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的成語 (1332個)
-
321
耳聞目染
- 成語拼音:
- ěr wén mù rǎn
- 成語解釋:
- 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 成語出處:
- 叢維熙《北國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時候在巴黎耳聞目染的結果,愛情比同齡的年輕人要早醒得多。”
-
322
二五耦
- 成語拼音:
- èr wǔ ǒu
- 成語解釋:
- 耦:兩人耕地,比喻朋比為奸。比喻狼狽為奸
- 成語出處:
- 春秋 魯 左丘明《左傳 莊公二十八年》:“二五耦。”
-
323
耳聞是虛,眼觀為實
- 成語拼音:
- 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
- 成語解釋:
- 親自聽到的還不足為信,只有親眼看到的才是真實可靠的。
- 成語出處: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九回:“‘耳聞是虛,眼觀為實’,叔叔此時,且不要過于取笑侄女,請再去一訪,……那時再來取笑侄女,卻也未遲。”
-
324
耳聞眼睹
- 成語拼音:
- ěr wén yǎn dǔ
- 成語解釋:
- 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 成語出處:
- 元 秦簡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耳聞眼睹,非止一端,因而憂悶成疾。”
-
325
耳聞眼見
- 成語拼音:
- ěr wén yǎn jiàn
- 成語解釋:
- 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的
- 成語出處:
- 唐 元稹《連昌宮詞》:“翁言野父何分別,耳聞眼見為君說。”
-
326
耳聞則誦
- 成語拼音:
- ěr wén zé sòng
- 成語解釋:
- 聽過就能背出來。形容記憶力強。
- 成語出處:
- 《晉書·苻融載記》:“融聰辯明慧,下筆成章,至于談玄論道,雖道安無以出之。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人擬之王粲。”
-
327
二仙傳道
- 成語拼音:
- èr xiān chuán dào
- 成語解釋:
- 兩位神仙共同傳授道法。比喻兩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 成語出處: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傳道去罷!’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訖。”
-
328
二旬九食
- 成語拼音:
- èr xún jiǔ shí
- 成語解釋:
- 旬:十天。二十天中只吃九頓飯。形容生活極端困苦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說苑 立節》:“子思居于衛,缊袍無表,二旬而九食。”
-
329
二心兩意
- 成語拼音:
- èr xīn liǎng yì
- 成語解釋:
- 形容意志不專一、不堅定。
- 成語出處:
- 漢 王充《論衡 閑時》:“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無狀,加罪行罰,非有二心兩意,前后相反也。”
-
330
耳熏目染
- 成語拼音:
- ěr xūn mù rǎn
- 成語解釋:
- 指見聞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覺受影響
- 成語出處:
-
331
耳習目染
- 成語拼音:
- ěr xí mù rǎn
- 成語解釋:
- 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 成語出處:
- 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長在北平,耳習目染的和旗籍人學了許多規矩禮路。”
-
332
兒行千里母擔憂
- 成語拼音:
- ér xíng qiān lǐ mǔ dān yōu
- 成語解釋:
- 兒女出門在外,母親總是不放心。形容母愛真摯
- 成語出處: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4回:“你這個冤家,在何處飲酒,這早晚方回,全不知兒行千里母擔憂。”
-
333
二姓之好
- 成語拼音:
- èr xìng zhī hǎo
- 成語解釋:
- 指兩家困婚姻關系而成為親戚。
- 成語出處:
- 《禮記·昏義》:“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濟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
334
二意三心
- 成語拼音:
- èr yì sān xīn
- 成語解釋:
- 形容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堅定
- 成語出處:
- 元 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你道順德者吉,逆天者兇,我怎肯二意三心,背義忘恩,有始無終。”
-
335
二一添作五
- 成語拼音:
- èr yī tiān zuò wǔ
- 成語解釋:
-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訣,是二分之一等于零點五的意思。比喻雙方平分。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二回:“好好兒的‘二一添作五’的家當,如今弄成‘三一三十一’了。”
-
336
爾雅溫文
- 成語拼音:
- ěr yǎ wēn wén
- 成語解釋:
- 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指缺乏斗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
- 成語出處:
- 清 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生得眉清目秀,爾雅溫文,且又性情蘊藉,聰穎過人。”
-
337
爾虞我詐
- 成語拼音:
- ěr yú wǒ zhà
- 成語解釋:
- 爾:你;虞:猜測。意思是我騙你;你騙我;互相欺騙。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
338
二者必居其一
- 成語拼音:
- èr zhě bì jū qí yī
- 成語解釋:
- 居:占。只能在兩者中選擇其中的一種
- 成語出處:
-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
339
二者不可得兼
- 成語拼音:
- èr zhě bù kě dé jiān
- 成語解釋:
- 兩項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 成語出處:
- 《孟子 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
340
二者必取其一
- 成語拼音:
- èr zhě bì qǔ qí yī
- 成語解釋:
- 只能在兩者中選擇其中的一種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兩種方針:放還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 er成語,er的成語,帶er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