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er的成語 (1332個)

    341

    二罪俱罰

    成語拼音:
    èr zuì jù fá
    成語解釋:
    罰:處罰。前后兩樁罪過一并處罰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飛刀對箭》第二折:“贏了將功折過,輸了二罪俱罰。”
    342

    爾詐我虞

    成語拼音:
    ěr zhà wǒ yú
    成語解釋:
    爾:你;虞、詐:欺騙。表示彼此互相欺騙。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343

    法不傳六耳

    成語拼音:
    fǎ bù chuán liù ěr
    成語解釋:
    指極端秘密,不能讓第三者知道。
    成語出處:
    《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這話可法不傳六耳。”
    344

    膚寸而合

    成語拼音:
    fū cùn ér hé
    成語解釋:
    謂(云氣)逐漸集合。
    成語出處:
    《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維泰山爾。”
    345

    風吹馬耳

    成語拼音:
    fēng chuí mǎ ěr
    成語解釋:
    比喻對別人的話無動于衷。
    成語出處:
    克非《春潮急》二五:“我嘴皮都磨起繭巴,他都當成風吹馬耳。”
    346

    赴東海而死

    成語拼音:
    fù dōng hǎi ér sǐ
    成語解釋:
    赴:往,去。跳進東海淹死。形容決心很大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彼則肆然而為帝,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
    347

    富而不驕

    成語拼音:
    fù ér bù jiāo
    成語解釋:
    驕:驕傲。雖已富有但不驕傲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十三年》:“富而不驕者鮮,吾唯子之見。”
    348

    犯而不校

    成語拼音:
    fàn ér bù jiào
    成語解釋:
    犯:冒犯;校:計較。別人冒犯了;也不計較。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349

    浮而不實

    成語拼音:
    fú ér bù shí
    成語解釋:
    形容知識淺薄;基礎不扎實。形容作風浮泛;不深入不踏實。
    成語出處: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下冊:“反過來‘嬉’字不作懶惰解釋,要當作浮而不實的不敬來講。”
    350

    附耳低語

    成語拼音:
    fù ěr dī yǔ
    成語解釋:
    附:貼近。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
    成語出處:
    茅盾《幻滅》:“抱素向李克走進一步,附耳低語道……”
    351

    附耳低言

    成語拼音:
    fù ěr dī yán
    成語解釋:
    附:貼近。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
    成語出處: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遂附耳低言道:‘這樁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種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與你商量后事。’”
    352

    富而好禮

    成語拼音:
    fù ér hào lǐ
    成語解釋:
    禮:社會規范、道德準則。富有而又彬彬有禮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而》:“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353

    附耳密談

    成語拼音:
    fù ěr mì tán
    成語解釋:
    附:貼近。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
    成語出處:
    茅盾《動搖》:“胡國光遠遠地看見王榮昌站在一家小雜貨鋪前和一個人附耳密談。”
    354

    附耳射聲

    成語拼音:
    fù ěr shè shēng
    成語解釋:
    謂傳聞異辭,捕風捉影。
    成語出處:
    清·錢謙益《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陵谷遷移,忘注蕪沒,郢書燕說,附耳射聲。”
    355

    伏而咶天

    成語拼音:
    fú ér shì tiān
    成語解釋:
    咶:以舌舔物。伏地以舌舔天。比喻所行與所求不一致,無法達到目的。
    成語出處:
    荀況《荀子 仲尼》:“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
    356

    富而無驕

    成語拼音:
    fù ér wú jiāo
    成語解釋:
    驕:驕傲。雖已富有但不驕傲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而》:“子貢曰:‘貪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357

    犯而勿校

    成語拼音:
    fàn ér wù xiào
    成語解釋:
    見“犯而不校”。
    成語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女吊》:“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兇手或其幫閑們,這才贈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舊惡’的格言。”
    358

    分而治之

    成語拼音:
    fēn ér zhì zhī
    成語解釋:
    ①分別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國家、民族或宗教等產生分裂,然后對其進行控制和統治。
    成語出處:
    清·俞樾《群經平議·周官二》“巫馬下士二人醫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瘍者造焉,則使醫分而治之,是亦不自醫也。”
    359

    泛泛而談

    成語拼音:
    fàn fàn ér tán
    成語解釋:
    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談談。
    成語出處:
    茅盾《怎樣評價〈青春之歌〉》:“也由于時間關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讀一遍然后執筆,故而只能泛泛而談,不能引證原文作具體的分析。”
    360

    焚林而獵

    成語拼音:
    fén lín ér liè
    成語解釋:
    焚燒樹木林,獵取禽獸。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久打算。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訓》:“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 er成語,er的成語,帶er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