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2016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鑒賞題練習及答案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九 日
    文 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1)請從景情關系的角度賞析頸聯。
    (2)沈德潛評價此詩曰:“語不必深,自然蘊藉。”結合首尾兩聯,談談你的理解。

    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柳梢青·岳陽樓
    戴復古①
    袖劍飛吟②。洞庭青草,秋水深深。萬頃波光,岳陽樓上,一快披襟。 不須攜酒登臨。問有酒、何人共斟?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
    注 ①戴復古:字式之,南宋詩人。他所處的時代,正是“山河破碎風飄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茍且求存的時代。②袖劍飛吟:據《唐才子傳》記載,呂洞賓嘗飲岳陽樓,醉后留詩曰“朝游南浦暮蒼梧,袖里青蛇(指劍)膽氣粗。三入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1)詞的上片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詞人形象?請簡析。
    (2)簡析“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表現了作者什么情感。

     
    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枕上作
    陸 游
    一室幽幽夢不成,高城傳漏過三更。
    孤燈無焰穴鼠出,枯葉有聲鄰犬行。
    壯日自期如孟博①,殘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棄家去,萬頃松江看月明。
    注 ①孟博:東漢范滂,《后漢書》記載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黃初平,《神仙傳》說他“至五百歲而有童子之色”。
    (1)詩的前兩聯是如何寫詩人枕不成眠的?
    (2)詩的后兩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閑居遣懷十首
    姚 合
    身外無徭役,開門百事閑。
    倚松聽唳鶴,策杖望秋山。
    萍任連池綠,苔從匝地斑。
    料無車馬客,何必掃柴關。
    (1)詩中的“閑”體現在哪些地方?
    (2)姚合的詩追求“靜趣”,請簡要賞析。


     
    5.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漁家傲·東昌道中[注]
    張淵懿
    野草凄凄經雨碧,遠山一抹晴云積。午睡覺來愁似織。孤帆直,游絲繞夢飛無力。 古渡人家煙水隔,鄉心繚亂垂楊陌。鴻雁自南人自北。風蕭瑟,荻花滿地秋江白。
    注 此詞是作者乘船北上,在東昌道中寫下的紀行之作。
    (1)簡要賞析“午睡覺來愁似織”中“織”字的妙處。
    (2)作者在下片是如何表達鄉愁的?請簡要分析。

    6.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和樂天《春詞》
    [唐]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注]。
    春游湖
    [宋]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注 玉搔頭:玉簪,可用來搔頭,故稱。
    (1)徐詩中的“蘸”字運用巧妙,請簡要賞析。
    (2)兩首詩都寫了“春天”,但表達的情感不同,請簡要分析。
     
    7.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帳夜①
    吳兆騫
    穹帳連山②落月斜,夢回孤客尚天涯。
    雁飛白草年年雪,人老黃榆夜夜笳。
    驛路幾通南國使,風云不斷北庭③沙。
    春衣少婦空相寄,五月邊城未著花。
    注 ①詩人因科場案而被流放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市)二十余年,此詩約作于抵寧古塔三年之時。②連山:就著山勢。③北庭:漢時北匈奴所居之地,這里指詩人所居之地。
    (1)詩歌頷聯是如何寫景的?請簡要分析。
    (2)結合詩歌尾聯,對“空”字加以賞析。


    8.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青玉案
    元好問
    落紅吹滿沙頭路。似總為、春將去。花落花開春幾度。多情惟有,畫梁雙燕,知道春歸處。 鏡中冉冉韶華暮。欲寫幽懷恨無句。九十花期能幾許。一卮芳酒,一襟清淚,寂寞西窗雨。
    (1)簡析上片“落紅吹滿沙頭路”的作用。
    (2)從全詞看,詞人抒發了哪些情感?請簡要概括。
     
