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全國卷古詩鑒賞真題及答案匯編
全國卷古詩鑒賞真題
2015年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參
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注]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州厲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
8.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
本詩描寫的邊塞風光并非作者親眼所見,而是出于想象。從標題可以看出,作者此時尚處于前往邊塞的途中;開頭“聞說”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寫是憑聽聞所得。
9.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6分)
第一問(3分):表現了詩人雖有羈旅思鄉之愁,卻能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熱忱。
第二問(3分):使得詩中的思鄉之情不至于流于感傷,也提升了全詩的格調。
2015年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殘春旅舍 韓偓①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②。
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
兩梁免被塵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韓偓(約842~923):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這首詩是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②咸京:這里借指都城長安。③梁:官帽上的橫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分官階。④朝簪:朝廷官員的冠飾。
8.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一聯巧在哪里,并簡要賞析。(5分
答案:①構思巧妙,把“花須落”“柳絮行”這些常見的殘春景象與“蜂抱”“魚吹”聯系起來,十分新奇;②用詞巧妙,“抱”“吹”的使用雖然出人意料,卻又顯得非常自然。
9.這首詩的后兩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表達了作者內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國之情。通過參禪使自己平靜,通過飲酒化解“愁陣”,表明他內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塵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對大唐一片忠心。
2014年全國卷Ⅰ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阮 郎歸 無名氏①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小池寒淥欲生漪,雨晴還日西。
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②。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劫遲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觀。②諱愁:隱瞞內心的痛苦。③劫:圍棋術語。
8.詞上半闋的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發起了什么作用?請結合內容分析。(5分)
奠定了詞的情感基調。春風吹雨,殘紅滿地,詞一開始就給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來寫風雨雖停,紅日卻已西沉,凄涼的氛圍非但沒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層暗淡的暮色。
9.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什么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6分)
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思緒紛亂、無法排遣的愁情。是通過人物自身的動作來表現的。回身整理殘棋并想續下,借以轉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猶豫不決,落子遲緩。
2014年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8~9題。
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宿漁家
[宋]郭震
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
[注] ①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人(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吳越等地。②郭震:字希聲,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詳。
8.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感情的?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詩人是用襯托的方法來表現盛情的。詩人雖然到處漂泊,但好象對此并不在意,認為這是“等閑”之事;而客中一覺夢醒,思家鄉、念親人的惆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9.兩首詩都寫到“燈前”,這兩處“燈前”各自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6分)
答案:韋詩中“燈前”表現了詩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悵惘之情;郭詩中“燈前”表現了詩人住宿在漁家所感到的溫暖、愉悅之情。
2013年全國卷Ⅰ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鵲橋仙 陸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①?酒徒一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②。 鏡湖③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注】①這三句是追憶當年軍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種棋戲。 ②占斷:占盡。蘋洲煙雨:指長滿蘋草、煙雨空濛的風光。 ③鏡湖:即鑒湖,在今浙江紹興。唐天寶初,賀知章請求回家鄉會稽當道士,玄宗詔賜他鏡湖一角。
8.上闋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他表達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那些整天酣飲的酒徒一個個都巧取封侯,而自己只能做個閑散的江邊漁翁,表達了對自己壯志未酬而只能隱居的無奈和牢騷。
9.詞的結尾借用了賀知章的故事,這有什么用意?請簡要分析。(6分)
用來含蓄地表現對統治者的不屑以及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閑散,鏡湖風月原本就屬于閑散之人,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賜?再說,天地之大,何處容不下我一個閑散之人?誰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賜。
2013年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次韻雪后書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
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8.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首發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5分)
