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知字的成語 (413個)

    221

    穴處

    成語拼音:
    xué chǔ zhī yǔ
    成語解釋:
    穴:洞;處:居。久居洞中的獸類能預風雨。比喻有經驗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翼奉傳》:“日蝕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猶巢居風,穴處雨。”
    222

    心到神

    成語拼音:
    xīn dào shén zhī
    成語解釋:
    舊時指只誠心敬神,就用不到煩瑣的禮儀。比喻對人表示欽佩,不必有什么虛文浮禮。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回:“太太們這么一說,這就叫作心到神了。”
    223

    學而后不足

    成語拼音:
    xué ér hòu zhī bù zú
    成語解釋:
    只有經過學習,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
    成語出處:
    江澤民《在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上的講話》:“不,就要學習,學而后不足。”
    224

    遐邇

    成語拼音:
    xiá ěr zhī míng
    成語解釋:
    遐:遠;邇:近。形容名聲很大,遠近都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細柳》:“時福為中丞所寵異,故遐邇皆其名。”
    225

    先覺先

    成語拼音:
    xiān jué xiān zhī
    成語解釋:
    覺:明白;:認識。指對事物發展的認識早于一般人
    成語出處:
    宋·陳亮《謝陳同啟》:“古心古貌,讀前輩未見之書;先覺先,得累圣不傳之學。”
    226

    學然后不足

    成語拼音: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
    成語解釋:
    困:貧乏。學習之后,才道自己的缺點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不足,教然后困。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困,然后能自強也。”
    227

    學然后不足,教然后

    成語拼音: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
    成語解釋:
    困:貧乏。學習之后,才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道自己的識貧乏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不足,教然后困。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困,然后能自強也。”
    228

    鮮為人

    成語拼音:
    xiǎn wéi rén zhī
    成語解釋:
    鮮:很少。很少被人
    成語出處: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后來伴著主人度過了那段漫長的鮮為人的冷宮生活不灑上了多少珍妃淚。”
    229

    行易

    成語拼音:
    xíng yì zhī nán
    成語解釋:
    孫中山的認識論命題,與古代流傳下來的“易行難”學說相對。也稱難行易。
    成語出處:
    孫中山《民權主義》第二講:“天下的事情,的確是行易難。”
    230

    恨晚

    成語拼音:
    xiāng zhī hèn wǎn
    成語解釋:
    :相互了解。認識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兩人相為引重,共游如父子然。相得歡甚,無厭,恨相晚也。”
    231

    其意

    成語拼音:
    xīn zhī qí yì
    成語解釋:
    意:意義。心中領會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藝的要領。
    成語出處:
    《史記 五帝本紀》:“書缺有間矣,心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232

    先覺

    成語拼音:
    xiān zhī xiān jué
    成語解釋:
    覺:對事物有所認識。對哲理和社會政治等問題的認識理解比一般人更早的人。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覺后,使先覺覺后覺也。”
    233

    有素

    成語拼音:
    xiāng zhī yǒu sù
    成語解釋:
    素:向來。指一向互相了解的好朋友。
    成語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46回:“他人不必論,就是段芝泉等,隨從總統多年,相有素,今日亦未免生疑。”
    234

    一部二十四史,不從何說起

    成語拼音: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bù zhī cóng hé shuō qǐ
    成語解釋: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從哪里說起才好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從何處說起。”
    235

    葉落

    成語拼音:
    yè luò zhī qiū
    成語解釋:
    看到樹葉落,便秋天到來。比喻從細微的變化可以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向。
    成語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天童華禪師法嗣》:“動弦別曲,葉落秋,舉一明三。”
    236

    啞子漫嘗黃柏味,自家有苦自家

    成語拼音:
    yǎ zǐ màn cháng huáng bǎi wèi,zì jiā yǒu kǔ zì jiā zhī
    成語解釋:
    啞子:啞巴;黃柏:黃檗,味苦。啞子嘗到黃柏的苦味,苦說不出。比喻有苦難言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回:“文姜深閨寂寞,懷念諸兒,病勢愈加,卻是胸中展轉,難以出口。正是‘啞子漫嘗黃柏味,自家有苦自家。’”
    237

    愚昧無

    成語拼音:
    yú mèi wú zhī
    成語解釋:
    非常愚笨;糊涂;又沒有識。
    成語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自顧寡德,國人推尊,令襲大位,光父之業。愚昧無,敢稀圣旨!”
    238

    燕雀安鴻鵠志

    成語拼音: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ì
    成語解釋:
    鴻鵠:天鵝。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鴻鵠之志哉!”
    239

    燕雀安鴻鵠之志

    成語拼音: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ī zhì
    成語解釋: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成語出處: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鴻鵠之志哉?”
    240

    燕雀不鴻鵠志

    成語拼音:
    yàn què bù zhī hóng hú zhì
    成語解釋:
    鴻鵠:天鵝。比喻平凡的人哪里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成語出處: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乃向其鄉人說道:‘我今將為狀元,不久便作開國元勛矣!何以賀我?’鄉人益非之。劉贊臣嘆道:‘此所謂燕雀不鴻鵠志也。’”
    * 知的成語,帶知字的成語,包含知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