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成語故事
安居樂業
心曠神怡
小心翼翼
無可奈何
高山流水
畫龍點睛
嘔心瀝血
爭先恐后
哄堂大笑
興高采烈
愛屋及烏
狐假虎威
妄自菲薄
百發百中
刻舟求劍
一絲不茍
不恥下問
入木三分
九牛一毛
囫圇吞棗
杯弓蛇影
叱咤風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有恃無恐
如火如荼
民不聊生
此地無銀三百兩
臥薪嘗膽
千鈞一發
差強人意
樂不思蜀
聞雞起舞
破釜沉舟
如釋重負
剛愎自用
欲蓋彌彰
神機妙算
朝三暮四
杞人憂天
胸有成竹
誠惶誠恐
亡羊補牢
乘風破浪
越俎代庖
狡兔三窟
門可羅雀
刮目相看
如雷貫耳
以身作則
安然無恙
廢寢忘食
弄巧成拙
侃侃而談
司空見慣
滄海桑田
義無反顧
自慚形穢
四面楚歌
一籌莫展
不屈不撓
開卷有益
撲朔迷離
望洋興嘆
躊躇滿志
后生可畏
義不容辭
杯水車薪
口若懸河
盛氣凌人
指鹿為馬
家喻戶曉
萍水相逢
茍延殘喘
三顧茅廬
濫竽充數
不拘一格
車水馬龍
按圖索驥
有志者事竟成
為富不仁
狼子野心
不可救藥
瓜田李下
名不虛傳
守株待兔
貪得無厭
炙手可熱
五十步笑百步
李代桃僵
竭澤而漁
眾志成城
趾高氣揚
生靈涂炭
負荊請罪
天衣無縫
怒發沖冠
狼狽不堪
兔死狗烹
手不釋卷
奮不顧身
成語故事大全(共4000個)
-
1201
丙吉問牛
- 【典故】西漢宣帝時期,丞相丙吉十分關心百姓的疾苦,他經常外出考察民情,一次外出,他見一群人在斗毆,他沒有去制止,而看到一頭牛在吃力地拉車。他卻停下叫人去詢問,下屬說他只重畜不重人,他解釋說牛影響農事,直接影響國計民生。 【出處】楚王軾怒蛙, ......
-
1202
不拘小節
- 【典故】西漢末年東昏亭長虞延不注重生活小節,但敢于主持公道,將王莽的寵妾魏氏惡霸親戚送入大牢。東漢時在富宗市長手下為官,因勸諫貪官富宗深得皇帝賞識,后為官洛陽,因其敢于執法而得罪皇帝親戚陰氏而被迫自殺身亡。 ......
-
1203
不拘一格
- 【典故】龔自珍是我國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個封建官僚家庭。他從小就喜愛讀書,特別愛學寫詩。14歲時,他就能寫詩,18歲時會填詞,20歲就成了當時著名的詩人。他寫的詩,想象力很豐富,語言也瑰麗多姿,具有浪漫主 ......
-
1204
抱雞養竹
- 【典故】唐朝時期,新昌縣令夏侯彪之剛到任就向里正打聽雞蛋的行情,拿出一萬錢讓里正買三萬顆雞蛋孵成小雞,長大后可賣30萬錢,然后拿出一萬錢買五萬根竹筍,培育成竹子可賣50萬錢,他用這種抱雞養竹的手段巧取豪奪一年賺了80萬錢。 ......
-
1205
敗軍之將
- 【典故】楚漢戰爭的時候,漢軍大將韓信打垮了魏王豹后,繼續攻打投靠楚軍的趙王歇。但是他們必須經過一個叫井徑的狹窄山口。趙王的謀臣李左車向趙王獻計說:井徑道路狹窄,漢軍輜重一定拉在后面。我帶一部分軍隊,抄小路去截斷他們的輜重,就會使他們因失去給養而敗走 ......
-
1206
不急之務
- 【典故】三國時期,吳國太子孫和自幼聰敏過人,愛好文學,善于騎射,深受孫權的喜愛。當時一些官僚熱衷下圍棋,常因談論下棋而耽誤公事,孫和對他們說:“下棋只是消遣娛樂而矣,人應該杜絕那些無益的欲望,舍去那些不急之務。” ......
-
1207
不亢不卑
- 【典故】春秋末年齊國宰相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百般刁難他,先是讓他從小門進城,然后說他是矮子,用最差的飯菜招待他,最后用兩個齊國囚犯來羞辱他,均被他的不卑不亢的態度及高超的外交才能所折服,結果楚王自取其辱。 ......
