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經典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大全(共4000個)

    801

    八攻八克

    【典故】唐朝時期,文成公主入藏與吐蕃松贊干布聯姻。松贊干布死后由年幼的孫子執政,大權由國相祿東贊控制,他大肆進攻吐谷渾。唐軍前去征討,先勝后敗。河南原武人婁師德智勇雙全,收集散兵游勇與吐蕃軍進行激戰,八攻八克取得了勝利,從此邊境安寧。 ......
    802

    本固邦寧

    【典故】夏朝時期,禹的孫子太康即位,他荒淫無度,百姓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獵,窮國君主羿趁機篡奪了夏國的政權。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中康起兵恢復了夏國。 ......
    803

    不甘雌伏

    【典故】東漢末年,成都著名學者趙典的侄兒趙溫,年輕時有大志,他在做京兆時很不得志,常嘆息不能為國家立功,他感慨地對朋友說:“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不久,趙溫棄官回家,在災荒之年,他把家中存糧拿出救濟窮人。 ......
    804

    八公草木

    【典故】東晉時期,前秦國王苻堅企圖消滅東晉,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秦軍。苻堅登上壽陽城,看見晉君陣容整齊有些畏懼。晉軍用計圍攻苻堅的秦軍,秦軍大敗,在潰逃的過程中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陰影,都以為是追兵。 ......
    805

    不共戴天

    【典故】公元1138年,金國派使者要挾南宋皇帝遞降書順表,宋高宗、秦檜貪生怕死,準備降金。大臣胡銓寫《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對:“誓與秦檜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斬下他的人頭懸掛城門示眾,然后誅殺金國使者。否則自己將蹈東海而死。&rdq ......
    806

    怖鴿獲安

    【典故】佛教《涅槃經》第28載中講述:從前有一只被老鷹追逐的鴿子,嚇得到處亂飛,老鷹還在繼續追逐。佛看到這種情況,就用自己的身影遮蔽鴿子,使老鷹找不到鴿子就逃走了。鴿子消除了恐怖,重新獲得了安全。 ......
    807

    百感交集

    【典故】這個成語來源于《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茍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衛獶,字叔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晉懷帝時任太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他精讀《易經》、《老子》,說話 ......
    808

    悲歌擊筑

    【典故】戰國末期,燕太子丹從秦國逃回,訪到義士荊軻與高漸離,請他們出面去刺殺秦王嬴政。一切準備就緒,太子丹率手下著白裝送他們到易水邊,高漸離擊筑,荊軻高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一行人灑淚告別。 ......
    809

    兵貴神速

    【典故】“兵貴神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動迅速為可貴。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就會取得勝利。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知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
    810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典故】東晉時期,前秦國王苻堅企圖消滅東晉,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秦軍。苻堅登上壽陽城,看見晉君陣容整齊有些畏懼。晉軍用計圍攻苻堅的秦軍,秦軍大敗,在潰逃的過程中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陰影,都以為是追兵。 【出處】堅與苻融 ......
    811

    杯弓蛇影

    【典故】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里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 ......
    812

    不關痛癢

    【典故】賈寶玉聽說薛姨媽及寶釵來京城并住在他們家,就立即前去拜訪,把自己的通靈寶玉拿出給寶釵看,寶釵也把自己的金鎖讓寶玉觀賞,林黛玉見到他們兩個高興的樣子,心中酸溜溜的,故意閃到一邊,只留下幾個不關痛癢的老婆子伺候。 ......
    813

    不敢越雷池一步

    【典故】“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則成語的原話是:“無過雷池一步”,意思是要溫嶠坐鎮防地,別越過雷池到京城去。后用“不敢越雷池一步”來表示做事不敢超越一定的界限和范圍。這個成語來源于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
    814

    悲歌易水

    【典故】戰國末期,燕太子丹從秦國逃回,訪到義士荊軻與高漸離,請他們出面去刺殺秦王嬴政。一切準備就緒,太子丹率手下著白裝送他們到易水邊,高漸離擊筑,荊軻高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一行人灑淚告別。 【出 ......
    815

    不寒而栗

    【典故】漢.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漢武帝時,有個官吏叫義縱,十分兇惡殘暴。他一到定襄郡上任當太守,就把獄中兩百多名所謂的犯人,連同入獄探視過犯人的兩百多人,全部殺害。消息傳出以后,使郡中的人民都不不寒而栗。 ......
    816

    白虹貫日

    【典故】戰國時期,韓國大臣嚴遂與相國韓傀結下怨仇,他到齊國去找屠狗為業的聶政去刺殺韓傀。聶政待母親去世后,為報答嚴遂的知遇之恩,就獨身仗劍闖入戒備森嚴的韓傀府并刺殺了他,然后自我毀容自殺,傳說當時有白色的長虹穿日而過。 ......
    817

    不懷好意

    【典故】武松自殺了潘金蓮與西門慶這對奸夫淫婦后,被官府判望流放,套上枷鎖,由兩個差官押送,經過十字坡酒店遇到母夜叉孫二娘,孫二娘不懷好意,用蒙汗藥來對付武松。武松裝作藥性發作,在孫二娘要扒皮時抓住她,嚇得孫二娘趕快求饒。 【典故】武松聽了這 ......
    818

    悲歡離合

    【典故】宋朝時期,蘇軾、蘇轍兄弟情深,同時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宦海茫茫,身不由己,兄弟聚少離多,有一年中秋節,蘇軾感慨六年沒見到蘇轍了,便作詩《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陽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王麗娟。&rdq ......
    819

    兵荒馬亂

    【典故】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在陳國閑居等待封官。吳王夫差滅了越國后,勢力強大,帶領披發左衽的吳兵乘機攻打陳國,陳君連夜潛逃,孔子還是按計劃去主持祭祀儀式,外面兵荒馬亂,樂工繼續奏樂,弟子們強拉他上車,逃出陳國前往蔡國。 ......
    820

    暴虎馮河

    【典故】春秋時期,孔子外出講學,子路佩劍前往接近孔子。孔子想收他為徒,子路說自己像箭不用讀書,孔子說讀書可以讓他有勇有謀。子路于是拜孔子為師,他問孔子統率三軍時愿意與誰共事,孔子說不愿與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過河的有勇無謀的人共事。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