運用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詩幾乎未涉及梅花的描述,而注重環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從而表現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9詩的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6分)
表現了作者落寞惆悵、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將自己復雜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緒萬端卻又無從說起,以至在梅樹下沉吟許久,直到日暮才獨自離開。
2012年年全國新課標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思 遠 人
晏幾道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云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8. 這首詞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紅葉黃花秋意晚”一句對表達這種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這首詞表達了對遠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興,以紅葉黃花染繪出深秋的特殊色調,渲染離別的悲涼氣氛,增添對遠方行人綿綿不盡的思念情懷。
9. “就硯旋研墨”與“臨窗滴”有什么關系?“紅箋為無色”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關系是:“就硯旋研墨”暗指以臨窗滴下的淚水研墨,和淚作書。
原因是:紅箋被淚水浸濕。由于情到深處,詞中主人公在作書時不停流淚,淚水落到紙上,紅箋因而褪去了顏色。
2012年全國大綱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
落 葉
修睦注
雨過閑田地,重重落葉紅。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
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
只應松自立,二不與君同。
[注]修睦:晚唐詩人。
(1)從寫落葉的角度看,第二聯與一、三兩聯的不同時如何體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 第一、三兩聯從旁觀者的角度描寫了秋雨之后落葉的情態,而第二聯中“思”與“信”的主體是落葉,使落葉人格化。第二聯插入一、三兩聯之間,使得全詩富于變化,別具情致。
(2)本詩最后一聯為什么要寫松?請簡要分析。
答:以松“王”與葉“落”二者的不同構成鮮明對比,采表達作者對松樹不凋的贊嘆,強化了對落葉飄零的感慨。
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春日秦國懷古
周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8.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答:表現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經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6分)
答:①觸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寫哀景抒哀情。
2011年全國大綱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關河令
周邦彥①
秋陰時作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②,云深無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聲:指秋聲,如風聲、落葉聲、蟲鳴聲等。③雁:古人認為雁能傳書。
從上、下兩闕的首句看,這首詞是以什么為線索來寫的?請簡要說明。
答:此詞以時光的轉換為線索,表現了深秋蕭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獨感。
簡要分析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表現的心情。
答:作者意在寫心境、寫情,但主要筆墨卻是寫環境,而白日蕭瑟清寒的環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環境更浸潤了主人公的孤獨感。
2015年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參
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注]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州厲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
8.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
本詩描寫的邊塞風光并非作者親眼所見,而是出于想象。從標題可以看出,作者此時尚處于前往邊塞的途中;開頭“聞說”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寫是憑聽聞所得。
9.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6分)
第一問(3分):表現了詩人雖有羈旅思鄉之愁,卻能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熱忱。
第二問(3分):使得詩中的思鄉之情不至于流于感傷,也提升了全詩的格調。
2015年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殘春旅舍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②。
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
兩梁免被塵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韓偓(約842~923):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這首詩是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②咸京:這里借指都城長安。③梁:官帽上的橫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分官階。④朝簪:朝廷官員的冠飾。
8.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一聯巧在哪里,并簡要賞析。(5分
答案:①構思巧妙,把“花須落”“柳絮行”這些常見的殘春景象與“蜂抱”“魚吹”聯系起來,十分新奇;②用詞巧妙,“抱”“吹”的使用雖然出人意料,卻又顯得非常自然。
9.這首詩的后兩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表達了作者內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國之情。通過參禪使自己平靜,通過飲酒化解“愁陣”,表明他內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塵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對大唐一片忠心。
2014年全國卷Ⅰ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阮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小池寒淥欲生漪,雨晴還日西。
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②。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劫遲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觀。②諱愁:隱瞞內心的痛苦。③劫:圍棋術語。
8.詞上半闋的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發起了什么作用?請結合內容分析。(5分)
奠定了詞的情感基調。春風吹雨,殘紅滿地,詞一開始就給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來寫風雨雖停,紅日卻已西沉,凄涼的氛圍非但沒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層暗淡的暮色。
9.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什么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6分)
