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的成語 (1050個)
-
1
八攻八克
- 成語拼音:
- bā gōng bā kè
- 成語解釋:
- 屢次攻擊,屢次勝利
- 成語出處: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一卷:“北敵勢方強,婁師德八遇八克;南蠻心未服,諸葛亮七縱七擒。”
-
2
八字沒見一撇
- 成語拼音:
- 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情毫無眉目,未見端緒
- 成語出處:
- 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 人事》第三卷:“《通俗編》:‘朱子《與劉子澄書》: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自不領會。’按今有‘八字不見兩撇’之諺……凡事無端緒者,謂之八字不曾見兩撇。”
-
3
正經八本
- 成語拼音:
- zhèng jīng bā běn
- 成語解釋:
- 見“正經八百”。
- 成語出處:
-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八章:“可是,我們干革命,只要正經八本地干,哪有不忙的時候兒?”
-
4
八門五花
- 成語拼音:
- bā mén wǔ huā
- 成語解釋:
- 八門:八門陣;五花:五行陣。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 成語出處:
- 清·張潮《虞初新志》:“群峰亂峙,四布羅引,如平沙萬幕,八門五花。”
-
5
八仙過海
- 成語拼音:
- bā xiān guò hǎi
- 成語解釋:
- 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 成語出處:
- 明 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二折:“則俺這八仙過海神通大,方顯這眾圣歸山道法強,端的萬古名揚。”
-
6
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 成語拼音:
- 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qí néng
- 成語解釋:
- 八仙:傳說的仙人,即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鐵拐李、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辦法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81回:“正是八仙過海,獨自顯神通。”
-
7
八音遏密
- 成語拼音:
- bā yīn è mì
- 成語解釋:
- 八音:古代對樂器的統稱;遏:阻止;遏密:指皇帝死后停止演奏音樂。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指國家元首去世
- 成語出處:
- 《尚書 舜曲》:“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
8
八字沒一撇
- 成語拼音:
- bā zì méi yī piě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情還沒有眉目。
- 成語出處:
- 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 人事》:“《通俗編》:‘朱子《與劉子澄書》: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不自領會。’按今有‘八字不見兩撇’之諺,似又因于此語。凡事無端緒者,謂之八字不曾見兩撇。”
-
9
十八般兵器
- 成語拼音:
- shí bā bān bīng qì
- 成語解釋:
- 本指刀槍劍戟等十八種古式兵器。后泛指多種武器。亦比喻多種技能。
- 成語出處:
- 清 郭小亭《濟公全傳》第六十回:“馬靜一瞧,大殿前擺著家伙,十八般兵器,一應俱全。”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若論十八般兵器,我[十三妹]都算拿得起。”
-
10
十八般武藝
- 成語拼音:
- shí bā bān wǔ yì
- 成語解釋:
- 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領。亦泛指多種武藝。②比喻多種技能。
- 成語出處:
- 元 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憑著俺十八般武藝,定下了六十四處征塵。”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锏劍鏈撾,斧鉞并戈戟,牌棒與槍叉。”
-
11
正經八板
- 成語拼音:
- zhèng jīng bā bǎn
- 成語解釋:
- 見“正經八百”。
- 成語出處:
- 陸星兒《北大荒人物速寫》:“鐵娃把孩子塞給了秀娟,披著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經八板地坐了起來。”
-
12
八拜為交
- 成語拼音:
- bā bài wéi jiāo
- 成語解釋:
- 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交:交情,友誼。舊時稱異姓結拜兄弟或姐妹的關系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我有個八拜為交的故人,乃青州刺史劉元普。”
-
13
八拜之交
- 成語拼音:
- bā bài zhī jiāo
- 成語解釋:
- 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舊時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
- 成語出處: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與小生同郡同學,當初為八拜之交。”
-
14
八窗玲瓏
- 成語拼音:
- bā chuāng líng lóng
- 成語解釋:
- ①指四壁窗戶軒敞,室內通徹明亮。②比喻通達明澈的修養境界。
- 成語出處:
- 唐 盧綸《賦得彭祖樓送楊德宗歸徐州幕》詩:“四戶八窗明,玲瓏逼上清。”
-
15
八斗之才
- 成語拼音:
- bā dǒu zhī cái
- 成語解釋:
- 八斗:指量多;才:才華。舊時比喻人才學豐富;詩文多而華美。
- 成語出處:
- 唐 李商隱《可嘆》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
16
八方呼應
- 成語拼音:
- bā fāng hū yìng
- 成語解釋:
- 八方:四面八方。形容各方面互相呼應;彼此配合。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文匯報的資產階級方向應當批判》:“上下串連,八方呼應,以天下大亂、取而代之、逐步實行、終成大業為時局估計和最終目的者,到底只有較少人數。”
-
17
八公草木
- 成語拼音:
- bā gōng cǎo mù
- 成語解釋:
- 將八公山的草木視為敵人。形容心情極為緊張和恐懼
- 成語出處:
- 《晉書·苻堅載記下》:“(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
18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成語拼音:
-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 成語解釋:
- 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是士兵。形容極度驚恐,疑神疑鬼。
- 成語出處:
- 《晉書 苻堅載記下》:“(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
19
八荒之外
- 成語拼音:
- bā huāng zhī wài
- 成語解釋:
- 八面荒遠的地方以外。形容極其曠遠。
- 成語出處: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
-
20
八面受敵
- 成語拼音:
- bā miàn shòu dí
- 成語解釋:
- ①謂功力深厚,能應付各種情況。②硯名。
- 成語出處:
- 五代 王保定《唐摭言海敘不遇》:“子華(吳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敵,以八韻著稱。”
* 八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