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知字的成語 (413個)

    181

    士為己者死

    成語拼音: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
    成語解釋:
    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為賞識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獻身。
    成語出處:
    《戰國策 趙策一》:“士為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氏之讎矣。”
    182

    數往

    成語拼音:
    shǔ wǎng zhī lái
    成語解釋:
    數:計算;往:過去;來:未來。明了過去,可以推未來。
    成語出處:
    《周易 說卦》:“數往者順,來者逆。”
    183

    視微

    成語拼音:
    shì wēi zhī zhuó
    成語解釋:
    看到細微跡象,就能道它的發展趨勢。
    成語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思慮》:“君子視微著,見始終,禍無從起,此思慮之政也。”
    184

    識微

    成語拼音:
    shí wēi zhī zhuó
    成語解釋:
    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它的發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
    成語出處:
    《新唐書·杜佑傳》:“管仲有言:‘國家無使勇猛者為邊境。’此誠圣哲識微著之略也。”
    185

    三月不肉味

    成語拼音: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成語解釋:
    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
    成語出處: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肉味。”
    186

    安行

    成語拼音:
    shēng zhī ān xíng
    成語解釋:
    生來就道天下通行的大道,從容安然地實現天下的大道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或生而之,或學而之,或困而之,及其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187

    天文,下地理

    成語拼音: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
    成語解釋:
    :曉得,道。形容學問淵博,無所不至
    成語出處: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吳國賢臣伍子胥,上天文,下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
    188

    灼見

    成語拼音:
    shēn zhī zhuó jiàn
    成語解釋:
    灼:明亮。深邃的識,透徹的見解。
    成語出處: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5回:“幼聞義方,長讀經傳,崇正辟邪之志,愈堅愈定,時以滅除老佛為念,深灼見,確然無疑。”
    189

    識字

    成語拼音:
    shí zì zhī shū
    成語解釋:
    謂有文化識。
    成語出處:
    清·李漁《奈何天·慮婚》:“莫說別個,就是闕忠輩呵,一般也貌昂藏,識字書,怎奈這命低微,執鐙隨鞭。”
    190

    恬不

    成語拼音:
    tián bù zhī chǐ
    成語解釋:
    指對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為安然處之;不以為恥。恬:安然、滿不在乎。
    成語出處:
    宋 呂祖謙《東萊博議 衛禮至殺邢國子》:“衛禮至行險僥幸而取其國,恬不恥,反勒其功于銘,以章示后。”
    191

    恬不

    成語拼音:
    tián bù zhī guài
    成語解釋:
    謂安然處之,不以為怪。語本漢賈誼《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怪。”
    成語出處:
    語出漢·賈誼《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怪。”宋·蘇軾《謝中書舍人表》:“既任止于訓詞,故權移于胥史,恬不怪,習為故常。”
    192

    恬不

    成語拼音:
    tián bù zhī kuì
    成語解釋:
    見“恬不恥”。
    成語出處:
    清·閻爾梅《房琯論》:“軍法,大將失律者,斬。琯失律,宜斬;不斬而罷,已屬非法,尚恬不愧,賓客盈門。”
    193

    恬不

    成語拼音:
    tián bù zhī xiū
    成語解釋:
    見“恬不恥”。
    成語出處:
    清·王韜《凇隱漫錄·馮佩伯》:“特不解當時婦女,何以恬不羞,豈真叔寶全無心肝者哉?”
    194

    討類

    成語拼音:
    tǎo lèi zhī yuán
    成語解釋:
    謂通過類比而探淵源。
    成語出處:
    章炳麟《與簡竹居書》:“稽其典禮,明其行事,令后生得以討類原,無忘國故,斯其要也。”
    195

    他鄉故

    成語拼音:
    tā xiāng gù zhī
    成語解釋:
    :老朋友,熟人。在異地遇到老朋友或熟人。
    成語出處:
    明 天然智叟《石頭點 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他鄉故,分外親熱。”
    196

    他鄉遇故

    成語拼音:
    tā xiāng yù gù zhī
    成語解釋:
    在遠里家鄉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興的事。
    成語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果然有志竟成,上月被他打死一個,今日又去打虎,誰恰好遇見賢侄。邂逅相逢,真是‘萬里他鄉遇故’可謂三生有幸!”
    197

    成語拼音:
    tiān zhī dì zhī
    成語解釋:
    道,地道。指人人都道。亦指只有天道,地道,沒有別人道。
    成語出處:
    元·楊梓《敬德不服老》第三折:“你須咱名諱,盡忠心天。”
    198

    ,你

    成語拼音:
    tiān zhī dì zhī,nǐ zhī wǒ zhī
    成語解釋:
    天地間只有你我兩人才道這個秘密,不能對別人說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女姑姑》第二折:“你又青春,我又年少,則除是天,你,咱兩個好歹要成了這親事罷。”
    199

    童子何

    成語拼音:
    tóng zǐ hé zhī
    成語解釋:
    童子:小孩子。小孩子懂得什么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六年》:“國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焉!”
    200

    叨在

    成語拼音:
    tāo zài zhī jǐ
    成語解釋:
    叨:謙詞,表示辱沒他人,自覺慚愧;己:友誼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為您的己朋友。
    成語出處:
    清 霽園主人《夜潭隨錄 崔秀才》:“謂叨在己,亟當如命。
    * 知的成語,帶知字的成語,包含知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