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形容將軍的詞語

    形容將軍的詞語:1. 威武不屈;2. 虎膽龍威;3. 英勇無畏;4. 戰無不勝;5. 一往無前;6. 神勇異常;7. 雄才大略;8. 挺身而出;9. 無堅不摧;10. 剛毅堅定;11. 鐵血軍魂;12. 義薄云天;13. 萬馬奔騰;14. 烈火炎炎;15. 手握重兵;16. 氣吞山河;17. 攻無不克;18. 國士無雙;19. 揮師北伐;20. 功勛卓著

    形容將軍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伊犁將軍 伊犁將軍 全稱為總統伊犁等處將軍:清朝乾隆帝平定準部和回部之后設立的新疆地區名義上的最高軍政長官 ,正一品武官。伊犁將軍轄境東到哈密和巴里坤、西到蔥嶺和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北到巴爾喀什湖和額爾齊斯河中上游,南到昆侖山。乾隆二十七年,任命明瑞為第一任伊犁將軍,1912年志銳作為最后一任伊犁將軍而結束。伊犁將軍節制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烏魯木齊都統、喀什噶爾參贊大臣。伊犁將軍有統率駐軍、考察官吏、屯田置牧、組織生產、核征賦稅、巡邊守土等職能。1884年新疆建省后,伊犁將軍則只負責伊犁和塔爾巴哈臺的防務和軍政。
    將軍令 將軍令 (古曲)《將軍令》源于唐王朝皇家樂曲, 流傳至今一千多年. 有多種曲譜和演奏形式,樂曲主要表現古代將軍升帳時的威嚴莊重、出征時的矯健輕捷、戰斗時的激烈緊張。這里介紹的是四川揚琴曲。《將軍令》原是“四川揚琴”(曲藝的一種)的開場音樂,由李德才和李德元傳譜,李小元和項祖華整理。 將軍令 (漢語詞語)將軍令,漢語詞語,意思是將軍的命令。
    斷頭將軍 斷頭將軍【解釋】比喻堅決抵抗,寧死不屈的將領。【出處】《三國志·蜀書·張飛傳》:“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形容英雄
    大樹將軍 大樹將軍【解釋】原指東漢馮異。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出處】《后漢書·馮異傳》:“諸將軍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示例】武帝嘗指道根示尚書令沈約,美其口不論勛。約曰:“此陛下之~也。” ◎《南史·馮道要列傳》
    將軍府 將軍府 (雙語詞匯)將軍府指將軍的治所和幕府或官署名。全國多地有將軍府衙署。
    前將軍 前將軍 前將軍,官名。戰國已有。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次于上卿。職務或典京師兵衛,或屯兵邊境。漢末以后,將軍名號繁多,名稱素樸之前、后、左、右之類,遂漸廢棄。三國時常設的高級將軍位。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臨時設置的雜號將軍。三國魏國,改七品為九品中正,品級下降,為第三品。開府治事,屬官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
    客將軍 客將軍 客將軍,戰國時期魏國軍官名稱。客謂異國人來作客。齊國和趙國都有客卿。《七國考》引《戰國策》:“秦圍趙之邯鄲,魏安厘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于蕩陰,不進。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應劭曰:“魏有客將軍官。”
    征南將軍 征南將軍 征南將軍:四征將軍之一,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
