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知字的成語 (413個)

    201

    未卜先

    成語拼音:
    wèi bǔ xiān zhī
    成語解釋:
    未來的吉兇禍福;這是一種迷信行為。形容有預見。卜:占卜;算卦。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三折:“賣弄殺《周易》陰陽誰似你,還有個未卜先意。”
    202

    望表

    成語拼音:
    wàng biǎo zhī lǐ
    成語解釋:
    通過觀察事物的表面現象推本質。
    成語出處:
    唐·楊炯《從甥梁锜墓志銘》:“穆天子羽陵之籍,莫不因條報葉,望表里。”
    203

    溫故

    成語拼音:
    wēn gù zhī xīn
    成語解釋:
    復習學過的識;可以從中體會和發現新的東西。形容回顧過去;認識現實。溫:溫習;故:舊的。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溫故而新,可以為師矣。”
    204

    問牛

    成語拼音:
    wèn niú zhī mǎ
    成語解釋: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成語出處:
    《漢書·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馬賈(價),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后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準,則馬之貴賤,不失實矣。”
    205

    無人不

    成語拼音:
    wú rén bù zhī
    成語解釋:
    到盡人皆的地步
    成語出處:
    高陽《胡雪巖全傳·燈火樓臺》:“‘賣朝報’的人為廣招徠,必然大聲吆喝,以至于大街小巷,無人不。”
    206

    無所不

    成語拼音:
    wú suǒ bù zhī
    成語解釋:
    什么事情都道,沒有不懂得的。
    成語出處:
    《列子·黃帝》:“圣人無所不,無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207

    畏天

    成語拼音:
    wèi tiān zhī mìng
    成語解釋:
    畏:敬服;天:上天;命:命運。指順從天意,按照命運的安排行事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異傳》:“彼皆畏天命,睹存亡之符,見廢興之事。”
    208

    無一不

    成語拼音:
    wú yī bù zhī
    成語解釋:
    沒有什么不道的。形容識豐富。
    成語出處: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第49卷引《五符經》:“一者,無一之不也。不一者,無一能也。一者,至貴無偶之號也。”
    209

    聞一

    成語拼音:
    wén yī zhī èr
    成語解釋: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十,賜也聞一以二。”
    210

    問羊

    成語拼音:
    wèn yáng zhī mǎ
    成語解釋: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后及馬。”
    211

    聞一

    成語拼音:
    wén yī zhī shí
    成語解釋: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十,賜也聞一以二。”
    212

    所措

    成語拼音:
    wèi zhī suǒ cuò
    成語解釋:
    措:安置,處理。不道怎么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213

    所措

    成語拼音:
    wǎng zhī suǒ cuò
    成語解釋:
    罔:不。道。措:安置、處置。不道怎幺處理好。多指對突然發生的情況無法應付。亦作“罔所厝”。
    成語出處:
    唐·白行簡《李娃傳》:“生惶惑發狂,罔所措。”
    214

    妄說

    成語拼音:
    wú zhī wàng shuō
    成語解釋:
    妄說:胡說。缺乏識,隨意瞎說
    成語出處:
    毛澤東《“農村調查”序言》:“因為這種議論或批評,沒有經過周密調查,不過是無妄說。”
    215

    萬一

    成語拼音:
    wèi zhī wàn yī
    成語解釋:
    萬分之一都不道。形容學識膚淺。
    成語出處:
    宋·洪邁《夷堅乙志·張銳醫》:“世之庸醫,學方書未萬一,自以為足,吁!可懼哉。”
    216

    妄作

    成語拼音:
    wú zhī wàng zuò
    成語解釋:
    缺乏識、不明事理而胡為。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八》:“奚取于三家之堂。”宋·朱熹集注:“譏其無妄作,以取譖竊之罪。”
    217

    行不

    成語拼音:
    xíng bù zhī wǎng
    成語解釋:
    行:走。行路不道走向何方。指行動不能自主,只能聽任自然擺布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北游》:“故行不往,處不所持,食不所味,天地之強陽氣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218

    秀才不出門,全天下事

    成語拼音: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
    成語解釋:
    舊時認為有識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成語出處:
    毛澤東《實踐論》:“‘秀才不出門,全天下事’,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話,在技術發達的現代雖然可以實現這句話,……”
    219

    秀才不出門,能天下事

    成語拼音:
    xiù cái bù chū mén,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
    成語解釋:
    秀才:指儒生。指有識的人待在家里,也能曉天下的事情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俏皮話·驢辯》:“然則秀才們,看得兩卷書,何以便要說:‘秀才不出門,能天下事。’”
    220

    秀才不出門,而天下事

    成語拼音:
    xiù cái bù chū mén,ér zhī tiān xià shì
    成語解釋:
    秀才:指儒生。指有識的人待在家里,也能曉天下的事情
    成語出處:
    魯迅《諺語》:“古之秀才,自以為無所不曉,于是有‘秀才不出門,而天下事’這自負的漫天大謊。”
    * 知的成語,帶知字的成語,包含知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