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成語故事
安居樂業
心曠神怡
小心翼翼
無可奈何
高山流水
畫龍點睛
嘔心瀝血
爭先恐后
哄堂大笑
興高采烈
愛屋及烏
狐假虎威
妄自菲薄
百發百中
刻舟求劍
一絲不茍
不恥下問
入木三分
九牛一毛
囫圇吞棗
杯弓蛇影
叱咤風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有恃無恐
如火如荼
民不聊生
此地無銀三百兩
臥薪嘗膽
千鈞一發
差強人意
樂不思蜀
聞雞起舞
破釜沉舟
如釋重負
剛愎自用
欲蓋彌彰
神機妙算
朝三暮四
杞人憂天
胸有成竹
誠惶誠恐
亡羊補牢
乘風破浪
越俎代庖
狡兔三窟
門可羅雀
刮目相看
如雷貫耳
以身作則
安然無恙
廢寢忘食
弄巧成拙
侃侃而談
司空見慣
滄海桑田
義無反顧
自慚形穢
四面楚歌
一籌莫展
不屈不撓
開卷有益
撲朔迷離
望洋興嘆
躊躇滿志
后生可畏
義不容辭
杯水車薪
口若懸河
盛氣凌人
指鹿為馬
家喻戶曉
萍水相逢
茍延殘喘
三顧茅廬
濫竽充數
不拘一格
車水馬龍
按圖索驥
有志者事竟成
為富不仁
狼子野心
不可救藥
瓜田李下
名不虛傳
守株待兔
貪得無厭
炙手可熱
五十步笑百步
李代桃僵
竭澤而漁
眾志成城
趾高氣揚
生靈涂炭
負荊請罪
天衣無縫
怒發沖冠
狼狽不堪
兔死狗烹
手不釋卷
奮不顧身
成語故事大全(共4000個)
-
401
鞭長不及馬腹
- 【典故】春秋時期楚莊王仗著勢力強大不征得宋國同意派大夫申舟經宋國出使齊國,宋國殺了申舟。楚莊王派兵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援,大夫伯宗向晉景公建議不要出兵,說“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沒有理由為了宋國而得罪楚國。 ......
-
402
不癡不聾
- 【典故】唐朝時期,郭子儀多次打敗叛軍,使唐王朝轉危為安。唐代宗將女兒升平公主嫁給郭子儀的兒子郭暖,小兩口吵架,郭暖說了幾句氣話,升平公主就回家告狀。郭子儀帶郭暖向唐代宗請罪,唐代宗笑著答道:“不癡不聾,不做家翁,下一輩吵架何必計較 ......
-
403
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 【典故】唐朝時期,郭子儀多次打敗叛軍,使唐王朝轉危為安。唐代宗將女兒升平公主嫁給郭子儀的兒子郭暖,小兩口吵架,郭暖說了幾句氣話,升平公主就回家告狀。郭子儀帶郭暖向唐代宗請罪,唐代宗笑著答道:“不癡不聾,不做家翁,下一輩吵架何必計較 ......
-
404
百川歸海
- 【典故】西漢的思想家、文學家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襲父封為淮南王。他愛好讀書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賓客和懂得天文、醫學、歷算、占卜等數千人,集體編寫了一部數十萬字的書《鴻烈》,也稱《淮南子》。《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論訓》,講了人類社會發 ......
-
405
百尺竿頭
- 【典故】這個成語來源于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招賢大師》,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宋朝時,長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號招賢大師。這位太師佛學造詣高深,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一天,招賢大 ......
-
406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典故】宋朝時期長沙高僧景岑佛學造詣高深,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他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眾與他談論有關佛教的最高境界。他拿出偈帖給大家念道:“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人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
407
包藏禍心
- 【典故】公元前541年,楚國的公子圍在副手伍舉的陪同下帶了許多兵馬到鄭國去迎親。原來,鄭國是個小國,楚國是個大國,鄭國與楚國交好,以便靠它的力量與別的諸侯國抗衡。為此,大夫公孫段把女兒嫁給楚國的公子圍。執政大夫子產見公子圍帶了許多兵馬來迎親 ......