    劉猛將軍 劉猛將軍 劉猛將軍 : liú měnɡ jiānɡ jūn 1.傳說中滅蝗保穡之神。指宋劉锜。宋景定四年,旱蝗,上敕劉锜為揚威侯天曹猛將之神。敕云"飛蝗入境,漸食嘉禾,賴爾神靈,剪滅無余。"蝗遂殄滅。見羅振玉《俗說》引朱坤《靈泉筆記》。 2.傳說中滅蝗保穡之神。指元劉承忠。承忠元末駐守江淮,會蝗旱,督兵捕逐,蝗殄滅殆盡。后元亡,自溺死,當地人祠之,稱之曰劉猛將軍。見《畿輔通志.祀典》。
    盡盤將軍 盡盤將軍 【名稱】:盡盤將軍 【拼音】:jìn pán jiāng jūn 【解釋】:盤:食盤。比喻非常貪吃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一折:“他兩個把盞兒吞,直吃的醉醺醺,吃的來東倒西歪,盡盤將軍。” 【事例】:三人也不謙遜,坐下低著頭,不論冷熟,只顧吃起,直吃得~才住。 ★清·無名氏《明珠緣》第十一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將軍箭 將軍箭 以“將軍箭”為稱美射技高超之典。又比喻說話算數。在八字命理中,將軍箭屬于小兒關煞之一。
    折沖將軍 折沖將軍 新莽武官名號,時有折沖將軍閻遷。東漢獻帝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亦置。魏晉、南朝宋、梁、陳沿之。三國吳、十六國成漢、前涼、西涼、北涼及北魏、北齊皆置。為雜號將軍中位較高者。高昌國亦置。
    黑矟將軍 黑矟將軍 黑矟將軍,據《魏書·于栗磾傳》載: 北魏 于栗磾 為 河內 鎮將, 劉裕 伐 姚泓 欲假道 河內 ,致書 栗磾 ,題稱“黑矟公麾下”。
    鐵將軍把門 鐵將軍把門 鐵將軍把門,tiě jiāng jūn bǎ mén,俗語。釋義為謂門外加鎖。
    嚴將軍頭 嚴將軍頭 嚴將軍頭是漢語詞語,出自《三國志·蜀書·張飛傳》,釋義是堅強不屈﹑大義凜然精神。
    大李將軍 大李將軍 大李將軍是指唐山水畫家右武衛大將軍李思訓 。
    黃屋將軍 黃屋將軍 黃屋將軍,指漢將軍紀信。
    將軍炭 將軍炭 將軍炭舊時 北京 風俗,用紅籮炭末塑制成將軍形,歲暮植于門之兩旁。后亦名“彩妝。”
    將軍柱 將軍柱 (仙人掌屬下的一種)將軍柱為仙人掌科仙人掌屬下的一種,原產地秘魯、阿根廷等國家。
    將軍樹 將軍樹 (植物名稱)將軍樹是一種仙人掌科、仙人掌屬類生物,多年生肉質草本,植株低矮分枝多。分布于中國。
    五道將軍 五道將軍 北京南城虎坊橋附近有條五道街,過去這條街叫五道廟,因街內有座五道廟而得名。五道廟所祀神為五道將軍。迷信傳說中東岳的屬神,掌管人的生死。
    云麾將軍 云麾將軍 云麾將軍,官名。南朝梁已有此號。云麾將軍位第十八班(最高為二十四班)。
    樓船將軍 樓船將軍 雜號將軍之一 。名義統領水軍主力。武帝元鼎五年以楊仆為之,先后擊南越、朝鮮。 樓船,中國古代戰船,因船高首寬,外觀似樓,而得名。因其船大樓高,遠攻近戰皆合宜,但重心不穩,不適遠航,故多在內河及沿海的水戰中擔任主力。
    李將軍列傳 李將軍列傳 《李將軍列傳》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傳。載于《史記》。通過描寫西漢“飛將軍”李廣的機智勇敢、廉潔寬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劇英雄的形象。文章敘事突出重點,多細節描寫,是《史記》中的傳記名篇。
    獨用將軍 獨用將軍 草名。根葉可入藥。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獨用將軍》 獨用將軍生于林野之中,節節穿葉心生苗,其葉似楠,隨時可采根、葉用 辛,無毒 毒腫乳癰,解毒,破惡血
