離四道,于彼國七寶池蓮花中分別化生。 何為八功德水。《稱贊凈土佛攝受經》里說:“何等名為八功德水?一者澄凈,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輕軟,五者潤澤,六者安和,七者飲時除饑渴等無量過患,八者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增益種種殊勝善根,多福眾生常樂受用。” 何謂澄凈,能洗一切垢染無余。 何謂清冷,能去熱惱令眾清涼。 何謂甘美,法果殊勝如甘美食。 何謂輕軟,移欲貪山斷諸欲索。 何謂潤澤,住念清凈諸塵不起。 何謂安和,無有妄想身心安和。 此水飲時四道苦果一時不現;飲畢善根增長,福德多者長樂受用。福德少不得長樂受用者,當無所求而行財布施,自得福德增長。 |
無點 | 無點 wú diǎn 無點 (1).沒有斑點或污點。 唐 薛存誠 《禎石賦》:“瑩煌無點,璀璨有光。” 唐 王冷然 《清冷池賦》:“徒觀其清冷無點,洞澈若凝。” (2).指沒有雨滴。 唐 白居易 《微雨夜行》詩:“但覺衣裳濕,無點亦無聲。” |
無點 | 無點 wú diǎn 無點 (1).沒有斑點或污點。 唐 薛存誠 《禎石賦》:“瑩煌無點,璀璨有光。” 唐 王冷然 《清冷池賦》:“徒觀其清冷無點,洞澈若凝。” (2).指沒有雨滴。 唐 白居易 《微雨夜行》詩:“但覺衣裳濕,無點亦無聲。” |
熨齒 | 熨齒 yùn chǐ ㄧㄨㄣˋ ㄔㄧˇ 熨齒(熨齒) 使牙齒感到涼爽或寒冷。 唐 韓偓《雨后月中玉堂閑坐》詩:“綠香熨齒冰盤果,清冷侵肌水殿風。” 宋 梅堯臣 《和正月六日沉文通學士遺溫柑》:“誦句擘露囊,香甘冷熨齒。” 宋 陸游 《入蜀記》卷一:“井在道旁觀音寺,名列水品,色類牛乳,甘冷熨齒。” |
風雨凄凄 | 風雨凄凄【解釋】凄凄:寒冷。風雨交加,清冷凄涼。【出處】《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凄凄,雞鳴喈喈。”【示例】歌臺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唐·杜牧《阿房宮賦》 |
熨齒 | 熨齒 yùn chǐ ㄧㄨㄣˋ ㄔㄧˇ 熨齒(熨齒) 使牙齒感到涼爽或寒冷。 唐 韓偓《雨后月中玉堂閑坐》詩:“綠香熨齒冰盤果,清冷侵肌水殿風。” 宋 梅堯臣 《和正月六日沉文通學士遺溫柑》:“誦句擘露囊,香甘冷熨齒。” 宋 陸游 《入蜀記》卷一:“井在道旁觀音寺,名列水品,色類牛乳,甘冷熨齒。” |
風雨凄凄 | 【解釋】凄凄:寒冷。風雨交加,清冷凄涼。【出處】《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凄凄,雞鳴喈喈。”【示例】歌臺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唐·杜牧《阿房宮賦》 |
風雨淒淒 | 【解釋】凄凄:寒冷。風雨交加,清冷凄涼。【出處】《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凄凄,雞鳴喈喈。”【示例】歌臺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唐·杜牧《阿房宮賦》 |
風雨悽悽 | 【解釋】凄凄:寒冷。風雨交加,清冷凄涼。【出處】《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凄凄,雞鳴喈喈。”【示例】歌臺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唐·杜牧《阿房宮賦》 |
寒涼 | 寒涼 寒涼,讀音是hán liáng,詞語,亦作“ 寒涼 ”。 寒冷,清冷。 |
寒涼 | 寒涼 寒涼,讀音是hán liáng,詞語,亦作“ 寒涼 ”。 寒冷,清冷。 |
