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的讀音 夏侯惇的意思
夏侯惇 (東漢末年名將、曹魏開國元勛)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末年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勛夏侯嬰的后代。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于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與呂布軍交戰時,曾一度被擒為人質,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為曹操鎮守后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筑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勛卓著。歷任折沖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謚忠侯。青龍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余財。 (概述內圖片來源:葉雄《三國演義人物譜》)
- 夏
- 侯
- 惇
“夏侯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à hóu dūn]
- 漢字注音:
- ㄒㄧㄚˋ ㄏㄡˊ ㄉㄨㄣ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夏侯惇”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夏侯惇 xià hóu dūn ㄒㄧㄚˋ ㄏㄡˊ ㄉㄨㄣ 人名。(西元?~220)?字元讓,三國魏沛國譙人。武帝時為裨將,累功拜前將軍,文帝時為大將軍,性清儉,余財則助人,不治產業。卒謚忠。
德語 Xiahou Dun (Eig, Pers, 155 - 220)?
網絡解釋
夏侯惇 (東漢末年名將、曹魏開國元勛)
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末年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勛夏侯嬰的后代。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于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與呂布軍交戰時,曾一度被擒為人質,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為曹操鎮守后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筑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勛卓著。歷任折沖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謚忠侯。青龍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余財。
(概述內圖片來源:葉雄《三國演義人物譜》)
“夏侯惇”的單字解釋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
【侯】:[hòu]閩侯(Mǐnhòu),地名,在福建。[hóu]1.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公侯。2.泛指達官貴人:侯門似海。3.姓。
【惇】:敦厚;篤厚。
“夏侯惇”的相關詞語
* 夏侯惇的讀音是:xià hóu dūn,夏侯惇的意思:夏侯惇 (東漢末年名將、曹魏開國元勛)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末年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勛夏侯嬰的后代。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于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與呂布軍交戰時,曾一度被擒為人質,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為曹操鎮守后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筑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勛卓著。歷任折沖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謚忠侯。青龍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余財。 (概述內圖片來源:葉雄《三國演義人物譜》)
辭典解釋
夏侯惇 xià hóu dūn ㄒㄧㄚˋ ㄏㄡˊ ㄉㄨㄣ人名。(西元?~220)?字元讓,三國魏沛國譙人。武帝時為裨將,累功拜前將軍,文帝時為大將軍,性清儉,余財則助人,不治產業。卒謚忠。
德語 Xiahou Dun (Eig, Pers, 155 - 220)?
夏侯惇 (東漢末年名將、曹魏開國元勛)
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末年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勛夏侯嬰的后代。少年時以勇氣聞名于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與呂布軍交戰時,曾一度被擒為人質,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為曹操鎮守后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筑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勛卓著。歷任折沖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謚忠侯。青龍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余財。
(概述內圖片來源:葉雄《三國演義人物譜》)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
【侯】:[hòu]閩侯(Mǐnhòu),地名,在福建。[hóu]1.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公侯。2.泛指達官貴人:侯門似海。3.姓。
【惇】:敦厚;篤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