    矮子里拔將軍 矮子里拔將軍 矮子里拔將軍(ǎi zi lǐ bá jiāng jūn),從現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選擇最佳者。
    凈盤將軍 凈盤將軍 凈盤將軍是一個成語,讀音是jìng pán jiāng jūn,指十分貪吃的人。
    庾將軍 庾將軍 庾將軍,yǔ jiāng jūn,指東晉庾冰。
    將軍 將軍 jiāngjūn(1) [general](2) 武官名。春秋時諸侯以卿統軍,故稱卿為將軍。戰國以后轉為武官之稱,加號極繁。如漢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后、左、右將軍以及樓船將軍,材官將軍、度遼將軍等、多用以尊稱對方將軍百戰死。——《樂府詩集·木蘭詩》將軍向寵。——諸葛亮《出師表》宋將軍家。—— 明· 魏禧《大鐵椎傳》呼宋將軍。(3) 軍銜名,在校級之上。通常分四級,少將、中將、上將和大將將軍 jiāngjūn(1) [checkmate](2)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或“帥”(3) 將國際象棋中的“王”暴露在對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馬上保護起來(如在其間放上另一棋子),則下一步便可能被對方吃掉(4) [put sb. on the spot;mate;challenge;embarrass]∶比喻給人出難題,使人感到難辦他當眾將了我一軍,要我表演舞蹈
    領軍 領軍 漢末曹操置,為相府屬官。建安十二年(207),改為中領軍,領禁兵。魏置領軍將軍,統五校、中壘、武衛三營。晉省,以中軍將軍任其職。西晉末,重置領軍。東晉一度改為北軍中候,旋復原名。南朝宋以領軍將軍統內軍。齊、梁、陳都有領軍將軍、中領軍。梁領軍將軍號為禁司,統天兵要。北魏或設領軍將軍,或設中領軍。北齊有領軍府,領軍將軍、中領軍掌禁衛宮掖。隋左右領軍府不置將軍,僅設長史、司馬等官,掌十二軍籍帳、差科、詞訟等事。唐左、右領軍衛在十六衛內,各設大將軍、將軍、宿衛官禁。宋左右領軍衛大將、將軍系環衛官,多以宗室任職,亦為武臣贈典,而無兵可領。金左、右領軍衛大將軍,元領軍將軍,均以扈從為專職。明廢!
    上將軍 上將軍 (古代軍事職官)中國古代武將的官名。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謀元帥”,以郤縠將中軍,狐偃將上軍,欒枝將下軍,當為“將軍”名之始出。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次于上卿,職掌為典京師兵衛或屯兵邊境。漢末以后,將軍名號繁多,名稱素樸之前、后、左、右之類,遂漸廢棄。三國魏晉時只作為尊稱。唐宋時期上將軍官位復原。自唐以后,上將軍、大將軍、將軍,或為環衛官,或為武散官。宋、元、明三朝,多以將軍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稱將軍。北洋政府時期,上將軍為將軍府所設置的榮譽稱號;如能獲得“上將軍”稱號者,一般都是曾授為陸軍上將或海軍上將者。
    領軍 領軍 漢末曹操置,為相府屬官。建安十二年(207),改為中領軍,領禁兵。魏置領軍將軍,統五校、中壘、武衛三營。晉省,以中軍將軍任其職。西晉末,重置領軍。東晉一度改為北軍中候,旋復原名。南朝宋以領軍將軍統內軍。齊、梁、陳都有領軍將軍、中領軍。梁領軍將軍號為禁司,統天兵要。北魏或設領軍將軍,或設中領軍。北齊有領軍府,領軍將軍、中領軍掌禁衛宮掖。隋左右領軍府不置將軍,僅設長史、司馬等官,掌十二軍籍帳、差科、詞訟等事。唐左、右領軍衛在十六衛內,各設大將軍、將軍、宿衛官禁。宋左右領軍衛大將、將軍系環衛官,多以宗室任職,亦為武臣贈典,而無兵可領。金左、右領軍衛大將軍,元領軍將軍,均以扈從為專職。明廢!