-
408
背城借一
- 【典故】春秋時期,齊頃公被晉魯衛三國聯軍打敗,就派上卿賓媚人帶上玉器及土地冊子,去向晉軍求和,并囑咐不能屈服受辱。賓媚人來到晉國軍營見到中軍主將,晉國趁機提出無理要求,賓媚人說如果這樣就只好收集殘兵,背城借一,死戰到底。 【典故】請收合余燼 ......
-
409
鞭長莫及
- 【典故】“鞭長莫及”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原意是說,馬鞭子雖然長,但是不能打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應該用的地方。后來比喻雖然愿意去做,但是力量達不到。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宣公十五年》,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 ......
-
410
抱殘守缺
- 【典故】這句成語初作“保殘守缺”,見于《漢書·劉歆傳》:“猶欲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西漢時,有一個叫劉歆的人,字子駿,是著名學者劉向的兒子,曾拜為黃門郎(內廷侍從官)。后來與劉向共同掌管校勘和整理典籍,進行學術研究 ......
-
411
報仇雪恥
- 【典故】東漢末年,孫堅英名天下,袁術封他為破虜將軍,任豫州刺史。袁術令孫堅征討荊州劉表,孫堅大敗黃祖,被黃祖的部下呂公的箭手射死。孫堅的兒子孫策立志要為父報仇雪恥,在張纮的指點下,以江南為根據地,擁有江東六郡。 ......
-
412
不恥下問
- 【典故】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聰敏好學,非常謙虛。孔圉后,衛國國君為了讓后人學習和發揚他的好學精神,特別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孔子有個學生名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并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好,不應得到那么高的評價。于是去問孔子:憑什么賜給孔圉‘文’的 ......
-
413
不吃煙火食
- 【典故】宋朝時期,王九13歲得了重病,父親把他抱到青華觀,許愿讓他做道士。王九夢中見到一個姓陰的鬢發斑白的道士叫他不吃五谷熟食的方法,并給他吃柏樹枝。王九醒來后不再吃五谷,神清氣爽,只吃生果飲清泉。宋太宗賜他名字趙自然。 ......
-
414
不恥最后
- 【典故】古代趙襄主跟隨王子期學習騎術,沒過多久就想與師父較量騎術的高低,三次交換馬匹比賽均失敗。他說:“你沒有把你的騎術完全教給我?”王子期說:“騎術是完全教完了,關鍵在于怎樣用心去駕馭馬,你想追我但擔心落 ......
-
415
不逞之徒
- 【典故】“不逞之徒”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故意為非作歹,犯法作亂,專干壞事的那一類人。不逞:不得意,欲望得不到滿足。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春秋時,鄭國的公子子駟,派人刺殺了鄭僖公,立僖公 ......
-
416
不打不相識
- 【典故】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全傳》中有這樣一段故事:宋江因犯案被發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結識他的戴宗。于是兩人一起進城,在一家酒店里喝酒。才飲得兩三杯,又遇到李逵后來,三人又到江邊的琵琶亭酒館去喝酒。吃喝間,宋江嫌送來的魚湯不甚好,叫酒保去做幾碗新鮮魚 ......
-
417
不打不成相識
- 【典故】“不打不成相識”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雙方不打一場不會相識。表示經過交手,互相了解,更加投合。這個成語來源于《水滸全傳》第三十八回,戴宗道:“你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識’。”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全傳》中有這樣 ......
-
418
背道而馳
- 【典故】戰國時代,魏國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國,可是他在路途中聽到魏王準備要攻打趙國邯鄲的消息,就趕緊回國去勸魏王。匆忙回國的季梁對魏王說:“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個駕著車子的人,他趕著馬想要去北邊,說他準備到楚國去。”魏王說:“楚國應該是 ......
-
419
百端交集
- 【典故】西晉時期,統治集團內部戰爭頻發,“八王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太子洗馬衛玠面對動蕩不安的時局,決心把家遷往南方,說服母親南下,在將要渡長江時,他百感交集,思緒萬千,始終牽掛著朝廷的安危。 ......
-
420
百鍛千煉
- 【典故】唐朝時期,王武俊節制冀州,書生劉言史(人稱劉棗強)以他的詩才成為他的幕客。外出打獵時,王武俊一箭射中一對野鴨,劉言史頓時寫就一篇《射鴨歌》,人們認為他是繼李白、李賀以后的有名詩人,他的詩是“牢奇籠怪,百鍛為字,千煉成句&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