-
1208
不可多得
- 【典故】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 ......
-
1209
不堪回首
- 【典故】五代南唐皇帝李煌(世稱李后主)沉湎于奢侈享樂。當宋太祖趙匡胤的軍隊南下包圍南唐都城金陵時,李煌還陶醉在歌舞聲色中,結果自己也作為俘虜,被押送至開封,受到百般侮辱。一個初春的夜晚,他看到明月當空,哀秋痛苦頓時涌上心頭。第二天寫了首《虞美人》詞 ......
-
1210
不可救藥
- 【典故】西周的厲王,生活奢侈,驕奢淫逸,殘酷地壓迫和剝削人民。當時有位忠臣叫凡伯,常冒死勸諫,但厲王根本不聽。那些厲王寵信的奸臣們都嘲笑凡伯。凡伯眼看著國勢日衰,內心十分焦急,于是寫了一首詩警告這幫人。大意如下:不是我老了,才說這些話,憂患沒到來時 ......
-
1211
不堪其憂
- 【典故】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顏回生活困難,可他的志向遠大,勤奮好學,深得孔子的喜愛。孔子稱贊顏回是一個賢德的人,他過著簞食瓢飲的儉樸生活,身處陋巷,別人不堪其憂,他卻視此為真正的快樂,只有他能擔當大任。 ......
-
1212
別開生面
- 【典故】唐朝初年,唐太宗為了表彰24位開國功臣,命人在皇宮凌煙閣里面上這些人的肖像。70多年后,這些畫像的顏色都已黯淡了。唐玄宗聽說曹操的后代曹霸擅長畫人物和馬匹,就命他重新設色描摹,使24位功臣重現光彩,玄宗看后非常高興,下詔封曹霸為左武衛將軍。 ......
-
1213
不可勝數
- 【典故】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想起兵造反,多次找郎中伍被商量如何起兵。伍被認為漢高祖之所以得天下是因為秦王暴政,修筑長城死者不可勝數,民眾怨聲載道,此時起兵將難以成功。伍被另給劉安想了一條起兵之計但最終失敗。 ......
-
1214
不可同日而語
- 【典故】這個成語來源于《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戰國中后期,各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從而出現了,合縱和連橫的政治活動。弱國聯合進攻強國,稱為合縱,隨從強國去進攻其它弱國,稱為連橫。當時有個縱橫 ......
-
1215
不可向邇
- 【典故】商朝時期,盤庚上臺后遷都到殷,王公大臣強烈反對,并在私下議論,盤庚十分生氣,就召集他們當面訓斥,說他們互相勾結,用沒有根據的胡言亂語來嚇唬和煽動民眾:“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
-
1216
賓客盈門
- 【典故】隋朝太傅竇熾的兒子中只有竇威是一個書癡,他被任命掌管皇家圖書經籍的秘書郎,他的兄弟跟隨楊廣滅南朝陳國后帶回無數金銀財寶,門前賓客盈門。竇威的門前車馬冷落,成為“寒素竇府”,因此他后來得到唐高祖李淵的重用。 ......
-
1217
不倫不類
- 【典故】“不倫不在”這則成語的“倫”即類。表示不像這一類,也不象那一類,是不三不四,形容不成樣子或不正派。這個成語來源于《紅樓夢》第六十七回,王夫人聽了,早知道來意了。又見他說的不倫不類,也不便不理他,說道:“你只管收了去給環哥玩罷。” ......
-
1218
不郎不秀
- 【典故】明朝時期,田藝蘅《留青札記》中記載:元朝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秀”是最高級別,“郎”是最下的,至明朝時稱鄙人為“不郎不秀”,是指不高不下。良莠不齊就是不郎不 ......
-
1219
不稂不莠
- 【典故】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有一首反映西周農事生活的詩篇《大田》,詩人抒發風調雨順帶來豐收的喜悅心情:“谷粒長了皮殼,長得堅實完好,沒有稂草莠草。除去青蟲、絲蟲等蟲害,不讓它禍害我的莊稼。稷神有靈,快把它們投進大火。&rdq ......
-
1220
不磷不緇
- 【典故】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遭到排擠后,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先后在衛國、宋國等沒受到重視,在赴晉的途中,子路勸他不要去投奔趙鞅這種小人,孔子相信自己是君子,會“磨而不磷,涅而不緇”,不會玷污自己的名聲的。 【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