暗香疏影 | 暗香疏影【解釋】暗香:清幽的香氣;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態,后被用為梅花的代稱。【出處】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示例】兩個站在小橋上,疏影暗香,自甘清冷,屋后山岡積雪如銀,背著手玩賞。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四回【近義詞】疏影暗香【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形容梅花 |
清凓 | 清凓 qīng lì 清凓 清冷。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陰陽義》:“跡陰陽終歲之行,以觀天之所親,而任成天之功,猶謂之空,空者之實也。故清凓之於歲也,若酸醎之於味也,僅有而已矣。” |
清么 | 清么 言情小說 她淡然、無爭,但終究與塵世的命運牽扯不清;她掙扎、蛻變,可無奈于人心的向往隱晦不明;這是在那段混亂而又精彩絕倫的歷史中最難以抹去的女人的成長正史,她動搖而見證著歷史的發展走向。 她清冷地看著一切,但她的心卻沉淪了…… |
小喜 | 小喜 《小喜》是雪小禪沉淀十年之后,精心推出的一本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隨筆集。這些文字,正如其人,經歷歲月的沉淀,更多了一份內斂和深厚,清冷而又熱烈,超脫而又世俗,自我而又慈悲,孤寂而又清遠深情。這是一部以女性特有的視角,用浪漫清新的筆調,記錄心情、愛情、生活的唯美筆記,筆調幽美寂靜,筆觸平淡真實,文字唯美清新,娓娓道來愛情的美麗、生活的味道、植物的妖嬈、人生的意味,看似平靜的文字中暗藏著俗世中生命的禪意,看似平靜的內心里蕩漾著世俗的小歡喜。本書當之無愧是最值得珍藏的女性隨筆集。 |
無垢 | 無垢 (《花千骨》小說人物)《花千骨》番外婆娑劫中的人物,與白子畫、東華、檀梵、夏紫薰并稱為“五上仙”,同時也是天下最富有的城——“蓮城”的城主。性格溫和而清冷,氣質淡漠而高貴,心地慈悲而果斷。后因云牙之死,瘋癲成魔。為了不讓好友白子畫步入自己的后塵,欲誅殺花千骨。計劃失敗后萬念俱灰,為了懲罰自己犯下的錯,揮劍自盡。 無垢 (詞語)多指身心清靜凈白無垢。漢蔡邕 《琴操》 卷下 : 問之耳有何垢乎由曰無垢聞惡語耳堅曰何等語者。漢許慎 《說文解字》卷十一上 : 從水辠聲七辠切# 無垢薉也從水靜聲疾正切。唐 陸贄 《月臨鏡湖賦》:“至明洞幽,至清無垢。” 宋 蘇軾 《見溫泉壁上有詩亦作一絕》:“若信眾生本無垢,此泉何處覓寒溫?”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太陽呀,你請傾耳靜聽,這兒安睡著兩個無垢的人,我采摘花兒來把他們埋殯。” |
無穢 | 無穢 詞語解釋 (1).指人品清白,高潔,不被玷污。 三國 魏 曹植《漢二祖優劣論》:“旌德則靡愆,言行則無穢。” (2).不臟;不污濁。《宋書·蠻夷傳·訶羅陁國》:“興立塔寺,周滿國界,城郭莊嚴,清浄無穢。”《法苑珠林》卷四引《長阿含經》:“其山頂上有 阿耨達池 ,縱廣五十由旬,其水清冷,澄澈無穢。” |
無垢 | 無垢 (《花千骨》小說人物)《花千骨》番外婆娑劫中的人物,與白子畫、東華、檀梵、夏紫薰并稱為“五上仙”,同時也是天下最富有的城——“蓮城”的城主。性格溫和而清冷,氣質淡漠而高貴,心地慈悲而果斷。后因云牙之死,瘋癲成魔。為了不讓好友白子畫步入自己的后塵,欲誅殺花千骨。計劃失敗后萬念俱灰,為了懲罰自己犯下的錯,揮劍自盡。 無垢 (詞語)多指身心清靜凈白無垢。漢蔡邕 《琴操》 卷下 : 問之耳有何垢乎由曰無垢聞惡語耳堅曰何等語者。漢許慎 《說文解字》卷十一上 : 從水辠聲七辠切# 無垢薉也從水靜聲疾正切。唐 陸贄 《月臨鏡湖賦》:“至明洞幽,至清無垢。” 宋 蘇軾 《見溫泉壁上有詩亦作一絕》:“若信眾生本無垢,此泉何處覓寒溫?”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太陽呀,你請傾耳靜聽,這兒安睡著兩個無垢的人,我采摘花兒來把他們埋殯。” |
無穢 | 無穢 詞語解釋 (1).指人品清白,高潔,不被玷污。 三國 魏 曹植《漢二祖優劣論》:“旌德則靡愆,言行則無穢。” (2).不臟;不污濁。《宋書·蠻夷傳·訶羅陁國》:“興立塔寺,周滿國界,城郭莊嚴,清浄無穢。”《法苑珠林》卷四引《長阿含經》:“其山頂上有 阿耨達池 ,縱廣五十由旬,其水清冷,澄澈無穢。” |