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思緒紛亂、無法排遣的愁情。是通過人物自身的動作來表現的。回身整理殘棋并想續下,借以轉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猶豫不決,落子遲緩。
2014年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8~9題。
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宿漁家
[宋]郭震
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
[注] ①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人(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吳越等地。②郭震:字希聲,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詳。
8.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感情的?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詩人是用襯托的方法來表現盛情的。詩人雖然到處漂泊,但好象對此并不在意,認為這是“等閑”之事;而客中一覺夢醒,思家鄉、念親人的惆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9.兩首詩都寫到“燈前”,這兩處“燈前”各自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6分)
答案:韋詩中“燈前”表現了詩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悵惘之情;郭詩中“燈前”表現了詩人住宿在漁家所感到的溫暖、愉悅之情。
2013年全國卷Ⅰ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①?酒徒一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②。 鏡湖③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注】①這三句是追憶當年軍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種棋戲。 ②占斷:占盡。蘋洲煙雨:指長滿蘋草、煙雨空濛的風光。
8.上闋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他表達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那些整天酣飲的酒徒一個個都巧取封侯,而自己只能做個閑散的江邊漁翁,表達了對自己壯志未酬而只能隱居的無奈和牢騷。
9.詞的結尾借用了賀知章的故事,這有什么用意?請簡要分析。(6分)
用來含蓄地表現對統治者的不屑以及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閑散,鏡湖風月原本就屬于閑散之人,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賜?再說,天地之大,何處容不下我一個閑散之人?誰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賜。
2013年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次韻雪后書事二首(其一)
惆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
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8.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首發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5分)
運用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詩幾乎未涉及梅花的描述,而注重環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從而表現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9詩的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6分)
表現了作者落寞惆悵、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將自己復雜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緒萬端卻又無從說起,以至在梅樹下沉吟許久,直到日暮才獨自離開。
2012年年全國新課標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思
晏幾道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云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8. 這首詞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紅葉黃花秋意晚”一句對表達這種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這首詞表達了對遠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興,以紅葉黃花染繪出深秋的特殊色調,渲染離別的悲涼氣氛,增添對遠方行人綿綿不盡的思念情懷。
9. “就硯旋研墨”與“臨窗滴”有什么關系?“紅箋為無色”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關系是:“就硯旋研墨”暗指以臨窗滴下的淚水研墨,和淚作書。
原因是:紅箋被淚水浸濕。由于情到深處,詞中主人公在作書時不停流淚,淚水落到紙上,紅箋因而褪去了顏色。
2012年全國大綱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
落 葉
修睦注
雨過閑田地,重重落葉紅。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
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
只應松自立,二不與君同。
[注]修睦:晚唐詩人。
(1)從寫落葉的角度看,第二聯與一、三兩聯的不同時如何體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 第一、三兩聯從旁觀者的角度描寫了秋雨之后落葉的情態,而第二聯中“思”與“信”的主體是落葉,使落葉人格化。第二聯插入一、三兩聯之間,使得全詩富于變化,別具情致。
(2)本詩最后一聯為什么要寫松?請簡要分析。
答:以松“王”與葉“落”二者的不同構成鮮明對比,采表達作者對松樹不凋的贊嘆,強化了對落葉飄零的感慨。
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春日秦國懷古
周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8.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答:表現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經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6分)
2011年全國大綱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關河令
周邦彥①
秋陰時作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②,云深無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聲:指秋聲,如風聲、落葉聲、蟲鳴聲等。③雁:古人認為雁能傳書。
從上、下兩闕的首句看,這首詞是以什么為線索來寫的?請簡要說明。
答:此詞以時光的轉換為線索,表現了深秋蕭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獨感。
簡要分析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表現的心情。
答:作者意在寫心境、寫情,但主要筆墨卻是寫環境,而白日蕭瑟清寒的環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環境更浸潤了主人公的孤獨感。
上一篇:許渾《題杜居士》閱讀答案
下一篇:2016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鑒賞題練習及答案
* 全國卷古詩鑒賞真題2015年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岑參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注]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