    9.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行香子
    許古①
    秋入鳴皋,爽氣飄蕭。掛衣冠、初脫塵勞。窗間巖岫,看盡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 細數閑來,幾處村醪。醉模糊、信手揮毫。等閑陶寫,問甚風騷。樂因循,能潦倒,也消搖②。
    注 ①許古:金代中后期著名的諫官,性嗜酒,平生好為詩及書,曾任左拾遺、監察御史等職。后辭官歸隱,這首詞就是他歸隱后所作。②消搖:同“逍遙”。
    (1)詞的上片寓情于景,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抒發了詞人什么樣的心情?
    (2)本詞中詞人的形象特點是什么?請結合下片詞句簡要分析。
    答案精析
    古代詩歌閱讀(一)
    1.(1)借景抒情。廣袤的原野一望無際,天際的白云和遠方的樹林融為一色;天氣寒冷,南飛的大雁正聚集在河灘上休憩。詩人借空曠蕭索的環境與自由南飛的大雁,表達思鄉而不得返鄉的孤獨愁苦之情。(如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亦可)
    (2)①本詩的語言自然、樸素,如首聯“三載”“不在家”等,用語淺顯、直白。②思鄉之情含蓄蘊藉。尾聯以“京華”代指家鄉,以“無限意”表達心中的萬千感慨,不直言吐露思鄉的悲切,但思鄉之情已不言而明。
    2.(1)詞的上片借呂洞賓的典故以及洞庭湖深邃、廣袤的景象,塑造了一個獨立樓頭、任風吹開衣襟的曠達、灑脫、豪情滿懷的詞人形象。
    (2)作者通過“人間”與“君山一點”,“變盡”與“自古如今”,形成了反差與強烈對比,并由此聯想到國家命運,表現了作者傷時憂國的情懷。
    3.(1)主要運用側面描寫(或“從聽覺的角度”),通過寫詩人聽到漏報三更、鼠出犬行等聲音,從側面描寫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詩人內心的悲涼。
    (2)通過敘寫壯年想報國而無門,晚年欲長壽而不得,轉而要縱情山水,表達了詩人的超脫之意和激憤之情。
    4.(1)聽鶴唳,望秋山,賞綠萍,看青苔。
    (2)環境幽靜:聽鶴唳和望秋山,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滿池的綠萍,斑斑點點的青苔,靜態的景物,更是環境幽靜的體現。心境清靜:沒有徭役的煩擾,清閑;“料無車馬客”,沒有人事官場往來,心里清凈。環境幽靜是心境清靜的折射,對“靜趣”的追求,表現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喜愛。
    5.(1)“織”字化虛為實,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愁緒寫得可見可感,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愁緒的繁密、雜亂與綿長。
    (2)①通過“鄉心繚亂”直抒胸臆,寫思鄉心緒之煩亂。②通過南歸的鴻雁反襯離家之悲愁。③以景結情,通過秋風蕭瑟、荻花遍開的蒼涼景象,抒發了無窮無盡的凄涼鄉思。(答出其中任意兩點即可)
    6.(1)“蘸”是動詞,擬人手法,寫兩岸的桃花蘸水而盛開;寫出桃花鮮艷飽滿的形態,烘托出生機盎然的美好春天的景象。
    (2)劉詩寫閨中女子的動作情態,抒寫其在春日中的閑悶憂愁之情;徐詩則通過描寫游人所見之景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7.(1)①動靜結合,“雁飛”是動景,“白雪”是靜景,動靜結合,寫出了邊地特有的大雪鋪地、雁群南飛的景象,含蓄地傳達出痛苦無奈之情。②視聽結合,“雁飛”“白草”“雪”“黃榆”是目中所見,“笳”聲是耳中所聞,調動視覺聽覺,渲染了悲涼的氛圍,給人身臨其境之感。③色彩點染(或“色彩渲染”),“白”“黃”的色彩點染,寫出了邊地景色的蒼涼凄清。(答出其中任意兩點即可)
    (2)“空”是“徒然、白白地”的意思,寫出因為邊城苦寒,五月還未見花開,因而妻子給自己寄來的春衣,白白空放在那里穿不著。表達了詩人對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疼惜和相思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身處苦寒邊地的孤獨與無奈。
    8.(1)落花滿地,點明暮春的時令特點,營造出哀怨、傷感的氛圍,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
    (2)全詞表達了詞人對春去的傷感、年華已逝的感慨、幽懷無以言表的苦痛和孤獨寂寞之情。落紅滿地,春天在不知不覺間轉瞬即逝,而詞人自己也如落花一般年華不在。此等傷感,詞人無語訴幽懷,只能獨自面對西窗之雨,一杯酒,一襟淚,寂寞抒懷。
    9.(1)描繪了一幅秋高氣爽、景色怡人的山中秋日圖,抒發了詞人剛剛從官場中解脫出來,重新投入大自然懷抱中的愉悅心情。
    (2)詞人的形象特點:放蕩不羈、淡泊名利、率真自然、閑適灑脫。下片前四句寫出了詞人飲酒后的醉態,他放蕩不羈,毫無拘束,縱橫騁才。五、六句寫詞人言情言志,只為抒發情懷,并不為什么風騷之旨,表現了詞人的灑脫。“樂因循”表現詞人心性的率真自然,“能潦倒”表明心跡淡泊名利,“也消搖”表達出對閑適生活自得其樂、樂此不疲的生活態度。(性格特點答出其中任意兩點即可,分析合理即可)
    *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九 日文 森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1)請從景情關系的角度賞析頸聯。(2)沈德潛評價此詩曰:“語不必深,自然蘊藉。”結合首尾兩聯,談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