寒光 | 寒光 寒光,漢語詞匯。 拼音:hán guāng, 詞義:1、慘白,令人心寒的光[chilling] 2、清冷的月光kuohao[Cool moonlight] |
盥滌 | 盥滌 洗滌;清除 《金史·樂志下》:“神無常享,時歆精誠。惟誠惟潔,感通神明。先事盥滌,注茲清冷。” |
盥滌 | 盥滌 洗滌;清除 《金史·樂志下》:“神無常享,時歆精誠。惟誠惟潔,感通神明。先事盥滌,注茲清冷。” |
金井 | 1.井欄上有雕飾的井。一般用以指宮庭園林里的井。南朝梁費昶《行路難》詩之一﹕"唯聞啞啞城上烏﹐玉欄金井牽轆轤。"宋蘇軾《用前韻答西掖諸公見和》﹕"雙猊蟠礎龍纏棟﹐金井轆轤鳴曉甕。"清陳維崧《品令.夏夜》詞﹕"夜色涼千頃﹐攜笛簟﹐依金井﹐轆轤清冷。"一說即石井。金﹐謂其堅固。 2.借指墓穴或骨甕。 |
金屑 | 金屑 基本介紹 宋梅堯臣《妾薄命》詩:“曾聞清冷混金屑,誰謂飄揚逐路人。”清龔自珍《西域置行省議》:“戈壁無水草處,地方官踏著,有可簸采金屑之地。”葉圣陶《城中·病夫》:“有幾個翻。 檢很高的一堆書籍,眉頭微蹙,目光深沉,似乎要從細碎的沙礫里揀出金屑來。” |
肖貌 | 肖貌 釋義 相像、貌似。亦徑指容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夫肖貌天地,稟性五才,擬耳目於日月,方聲氣乎風雷。” 唐 劉禹錫 《問大鈞賦》:“播形肖貌,生類積意。”《舊唐書·憲宗紀上》:“而 承宗 象恭懷奸,肖貌稔惡。” 清 徐士鑾 《宋艷·奇異》:“姥求之 清冷橋 ,果有赴調 元司法 ,肖貌皆如女所言。” |
涼意 | 涼意 涼意,liángyi 清冷的感覺。例句:湖上微風吹來,令人感到一絲涼意 |
白龍魚服 | 【解釋】魚服:穿起魚的外衣。白龍化為魚在淵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隱藏身分,改裝出行。【出處】漢·劉向《說苑·正諫》:“昔日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漁者豫且射中其目。” 漢·張衡《東京賦》:“白龍魚服,見困豫且。”【示例】相公~,隱姓潛名。倘或途中小輩不識高低,有毀相公者,何以處之?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四【近義詞】微服私巡、白龍微服【語法】主謂式;作謂語;指貴人微服出巡 |
白龍魚服 | 白龍魚服【解釋】魚服:穿起魚的外衣。白龍化為魚在淵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隱藏身分,改裝出行。【出處】漢·劉向《說苑·正諫》:“昔日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漁者豫且射中其目。” 漢·張衡《東京賦》:“白龍魚服,見困豫且。”【示例】相公~,隱姓潛名。倘或途中小輩不識高低,有毀相公者,何以處之?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四【近義詞】微服私巡、白龍微服【語法】主謂式;作謂語;指貴人微服出巡 |
涼意 | 涼意 涼意,liángyi 清冷的感覺。例句:湖上微風吹來,令人感到一絲涼意 |
常娥 | 常娥 (唐李商隱詩作)《常娥》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此詩詠嘆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發詩人自傷之情。前兩句分別描寫室內、室外的環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氣氛,表現主人公懷思的情緒;后兩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憶之后產生的感想,表達了一種孤寂感。全詩情調感傷,意蘊豐富,奇思妙想,真實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