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半夜的詞語
形容半夜的詞語:1. 深夜;2. 黑暗;3. 寂靜;4. 幽暗;5. 沉靜;6. 無聲;7. 靜謐;8. 寧靜;9. 暗淡;10. 陰霾;11. 冷清;12. 蕭瑟;13. 朦朧;14. 暗沉;15. 空曠;16. 鬼魅;17. 陰森;18. 靜寂;19. 漆黑;20. 僻靜
形容半夜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半夜 | 半夜 (詞語)半夜,一般指現在的凌晨2-3點。古人常講“半夜三更”,即半夜,就是三更。古代一個時辰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因為古人休息較早,所以半夜時都熟睡了,那時的半夜就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深夜了。 |
半夜三更 | 半夜三更【解釋】一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指深夜。【出處】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示例】他常常工作到~。【近義詞】深更半夜、三更半夜【反義詞】青天白日、大天白日【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泛指深夜 |
三更半夜 | 三更半夜【解釋】一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指深夜。【出處】《宋史·趙昌言傳》:“四人者(陳象輿、胡旦、董儼、梁灝)日夕會昌言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示例】他常常工作到~。【近義詞】半夜三更【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指深夜 |
黑更半夜 | 黑更半夜【解釋】指深夜。【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有好差使就派了別人;這樣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沒良心的忘八羔子!”【示例】自從你們被圍,外頭也緊了。三天兩頭,~里抽查。 ◎梁斌《紅旗譜》五五【近義詞】深更半夜【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指深夜 |
半夜敲門不吃驚 | 半夜敲門不吃驚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半夜敲門不吃驚 | 半夜敲門不吃驚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深更半夜 | 深更半夜【解釋】指深夜。【出處】《宋史·趙昌言傳》:“時鹽城副使陳象輿與昌言善,知制誥胡旦、度支副使董儼皆昌言同年,四人者,旦夕會昌年之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示例】這樣吵下去有什么意思?~,還鬧得四鄰秒安的。(巴金《秋》四十二) |
黑天半夜 | 黑天半夜【解釋】指深更半夜。【出處】馬烽《三年早知道》:“一個老漢說:‘黑天半夜怕什么!紅星社不會有人來。’”【近義詞】深更半夜【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指深夜,用于口語 |
后半夜 | 后半夜 后半夜是指午夜十二點以后至天亮(黎明)前的一段時間。 |
後半夜 | 后半夜 后半夜是指午夜十二點以后至天亮(黎明)前的一段時間。 |
下半夜 | 下半夜 下半夜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夜間十二時至天亮這段時間。《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有記載。 |
前半夜 | 前半夜 前半夜,是漢語詞匯,讀音為qiánbànyè ,意思是夜幕降臨至午夜12點之間的時間。 |
上半夜 | 上半夜 上半夜,讀音是shàng bàn yè,漢語詞匯,指天黑至午夜二十四點鐘以前的一段時間。 |
夜半 | 夜半 (漢語詞語)詞目:夜半 拼音:yè bàn 今夜半。——明·魏禧《大鐵椎傳》 即前一日夜里零點鐘前后:夜半鐘聲。 古時候,我國把一日分為“十二時”。 夜半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與子時、三更、三鼓、丙夜相對應,時間是從前一日夜間11時正至次日凌晨1時正。 夜半的其他稱謂有:子夜、夜分、中夜、未旦、宵分等。 半夜。 《左傳·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 唐 白居易 《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一·地震定數》:“一日,宿孫村馬鋪中,風電陰黑,夜半有急叩門者。” 清 沈德潛《古詩源·飯牛歌之二》:“敝布單衣裁至骭,清朝飯牛至夜半。” 魯迅 《朝花夕拾·范愛農》:“一天,幾個新的朋友約他坐船去看戲,回來已過夜半,又是大風雨,他醉著,卻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勸阻他,也不聽,自己說是不會掉下去的。” 古代十二時之一。相當于后來的子時。 《素問·三部九候論》:“病水者,以夜半死。”參見“十二時”。 |
