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er的成語 (1332個)

    1241

    直而不挺

    成語拼音:
    zhí ér bù tǐng
    成語解釋:
    指做事按正直之道而行,但能有變通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蓋寬饒傳》:“夫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訕。”
    1242

    置而不問

    成語拼音:
    zhì ér bù wèn
    成語解釋:
    置:設置。對設置任命的官員放在一旁不再過問。指對事情不加過問
    成語出處:
    宋·蘇軾《漢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上林令吏之不材,而虎圈嗇夫,才之過人者也,才者遺而不錄,不才者置而不問,則事之不廢壞者有幾?”
    1243

    質而不野

    成語拼音:
    zhì ér bù yě
    成語解釋:
    質:樸素、單純。野:粗俗。質樸而不粗俗。同“質而不俚”。
    成語出處:
    《后漢書 班彪傳上》:“然善述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野,文質相稱,蓋良史之才也。”
    1244

    知而不言

    成語拼音:
    zhī ér bù yán
    成語解釋:
    明明知道而不說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列御寇》:“知道易,勿言難。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
    1245

    知而不爭

    成語拼音:
    zhì ér bù zhēng
    成語解釋:
    明知是非而不據理力爭。多指不堅持原則
    成語出處:
    戰國·宋·墨翟《墨子·公輸》:“知而不爭,不可謂忠。”
    1246

    卓爾出群

    成語拼音:
    zhuó ěr chū qún
    成語解釋:
    卓爾:特出的樣子。指才德超出常人,與眾不同
    成語出處:
    《陳書·陸瑜傳》:“晚生后學,匪無墻面,卓爾出群,斯人而已。”
    1247

    坐而待斃

    成語拼音:
    zuò ér dài bì
    成語解釋:
    坐著等死。比喻遭遇危難而不采取積極的坐著等死措施。
    成語出處:
    語出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1248

    坐而待弊

    成語拼音:
    zuò ér dài bì
    成語解釋:
    坐著等死。比喻遭遇危難而不采取積極的措施。
    成語出處:
    語出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1249

    坐而待旦

    成語拼音:
    zuò ér dài dàn
    成語解釋:
    旦:天亮。坐著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
    成語出處:
    《尚書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孟子 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1250

    坐而待曙

    成語拼音:
    zuò ér dài shǔ
    成語解釋:
    坐著等待天亮。比喻勤謹
    成語出處:
    唐·陸贄《答百寮第二表》:“坐而待曙,忮及上春。”
    1251

    蕞爾彈丸

    成語拼音:
    zuì ěr dàn wán
    成語解釋:
    蕞爾:小的樣子;彈丸:比喻地方很小。形容極小
    成語出處:
    清·王韜《琉事不足辨》:“雖蕞爾彈丸,弱小不能自強,而既托日本之宇下,又入貢中朝。”
    1252

    卓爾獨行

    成語拼音:
    zhuó ěr dú xíng
    成語解釋:
    謂超越眾人,不隨俗浮沉。
    成語出處:
    《后漢書·東海恭王彊珙傳》:“王恭謙好禮,以德自終,遣送之物,務從約省,衣足斂形,茅車瓦器,物減于制,以彰王卓爾獨行之志。”李賢注:“《前書》曰:‘卓爾不群者,河間獻王近之矣。’”
    1253

    周而復始

    成語拼音:
    zhōu ér fù shǐ
    成語解釋:
    繞完一圈;又從頭開始。指循環往復。周:環繞一圈;復:又、再。
    成語出處:
    《文子 自然》:“十二月運行,周而復始。”
    1254

    周而復生

    成語拼音:
    zhōu ér fù shēng
    成語解釋:
    周:環繞一周;復:又。轉了一圈又一圈,不斷循環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律書》:“故曰音始于宮,窮于角;數始于一,終于十,成于三;氣始于冬至,周而復生。”
    1255

    終而復始

    成語拼音:
    zhōng ér fù shǐ
    成語解釋:
    不斷地循環往復。
    成語出處:
    《淮南子 說山訓》:“通于學者若車軸,轉轂之中,不運于己,與之致千里,終而復始,轉無窮之源。”
    1256

    知而故犯

    成語拼音:
    zhī ér gù fàn
    成語解釋:
    故:故意。知道不對,卻故意違犯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9卷:“問:‘一切含靈具佛性,既有佛性,為什么卻撞入驢胎馬腹?’師曰:‘知而故犯。’”
    1257

    丈二和尚

    成語拼音:
    zhàng èr hé shàng
    成語解釋:
    指十分迷惑
    成語出處: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二章:“敵人又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1258

    坐而論道

    成語拼音:
    zuò ér lùn dào
    成語解釋:
    論道:談論道理、學說、主張。坐著談論各種事理。形容脫離實際;空談理論。
    成語出處:
    《周禮 考工記序》:“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
    1259

    抓耳撓腮

    成語拼音:
    zhuā ěr náo sāi
    成語解釋:
    又抓耳朵又搔腮幫子。形容高興焦急等的樣子。(撓、抓:搔)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大郎聽罷,氣得抓耳撓腮沒有是處。”
    1260

    撾耳撓腮

    成語拼音:
    zhuā ěr náo sāi
    成語解釋:
    撾:敲擊。抓抓耳朵,搓搓臉頰。形容窘迫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9回:“那李瓶兒撾耳撓腮,一頭撞在地下,哭的昏過去。”
    * er成語,er的成語,帶er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