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古詩詞修辭手法的方法步驟
修辭手法的考查一般分兩個層面,一是辨認修辭格,二是說明其表達效果。此類試題所涉及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借代、雙關等。高考對于修辭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結合具體內容做相應的具體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談。
[方法歸納]
鑒賞修辭手法的兩點警示
1.要立足整體
即把所給的判斷材料當作一個整體來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個片段。如判斷“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所用的表達技巧,就不能單看“城中桃李愁風雨”這半句而認為是“擬人”,而應把兩句聯成一個整體看,則為“對比”。
2.要言之有物
有不少考生在組織語言回答修辭類的試題時,往往只是將具體的修辭格回答出來,沒有結合詩句的具體內容對這一修辭格進行解說,沒有做到言之有物。所使用的賞析語言,要追求詩意的敘述、哲理性的賞析歸納,同時要有比較豐富的信息含量,要包含情感和啟發性。
步驟
第一步 明確手法 準確指出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第二步 闡釋手法 結合詩句內容解釋怎么用的這種修辭手法,突出了什么特征。
第三步 分析效果 這種修辭手法的描寫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傳達出詩人的感情。
[典例剖析]
(2014•遼寧高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下面題目。
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
周 晉
午夢初回,卷簾盡放春愁去。晝長無侶,自對黃鸝語。絮影 香,春在無人處。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
“卷簾盡放春愁去”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何妙處?請結合詞句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我們不難發現這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比擬,結合詩句分析其作用就可以了。
【答案】 此句采用了比擬(擬物)的手法,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變得形象、生動。
[方法歸納]
鑒賞修辭手法的兩點警示
1.要立足整體
即把所給的判斷材料當作一個整體來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個片段。如判斷“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所用的表達技巧,就不能單看“城中桃李愁風雨”這半句而認為是“擬人”,而應把兩句聯成一個整體看,則為“對比”。
2.要言之有物
有不少考生在組織語言回答修辭類的試題時,往往只是將具體的修辭格回答出來,沒有結合詩句的具體內容對這一修辭格進行解說,沒有做到言之有物。所使用的賞析語言,要追求詩意的敘述、哲理性的賞析歸納,同時要有比較豐富的信息含量,要包含情感和啟發性。
步驟
第一步 明確手法 準確指出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第二步 闡釋手法 結合詩句內容解釋怎么用的這種修辭手法,突出了什么特征。
第三步 分析效果 這種修辭手法的描寫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傳達出詩人的感情。
[典例剖析]
(2014•遼寧高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下面題目。
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
周 晉
午夢初回,卷簾盡放春愁去。晝長無侶,自對黃鸝語。絮影 香,春在無人處。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
“卷簾盡放春愁去”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何妙處?請結合詞句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我們不難發現這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比擬,結合詩句分析其作用就可以了。
【答案】 此句采用了比擬(擬物)的手法,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變得形象、生動。
* 修辭手法的考查一般分兩個層面,一是辨認修辭格,二是說明其表達效果。此類試題所涉及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借代、雙關等。高考對于修辭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結合具體內容做相應的具體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談。[方法歸納]鑒賞修辭手法的兩點警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