子夜 | 子夜 (茅盾創作長篇小說)《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于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節分別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過。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小說以1930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斗爭。 子夜 (漢語詞語)子夜,漢語詞語,意思是半夜;午夜。 |
半宵 | 半宵 半夜,深夜;一夜的一半 詞語解釋 半宵 (1).半夜,深夜。 唐 竇群 《晨游昌師院》詩:“生期半宵夢,憂緒仍非一。” (2).一夜的一半。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這是多早晚哪!許有半宵多哪,早哩!” |
夜分 | 夜分 詞目:夜分 拼音:yè fēn 詞義:是指正午和半夜· 基本解釋 [midnight] 夜半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i)月。 |
深夜 | 深夜 (漢語詞語)深夜,是指半夜以后,從零時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時間。 |
午夜 | 午夜 (漢語詞語)午夜是一個漢語詞語。是指夜里十二點鐘前后;半夜。語出語《玉篇·午部》:“午,交也。”拼音為wǔ yè,詞性是名詞,近義詞子夜。 |
上午 | 上午 上午一般指是早上九時至十一時這段時間,但廣義上也指凌晨間。上午(半夜12時至中午11時59分)在國際上一般用AM標記,下午(中午12時至半夜11時59分)用PM標記 |
半夜敲門心不驚 | 辭典解釋半夜敲門心不驚 bàn yè qiāo mén xīn bù jīng 比喻沒有做過虧心事,心情篤定坦蕩。如:「只要平時行得正,坐得直,自然能夠半夜敲門心不驚。」也作「半夜敲門不吃驚」。 |
生炁 | 生炁 詞語解釋 道教認為,從半夜至次日中午之氣為“生炁”。區別于從日中至半夜之“死炁”。炁,同“ 氣 ”。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滯》:“夫行炁當以生炁之時,勿以死炁之時……死炁之時,行炁無益也。” |
三更 | 三更 (漢語詞語)三更,古代時間名詞。古代一晝夜分十二時辰 或 一百刻,其中完全屬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連同首尾共五個節點,稱為五更。把晚上戌初一刻作為一更,亥初二刻作為二更,子時整作為三更,丑正二刻為四更,寅正四刻為五更。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則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當天的23:00~第二天1:00。 |
更深半夜 | 辭典解釋更深半夜 gēng shēn bàn yè 夜深。 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三折》:「更深半夜,你一個婦人家,這早晚天道,也不是你來的時候。」 |
後夜 | 后夜 hòu yè (后夜) 24小時制大概時間:02:00-06:00 晝日若坐、若經行,不念惡法。初夜若經行、若坐。中夜猗右脇累兩足而臥,意即念起常欲見明。后夜復坐念道,若經行不念惡法。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 后半夜。 唐 劉長卿 《喜鮑禪師自龍山至》詩:“猿聲知后夜,花發見流年。”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劉六淮潮》:“后夜人無寐,遙聽入浦聲。” 清 吳下阿蒙 《斷袖篇·任懷仁》:“后夜忽見形云。我家明日當除服作祭。” |
后夜 | 后夜 hòu yè (後夜) 24小時制大概時間:02:00-06:00 晝日若坐、若經行,不念惡法。初夜若經行、若坐。中夜猗右脇累兩足而臥,意即念起常欲見明。後夜復坐念道,若經行不念惡法。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 后半夜。 唐 劉長卿 《喜鮑禪師自龍山至》詩:“猿聲知后夜,花發見流年。”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劉六淮潮》:“后夜人無寐,遙聽入浦聲。” 清 吳下阿蒙 《斷袖篇·任懷仁》:“后夜忽見形云。我家明日當除服作祭。” |
鬼宿渡河 | 鬼宿渡河 鬼宿渡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說指半夜間,午夜。 |
半夜裡叫城門 | 辭典解釋半夜里叫城門 bàn yè lǐ jiào chéng mén (歇后語)?碰釘子。古代天一黑即關上城門,以防盜賊,直到天明才能打開城門。比喻人自找沒趣。 如:「本以為向他借錢他一定會答應的,誰知道竟然是半夜里叫城門──碰釘子。」 |
半宿 | 半宿 半宿,讀音bàn xiǔ,漢語詞語,意思是半夜。 |
平夜 | 平夜 平夜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pínɡ yè,猶半夜。 |
月午 | 月午 月午(yuè wǔ),漢語詞語,指月至午夜,即半夜。 |
中班 | 中班 中班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zhōngbān,解釋1:船舶從午夜到上午四點的值班班次;解釋2:從下午到半夜的工作班次;解釋3:幼兒園里由五周歲至六周歲的兒童所編成的班級。 |
漏分 | 漏分 漏分,讀音為lòu fēn ,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半夜。 |
分宵 | 分宵 分宵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半夜。 |
