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er的成語 (1332個)

    1261

    撾耳揉腮

    成語拼音:
    zhuā ěr róu sāi
    成語解釋:
    撾:敲擊;揉:來回擦或搓。抓抓耳朵,搓搓臉頰。形容窘迫的樣子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女姑姑》第二折:“撾耳揉腮,羞答答的半晌怎把頭抬。”
    1262

    抓耳搔腮

    成語拼音:
    zhuā ěr sāo sāi
    成語解釋:
    見“抓耳撓腮”。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禮人說:國舅因今日王妃進宮,送這禮物,預備王妃賞賜宮人。豈非送給林兄么?’唐敖聽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1263

    知二五而不知十

    成語拼音:
    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成語解釋: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晉、楚也;晉、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1264

    知二五而未識于十

    成語拼音:
    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
    成語解釋: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
    成語出處:
    南朝·梁·劉峻《辯命論》:“同知三者,定乎造化,榮辱之境,獨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識于十。”
    1265

    遵而勿失

    成語拼音:
    zūn ér wù shī
    成語解釋:
    謂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違失。
    成語出處:
    《史記·曹相國世家》:“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1266

    震耳欲聾

    成語拼音:
    zhèn ěr yù lóng
    成語解釋:
    耳朵都要振聾了。形容很大;特別響。
    成語出處:
    沙汀《呼嚎》:“每座茶館里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
    1267

    總而言之

    成語拼音:
    zǒng ér yán zhī
    成語解釋:
    總括起來說(總:總括;歸納)。
    成語出處:
    《周易 系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唐 孔穎達疏:“總而言之,皆虛無之謂也。”
    1268

    擇肥而噬

    成語拼音:
    zé féi ér shì
    成語解釋:
    擇:挑選;噬:咬。比喻選擇富裕的人進行敲詐勒索。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上頭限了首縣三天限,首縣限了差役一天半限。這些差役個個摩拳擦掌,擇肥而噬。到得次日一早,果然捉了七八個人來。”
    1269

    枕干而寢

    成語拼音:
    zhěn gān ér qǐn
    成語解釋:
    干:盾。枕著盾牌睡覺。形容復仇之心急切而堅定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上》:“子夏問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
    1270

    造化小兒

    成語拼音:
    zào huà xiǎo ér
    成語解釋:
    造化:指命運;小兒:小子,輕蔑的稱呼。這是對于命運的一種風趣說法。
    成語出處:
    《新唐書 文藝傳上 杜審言》:“審言病甚,宋之問、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為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
    1271

    自今而后

    成語拼音:
    zì jīn ér hòu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1272

    擇交而友

    成語拼音:
    zé jiāo ér yǒu
    成語解釋:
    選擇可結交的人作朋友。指不隨便結交朋友
    成語出處: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94卷:“且卜鄰而居,猶從改操;擇交而友,尚能致益。”
    1273

    自鄶而下

    成語拼音:
    zì kuài ér xià
    成語解釋: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評論。同“自鄶以下”。
    成語出處:
    郭沫若《雄雞集 關于大規模搜集民歌問題》:“太史公的觀點是反統治者的,所以《史記》所提供的史料,比《漢書》可貴,后來的史官更是自鄶而下了。”
    1274

    振旅而歸

    成語拼音:
    zhèn lǚ ér guī
    成語解釋:
    振旅:整軍,休整部隊;歸:返回。軍隊作戰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而返回。指部隊作戰勝利歸來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
    1275

    擇鄰而居

    成語拼音:
    zé lín ér jū
    成語解釋:
    挑選鄰居好的地方居住。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詩:“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
    1276

    擇木而處

    成語拼音:
    zé mù ér chǔ
    成語解釋:
    處:居。鳥兒選擇合適的樹木做巢。比喻選擇賢君明主,為其效命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
    1277

    擇木而棲

    成語拼音:
    zé mù ér qī
    成語解釋:
    鳥兒選擇合適的樹木做巢。比喻選擇賢君明主,為其效命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4回:“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1278

    執牛耳

    成語拼音:
    zhí niú ěr
    成語解釋:
    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國的代表拿著盛牛耳朵的盤子。故稱主盟國為執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權威的地位。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十七年》:“諸侯盟,誰執牛耳?”
    1279

    知難而進

    成語拼音:
    zhī nán ér jìn
    成語解釋:
    指不怕困難;敢于迎著困難上。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定公六年》:“陳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居亦以我為知難而行也。’”
    1280

    知難而退

    成語拼音:
    zhī nán ér tuì
    成語解釋:
    知道困難就退卻下來。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軍志曰:‘允當則歸。’又曰:‘知難而退。’”
    * er成語,er的成語,帶er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