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er的成語 (1332個)

    361

    焚林而狩

    成語拼音:
    fén lín ér shòu
    成語解釋:
    同“焚林而田”。
    成語出處:
    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虜議》:“是由涸澤而漁,焚林而狩。”
    362

    焚林而田

    成語拼音:
    fén lín ér tián
    成語解釋:
    燒毀樹林以獵取野獸。比喻取之不留馀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成語出處:
    《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偷取多獸;以詐遇民,偷取一時,后必無復。”
    363

    焚林而畋

    成語拼音:
    fén lín ér tián
    成語解釋:
    同“焚林而田”。
    成語出處:
    宋·秦觀《李訓論》:“焚林而畋,明年無獸;竭澤而魚,明年無魚。”
    364

    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成語拼音:
    fén lín ér tián,jié zé ér yú
    成語解釋:
    竭:使……干涸;漁:打魚。燒毀森林捕捉野獸,排干湖水去捕捉魚。比喻只顧眼前的利益,無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成語出處:
    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鉆燧取火,構木為臺,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365

    方面大耳

    成語拼音:
    fāng miàn dà ěr
    成語解釋:
    方臉盤,大耳朵。舊指富貴相。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你不看見城里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
    366

    奮袂而起

    成語拼音:
    fèn mèi ér qǐ
    成語解釋:
    奮袂:揮袖。袖子一揮站起來。形容奮然而起。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5回:“莊王方進午膳,聞申舟見殺,投箸于席,奮袂而起。”
    367

    反其道而行之

    成語拼音:
    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
    成語解釋:
    反;相反;其:他的;道:方法;辦法;行:做;之:它;指事情。采取同對方相反的方法行事。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痛史》第14回:“只是宗兄勸你去做教習,你卻去做學生,未免反其道而行之了!”
    368

    廢然而返

    成語拼音:
    fèi rán ér fǎn
    成語解釋:
    廢然:形容疑慮消除。原指怒氣消失;恢復常態。現指敗興而歸。
    成語出處:
    莊周《莊子 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
    369

    廢然而反

    成語拼音:
    fèi rán ér fǎn
    成語解釋:
    廢然:沮喪失望的樣子。反:返回。懷著失望的心情而歸來。形容因消極失望而中途退縮。亦作“廢然思返”、“廢然而返”。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
    370

    怫然而怒

    成語拼音:
    fèi rán ér nù
    成語解釋:
    怫然:憤怒的樣子。指突然發怒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德充符》:“我怫然而怒。”
    371

    廢書而嘆

    成語拼音:
    fèi shū ér tàn
    成語解釋: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成語出處: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372

    焚藪而田

    成語拼音:
    fén sǒu ér tián
    成語解釋:
    同“焚林而田”。藪,林藪。
    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義賞》:“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
    373

    俯首戢耳

    成語拼音:
    fǔ shǒu jí ěr
    成語解釋:
    見“俯首帖耳”。
    成語出處:
    孫中山《大總統告陸海軍士文》:“我軍人俯首戢耳以聽其鞭策者,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
    374

    俯首弭耳

    成語拼音:
    fǔ shǒu mǐ ěr
    成語解釋:
    見“俯首帖耳”。
    成語出處:
    《醒世恒言·大樹坡義虎送親》:“其虎見勤自勵到來,把前足跪地,俯首弭耳,口中有聲,似有乞憐之意。”
    375

    俯首貼耳

    成語拼音:
    fǔ shǒu tiē ěr
    成語解釋:
    俯首:低頭。低著頭;耷拉著耳朵。形容恭順服從;屈卑尊從的樣子。
    成語出處: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376

    俯首帖耳

    成語拼音:
    fǔ shǒu tiē ěr
    成語解釋:
    象狗見了主人那樣低著頭,耷拉著耳朵。形容卑屈馴服的樣子。
    成語出處: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377

    伏首貼耳

    成語拼音:
    fú shǒu tiē ěr
    成語解釋:
    畏縮恐懼的樣子。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萬石不言,惟伏首貼耳而泣。”
    378

    伏首帖耳

    成語拼音:
    fú shǒu tiē ěr
    成語解釋:
    伏:俯伏;帖:帖伏,順從。低著頭,耷拉著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馴服的樣子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萬石不言,惟伏首貼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379

    肥頭大耳

    成語拼音:
    féi tóu dà ěr
    成語解釋:
    肥肥的頭;碩大的耳。形容生活優裕;保養得好。舊時也指人長得福相。今多用于貶義。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看上去有七八歲光景,倒生的肥頭大耳。”
    380

    非同兒戲

    成語拼音:
    fēi tóng ér xì
    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鬧著玩的。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4回:“玩是玩,笑是笑,這個事非同兒戲,你可別混說!”
    * er成語,er的成語,帶er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