耗爆 | 耗爆 hào bào 耗爆 方言。騷擾。《金瓶梅詞話》第八六回:“只因有這些麩面在屋里,引的這扎心的半夜三更耗爆人不得睡。” |
胡說白道 | 胡說白道【解釋】猶言胡說八道。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出處】《金瓶梅詞話》第二七回:“單管只胡說白道的。”【示例】誰知半夜里一疊連聲的嚷起心疼來,嘴里~,只說好像刀子割了去的似的。 ◎《紅樓夢》第八三回 |
泣血捶膺 | 泣血捶膺【解釋】形容悲痛到極點。【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一回:“太太畢竟是個女人,沒有氣力,拗他不過,索性躺在樓板上,泣血捶膺的,一直哭到半夜。” |
挑槽 | 挑槽 詞語解釋 跳槽。指嫖客拋棄前好,另結新歡。《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美娘 ﹞每遇不如意之處,或是子弟們任情使性,喫醋挑槽,或自己病中醉后,半夜三更,沒人疼熱,就想起 秦小官人 的好處來。” |
胡說白道 | 【解釋】猶言胡說八道。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出處】《金瓶梅詞話》第二七回:“單管只胡說白道的。”【示例】誰知半夜里一疊連聲的嚷起心疼來,嘴里~,只說好像刀子割了去的似的。 ◎《紅樓夢》第八三回 |
中夕 | 中夕 中夕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zhōng xī,意思是半夜。 |
分夜鐘 | 分夜鐘 寺院夜半所鳴之鐘。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分夜鐘》:“予后至 姑蘇 ,宿一院,夜半偶聞鐘聲,因問寺僧,皆曰:‘固有分夜鐘,何足怪乎?’尋問他寺皆然,始知半夜鐘惟 姑蘇 有之,詩信不繆也。” 明 郎瑛 《七修續稿·辯證·半夜鐘》:“分夜鐘,蓋半夜打也。” |
分夜鐘 | 分夜鐘 寺院夜半所鳴之鐘。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分夜鐘》:“予后至 姑蘇 ,宿一院,夜半偶聞鐘聲,因問寺僧,皆曰:‘固有分夜鐘,何足怪乎?’尋問他寺皆然,始知半夜鐘惟 姑蘇 有之,詩信不繆也。” 明 郎瑛 《七修續稿·辯證·半夜鐘》:“分夜鐘,蓋半夜打也。” |
夜半三更 | 夜半三更 夜半三更 (yè bàn sān gēng) 解釋:指深夜時光。 出處: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示例:這樣大事,~來此看他做甚么?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十義記·付記嬰孩》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深夜 近義詞:半夜三更 |
夢游癥 | 夢游癥 夢游癥俗稱“迷癥”,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來進行活動,而后又睡下,醒后對睡眠期間的活動一無所知。夜游癥不是發生在夢中,而是發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階段,此階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癥通常發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時。夢游癥多發生在小兒期(6~12歲),可發生在兒童的任何時期,但以5~7歲為多見,持續數年,進入青春期后多能自行消失。在小兒期,偶有夢游癥的比例為15%,頻繁發生的比率為1%~6%。男多于女。同一家系內夢游癥發生率高,這說明夢游癥有一定遺傳性。夜驚發作多發生在入睡后半小時之內,最遲不超過2小時。 |
夢遊癥 | 夢游癥 夢游癥俗稱“迷癥”,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來進行活動,而后又睡下,醒后對睡眠期間的活動一無所知。夜游癥不是發生在夢中,而是發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階段,此階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癥通常發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時。夢游癥多發生在小兒期(6~12歲),可發生在兒童的任何時期,但以5~7歲為多見,持續數年,進入青春期后多能自行消失。在小兒期,偶有夢游癥的比例為15%,頻繁發生的比率為1%~6%。男多于女。同一家系內夢游癥發生率高,這說明夢游癥有一定遺傳性。夜驚發作多發生在入睡后半小時之內,最遲不超過2小時。 |
夢遊癥 | 夢游癥 夢游癥俗稱“迷癥”,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來進行活動,而后又睡下,醒后對睡眠期間的活動一無所知。夜游癥不是發生在夢中,而是發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階段,此階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癥通常發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時。夢游癥多發生在小兒期(6~12歲),可發生在兒童的任何時期,但以5~7歲為多見,持續數年,進入青春期后多能自行消失。在小兒期,偶有夢游癥的比例為15%,頻繁發生的比率為1%~6%。男多于女。同一家系內夢游癥發生率高,這說明夢游癥有一定遺傳性。夜驚發作多發生在入睡后半小時之內,最遲不超過2小時。 |
