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知字的成語 (413個)

    261

    半見

    成語拼音:
    yī zhī bàn jiàn
    成語解釋:
    謂不成熟的一點見解。
    成語出處:
    清·方以智《東西均·道藝》:“詎后世之門庭張網者,偶竊一半見,謂人悟門,便住門限上,登曲錄床,此生不可復下。”
    262

    言者不

    成語拼音:
    yán zhě bù zhī
    成語解釋:
    謂多言多語的人缺乏智能。
    成語出處:
    《老子》:“者不言,言者不。”河上公注:“者貴行不貴言也。駟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
    263

    言者弗

    成語拼音:
    yán zhě fú zhī
    成語解釋:
    見“言者不”。
    成語出處:
    《老子》:“者不言,言者不。”河上公注:“者貴行不貴言也。駟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
    264

    片解

    成語拼音:
    yī zhī piàn jiě
    成語解釋:
    猶一半見。
    成語出處:
    宋·吳泳《答趙茂實書》:“某閑居寖久,兀兀一經,今已窮年,粗有一片解,更不復為言語詞章。”
    265

    安忘危

    成語拼音:
    zhī ān wàng wēi
    成語解釋:
    道過太平日子而忘記了危險的時候
    成語出處:
    晉·潘岳《秋興賦》:“彼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
    266

    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滋味

    成語拼音:
    zhū bā jiè chī rén shēn guǒ,quán bù zhī zī wèi
    成語解釋:
    比喻吃東西狼吞虎咽,來不及細嘗。也比喻看書做事貪多務得,實則無所收獲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這奴才,‘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滋味’!”
    267

    白守黑

    成語拼音:
    zhī bái shǒu hēi
    成語解釋:
    意思是對是非黑白,雖然明白,還當保持暗昧,如無所見。這是道家的消極處世態度。
    成語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268

    白守辱

    成語拼音:
    zhī bái shǒu rǔ
    成語解釋:
    白:明辨是非。對是非黑白,雖然明白,還當保持曖昧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下》:“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
    269

    必言,言必盡

    成語拼音:
    zhī bì yán,yán bì jìn
    成語解釋:
    言:說。凡有道的,就毫無保留地講出來
    成語出處:
    270

    成語拼音:
    zhī bǐ zhī jǐ
    成語解釋: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成語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謀攻》:“彼者,百戰不殆。”
    271

    不詐愚

    成語拼音:
    zhì bù zhà yú
    成語解釋:
    :通“智”。聰明人不欺詐老實愚昧的人
    成語出處:
    無名氏《武都太守李翕西狹頌》:“政約令行,強不暴寡,不詐愚。”
    272

    出乎爭

    成語拼音:
    zhì chū hū zhēng
    成語解釋:
    :智慧,識。爭:斗爭,競爭。智慧從斗爭中得來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人間世》:“且若亦夫德之蕩而之所為出乎哉?德蕩乎名,出乎爭。”
    273

    錯就改

    成語拼音:
    zhī cuò jiù gǎi
    成語解釋:
    道自己錯了就立即改正
    成語出處:
    王朔《劉慧芳》:“我這人缺點很多,錯就改便是其中之一。”
    274

    恥近乎勇

    成語拼音:
    zhī chǐ jìn hū yǒng
    成語解釋:
    道羞恥,已經接近了勇敢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好學近乎,力行近乎仁,恥近乎勇,斯三者,則所以修身。”
    275

    成語拼音:
    zhī dì zhī tiān
    成語解釋:
    地:地形:天:天氣。了解地形,了解氣候。
    成語出處:
    春秋·齊·孫武《孫子·地形》:“天,勝乃可全。”
    276

    恩必報

    成語拼音:
    zhī ēn bì bào
    成語解釋:
    道受到了恩惠就必定要報答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小生我懷舊意無私志,小姐白玉帶恩必報恩。”
    277

    恩報德

    成語拼音:
    zhī ēn bào dé
    成語解釋:
    受別人的恩惠,心存感激意圖報答
    成語出處:
    《群英類選·〈紅蕖記·觸身諧配〉》:“可憐見咱魂銷盡,恩報德情難混。”
    278

    恩報恩

    成語拼音:
    zhī ēn bào ēn
    成語解釋:
    道了別人對自己的恩惠就回報別人以恩惠。亦作“恩報德”,
    成語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恩報恩。”
    279

    而不言

    成語拼音:
    zhī ér bù yán
    成語解釋:
    明明道而不說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列御寇》:“道易,勿言難。而不言,所以之天也。”
    280

    而不爭

    成語拼音:
    zhì ér bù zhēng
    成語解釋:
    是非而不據理力爭。多指不堅持原則
    成語出處:
    戰國·宋·墨翟《墨子·公輸》:“而不爭,不可謂忠。”
    * 知的成語,帶知字的成語,包含知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