    開府 開府 古代指高級官員(如三公、大將軍、將軍等)建立府署并自選僚屬之意。漢朝三公、大將軍可以開府。漢末局勢混亂,將軍李傕等開府(《后漢書·董卓傳》:“ 傕(李傕)又遷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汜后將軍,稠右將軍,張濟為鎮東將軍,并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濟出屯弘農。”)。魏、晉放寬開府資格,晉諸州刺史兼管軍事帶將軍銜者即可開府。明末戰亂,布政司參政袁樞(袁可立子)也有在家開府的特例:“父樞,特命為本省布政司右參政,分守大梁道,治睢州。即其宅開府,鄉黨以為榮。” (清田蘭芳《逸德軒文集·袁太學傳》)。開府置官屬,本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開府儀同三司”的名號,以隋、唐、宋、金、元均以開府儀同三司為文散官的官階。清人習稱任督撫為開府。
    細柳營 細柳營 細柳營是指周亞夫當年駐扎在細柳的部隊。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老上稽粥單于死,其子軍臣立為單于,仍以中行說為親信,積極準備攻漢。 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軍臣單于拒絕和親之約,對漢發動戰爭。他以6萬騎兵,分兩路,每路3萬騎,分別侵入上郡及云中郡,殺略甚眾。劉恒急忙以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率軍進駐飛狐(今山西上黨);以原楚相蘇意為將軍,將兵入代地,進駐句注(今山西雁門關附近);又派將軍張武屯兵北地,同時,置三將軍,其中命河內守周亞夫駐屯細柳,祝茲侯徐悍駐棘門,宗正劉禮駐霸上,保衛長安。由于周亞夫治軍有方最后贏取了勝利,所以他的部隊稱為細柳營。
    張郃 張郃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鄚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后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后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此后,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后任蕩寇將軍。219年,從夏侯淵迎戰劉備軍于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陳倉。 曹丕稱帝后,升左將軍,封鄚侯,奉命從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后與夏侯尚圍攻江陵。228年,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因功升征西車騎將軍。231年,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亡。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于利用地形著稱。
    趙云 趙云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云(?-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云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后,趙云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云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后,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云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后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云還先后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云于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于關羽張飛被害之后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后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趙云去世后被追謚為“順平候”,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中軍將軍 中軍將軍 中軍將軍官名。漢武帝以公孫敖為之(《漢書》作“中將軍”,此據《宋書·百官志》。魏、晉、南北朝,中軍、鎮軍、撫軍三將軍,地位常僅次于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隋避楊忠諱,改稱內軍將軍。唐不置。
    開府 開府 古代指高級官員(如三公、大將軍、將軍等)建立府署并自選僚屬之意。漢朝三公、大將軍可以開府。漢末局勢混亂,將軍李傕等開府(《后漢書·董卓傳》:“ 傕(李傕)又遷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汜后將軍,稠右將軍,張濟為鎮東將軍,并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濟出屯弘農。”)。魏、晉放寬開府資格,晉諸州刺史兼管軍事帶將軍銜者即可開府。明末戰亂,布政司參政袁樞(袁可立子)也有在家開府的特例:“父樞,特命為本省布政司右參政,分守大梁道,治睢州。即其宅開府,鄉黨以為榮。” (清田蘭芳《逸德軒文集·袁太學傳》)。開府置官屬,本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開府儀同三司”的名號,以隋、唐、宋、金、元均以開府儀同三司為文散官的官階。清人習稱任督撫為開府。
    細柳營 細柳營 細柳營是指周亞夫當年駐扎在細柳的部隊。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老上稽粥單于死,其子軍臣立為單于,仍以中行說為親信,積極準備攻漢。 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軍臣單于拒絕和親之約,對漢發動戰爭。他以6萬騎兵,分兩路,每路3萬騎,分別侵入上郡及云中郡,殺略甚眾。劉恒急忙以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率軍進駐飛狐(今山西上黨);以原楚相蘇意為將軍,將兵入代地,進駐句注(今山西雁門關附近);又派將軍張武屯兵北地,同時,置三將軍,其中命河內守周亞夫駐屯細柳,祝茲侯徐悍駐棘門,宗正劉禮駐霸上,保衛長安。由于周亞夫治軍有方最后贏取了勝利,所以他的部隊稱為細柳營。