夢游癥 | 夢游癥 夢游癥俗稱“迷癥”,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來進行活動,而后又睡下,醒后對睡眠期間的活動一無所知。夜游癥不是發生在夢中,而是發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階段,此階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癥通常發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時。夢游癥多發生在小兒期(6~12歲),可發生在兒童的任何時期,但以5~7歲為多見,持續數年,進入青春期后多能自行消失。在小兒期,偶有夢游癥的比例為15%,頻繁發生的比率為1%~6%。男多于女。同一家系內夢游癥發生率高,這說明夢游癥有一定遺傳性。夜驚發作多發生在入睡后半小時之內,最遲不超過2小時。 |
公普 | 公普 所謂“公普”又稱中元祭或盂蘭盆會,就是農歷7月地方最大盛典,當地民眾參加由信仰中心寺廟主辦普度活動。 一切費用由地方上人士共同捐獻分攤!公普時參加各公司行號及個人家庭備齊祭祀用品至公普舉辦地點擺設,主辦寺廟也會舉辦法會,請法師或僧侶前來念經超度孤魂野鬼。 公普時間固定,有半天﹝上午到傍晚﹞、半夜﹝下午1點到晚上12點﹞、一天﹝一晝夜﹞、二天﹝二晝夜﹞......等等,費用及規模隨時間長短而有不同,無論如何,都要約一、兩個月前就開始前置作業相關準備。 |
漏夜 | 漏夜 一、深夜;連夜。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六:“桌上無隔宿的公文, 杏壇 有漏夜的弦歌。” 茅盾 《林家鋪子》五:“漏夜趕起來的廣告早已漏夜分頭貼出去。”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五:“于是幾營大兵,漏夜趕往 三道堰 。” 二、粵語方言,專指半夜或深夜。陳奕迅歌曲《防不勝防》:“家中有 這一個 訪客 時時 漏夜 冒昧 探你”。 |
夜晚 | 夜晚 (漢語詞匯)夜晚指下午6點到次日的早晨5點這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天空通常為黑色,(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在夜晚,氣溫通常會逐漸降低。在半夜達到最低。晚上也是非常漂亮的,晚上的鳥巢和白天的鳥巢就是兩種感覺。 |
月白風清 | 月白風清【解釋】形容幽靜美好的夜晚。【出處】宋·蘇軾《后赤壁賦》:“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示例】是夜~,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聽得江上潮聲雷響。(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十九回)【近義詞】月明如鏡、月光如水、月明星稀【反義詞】日月無光、月黑風高、天昏地暗【語法】聯合式;作定語、賓語、補語;含褒義 |
月白風清 | 【解釋】形容幽靜美好的夜晚。【出處】宋·蘇軾《后赤壁賦》:“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示例】是夜~,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聽得江上潮聲雷響。(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十九回)【近義詞】月明如鏡、月光如水、月明星稀【反義詞】日月無光、月黑風高、天昏地暗【語法】聯合式;作定語、賓語、補語;含褒義 |
漏盡更闌 | 漏盡更闌【解釋】漏:古代滴水計時的儀器。更:夜間計時單位。喻指夜深之時。【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一折:“直等的漏盡更闌,街衢靜悄。”【近義詞】三更半夜【語法】聯合式;作賓語、狀語;指夜深的時候 |
漏盡更闌 | 【解釋】漏:古代滴水計時的儀器。更:夜間計時單位。喻指夜深之時。【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一折:“直等的漏盡更闌,街衢靜悄。”【近義詞】三更半夜【語法】聯合式;作賓語、狀語;指夜深的時候 |
夜驚癥 | 辭典解釋夜驚癥 yè jīng zhèng 三至五歲的小孩在半夜里突然像受到驚嚇似的哭泣,甚至爬起來,翌日醒來又全然不知昨夜的事,稱為「夜驚癥」。 |
管多 | 管多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縱不為五更風,管多因半夜雨。” |
參回斗轉 | 參回斗轉【解釋】指夜深。參,參星;斗,北斗星。【出處】宋·張孝祥《望江南》詞:“天近月明黃道冷,參回斗轉碧霄空。”【近義詞】深更半夜【語法】聯合式;作賓語;指夜深 |
客枕 | 客枕 解釋 指客中使用之枕。喻指旅途中過夜。 唐 李商隱 《酬令狐郎中見寄》詩:“朝吟搘客枕,夜讀漱僧瓶。” 宋 陸游 《宿楓橋》詩:“七年不到 楓橋寺 ,客枕依然半夜鐘。” 元 方回 《次韻仇仁近至日》:“紫邏招魂千里雪,彤庭待漏五更霜。閑人幸脫抅攣外,客枕何庸早起忙。” 明 郭奎 《客枕》詩:“客枕睡不著,天高秋氣清。” |
亭午夜分 | 辭典解釋亭午夜分 tíng wǔ yè fēn 正午與半夜。「亭」文獻異文作「停」。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
參回斗轉 | 【解釋】指夜深。參,參星;斗,北斗星。【出處】宋·張孝祥《望江南》詞:“天近月明黃道冷,參回斗轉碧霄空。”【近義詞】深更半夜【語法】聯合式;作賓語;指夜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