    趙雲 趙云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云(?-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云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后,趙云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云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后,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云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后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云還先后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云于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于關羽張飛被害之后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后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趙云去世后被追謚為“順平候”,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護軍 護軍 護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軍事長官的官名,其中中護軍、中領軍、中都護等職位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秦置護軍都尉,漢因之,陳平曾任此職,盡護諸將。漢武帝時屬大司馬。建安十二年改護軍為中護軍。魏亦置護軍,主武官選,隸領軍。資重者為護軍將軍,資輕者為中護軍。在三國、西晉時期發展到重要性的頂峰,唐宋以后逐漸消失。
    飛將 飛將 (歷史人物)語出《史記·李將軍列傳》因李廣驍勇善戰,匈奴恐懼,稱他為“飛將軍”。后代指矯健敏捷、驍勇善戰、英勇機智的將領,如便弓馬,膂力過人的呂布和勇猛迅速的單雄信、裴問、李克用、楊業、向寶、孫克咸也被稱為飛將。后來也被用來形容那些行軍速度快的人,比如本多忠勝在練習快速行軍的時候被人稱為飛將、劉錦棠在消滅阿古柏的戰役里,外國人驚嘆清軍行動的神速被稱為飛將。
    姜維 姜維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后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祎死后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后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鐘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后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鐘會,打算利用鐘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愿望,但最終鐘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鐘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將軍令 將軍令 (古曲)《將軍令》源于唐王朝皇家樂曲, 流傳至今一千多年. 有多種曲譜和演奏形式,樂曲主要表現古代將軍升帳時的威嚴莊重、出征時的矯健輕捷、戰斗時的激烈緊張。這里介紹的是四川揚琴曲。《將軍令》原是“四川揚琴”(曲藝的一種)的開場音樂,由李德才和李德元傳譜,李小元和項祖華整理。 將軍令 (漢語詞語)將軍令,漢語詞語,意思是將軍的命令。
    姜維 姜維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后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祎死后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后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鐘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后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鐘會,打算利用鐘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愿望,但最終鐘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鐘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飛將 飛將 (歷史人物)語出《史記·李將軍列傳》因李廣驍勇善戰,匈奴恐懼,稱他為“飛將軍”。后代指矯健敏捷、驍勇善戰、英勇機智的將領,如便弓馬,膂力過人的呂布和勇猛迅速的單雄信、裴問、李克用、楊業、向寶、孫克咸也被稱為飛將。后來也被用來形容那些行軍速度快的人,比如本多忠勝在練習快速行軍的時候被人稱為飛將、劉錦棠在消滅阿古柏的戰役里,外國人驚嘆清軍行動的神速被稱為飛將。
    護軍 護軍 護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軍事長官的官名,其中中護軍、中領軍、中都護等職位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秦置護軍都尉,漢因之,陳平曾任此職,盡護諸將。漢武帝時屬大司馬。建安十二年改護軍為中護軍。魏亦置護軍,主武官選,隸領軍。資重者為護軍將軍,資輕者為中護軍。在三國、西晉時期發展到重要性的頂峰,唐宋以后逐漸消失。
    三將軍 三將軍 三將軍是官名合稱,即驍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漢朝為重號將軍,皆金印紫綬。兩晉南北朝皆置。
    馮異 馮異 (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馮異(?-公元34年),字公孫,漢族,潁川父城(今河南省寶豐縣東)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云臺二十八將第七位。 馮異原為新朝潁川郡掾,后歸順劉秀,隨之征戰,大破赤眉、平定關中。協助劉秀建立東漢。 劉秀稱帝后,馮異被封為征西大將軍、陽夏侯。建武十年(34年)病逝于在軍中,謚曰節侯。
    無上將軍 無上將軍 wú shàng jiàng jūn 無上將軍(無上將軍) 漢 代戰將的最高稱號。《后漢書·靈帝紀》:“甲子,帝自稱‘無上將軍’,燿兵於平樂觀 。”《后漢書·滕撫傳》:“鳳衣絳衣,帶黑綬,稱‘無上將軍’。”
    鷹揚府 鷹揚府 官署名。隋開皇中府兵制軍府名驃騎將軍府,每府置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隋大業三年(607年),改驃騎府為鷹揚府。改二將軍為鷹揚郎將、鷹揚副郎將。
    張飛 張飛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約166-221)字益德(《三國演義》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其勇武過人,而與關羽并稱為“萬人敵”。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寢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197年在曹操進攻呂布,呂布敗亡之后,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公元200年劉備衣帶召事情泄漏,率領關羽、張飛逃走,殺下邳太守車胄,劉備戰敗,關羽被擒,劉備與張飛投奔袁紹。208年劉備于長坂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后,曹軍無人敢逼近,劉備因此得以免難。 劉備入蜀后,與諸葛亮、趙云進軍西川,分定郡縣。在抵達江州時義釋了劉璋手下的巴郡太守嚴顏。215年在巴西之戰中,擊敗魏國名將張郃,巴西郡自此獲安。221年劉備稱帝,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同年,張飛被其部將范強、張達所害。
    鎮軍 鎮軍 .古代將軍名號。三國魏以陳群為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錄尚書事。見《三國志.魏志.陳群傳》。歷代均有鎮軍將軍,宋以后無。
    周瑜 周瑜 (東漢末年名將)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于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僅36歲。 在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贊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杰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夏侯惇 夏侯惇 (東漢末年名將、曹魏開國元勛)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末年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勛夏侯嬰的后代。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于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與呂布軍交戰時,曾一度被擒為人質,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為曹操鎮守后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筑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勛卓著。歷任折沖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謚忠侯。青龍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余財。 (概述內圖片來源:葉雄《三國演義人物譜》)
    六將軍 六將軍 六將軍(liu jiang jun),建立于春秋時期,屬于古代官職。 《漢書-武帝紀》: 六年春二月,大將軍衛青將六將軍兵十余萬騎出定襄,斬首三千余級。還,休士馬于定襄、云中、雁門。赦天下。 夏四月,衛青復將六將軍絕幕,大克獲。
    將軍府 將軍府 (雙語詞匯)將軍府指將軍的治所和幕府或官署名。全國多地有將軍府衙署。
    鷹揚府 鷹揚府 官署名。隋開皇中府兵制軍府名驃騎將軍府,每府置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隋大業三年(607年),改驃騎府為鷹揚府。改二將軍為鷹揚郎將、鷹揚副郎將。
    前將軍 前將軍 前將軍,官名。戰國已有。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次于上卿。職務或典京師兵衛,或屯兵邊境。漢末以后,將軍名號繁多,名稱素樸之前、后、左、右之類,遂漸廢棄。三國時常設的高級將軍位。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臨時設置的雜號將軍。三國魏國,改七品為九品中正,品級下降,為第三品。開府治事,屬官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
    張飛 張飛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約166-221)字益德(《三國演義》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其勇武過人,而與關羽并稱為“萬人敵”。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寢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197年在曹操進攻呂布,呂布敗亡之后,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公元200年劉備衣帶召事情泄漏,率領關羽、張飛逃走,殺下邳太守車胄,劉備戰敗,關羽被擒,劉備與張飛投奔袁紹。208年劉備于長坂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后,曹軍無人敢逼近,劉備因此得以免難。 劉備入蜀后,與諸葛亮、趙云進軍西川,分定郡縣。在抵達江州時義釋了劉璋手下的巴郡太守嚴顏。215年在巴西之戰中,擊敗魏國名將張郃,巴西郡自此獲安。221年劉備稱帝,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同年,張飛被其部將范強、張達所害。

    其它詞語熱搜

    * 形容將軍的詞語:1. 威武不屈;2. 虎膽龍威;3. 英勇無畏;4. 戰無不勝;5. 一往無前;6. 神勇異常;7. 雄才大略;8. 挺身而出;9. 無堅不摧;10. 剛毅堅定;11. 鐵血軍魂;12. 義薄云天;13. 萬馬奔騰;14. 烈火炎炎;15. 手握重兵;16. 氣吞山河;17. 攻無不克;18. 國士無雙;19. 揮師北伐;20. 功勛卓著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