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韓偓《無題》閱讀答案及賞析

    無 題
    [唐]韓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
    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
    【注】這首詩寫于唐朝滅亡不久后的公元910元,詩前原有小序:“自沙縣抵龍溪縣,值泉州兵過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絕。”寒食:即寒食節,這一天禁止生火做飯,吃冷食。
    (1)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6分)
    (2)這首詩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請聯系全詩加以簡析。
    (3)“盡無雞犬有鳴鴉”用了對比反襯手法,請就分析其在詩中的具體表現和表達效果。(3分)
    【參考答案】
    (1)詩歌描繪了一幅流水潺湲、白日西沉、群鴉鳴噪、繁花似錦,(2分)卻毫無人煙的農村生活畫面,(2分)反映了唐末混戰造成的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社會現象。(2分)
    (2)反襯。(2分)以“有鳴鴉”襯“無雞犬”,以“見花”襯“不見人煙”,以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反襯千村萬落的蕭條冷落,(2分)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的無奈與傷感。(1分)
    (3)①詩中一“無”一“有”對比,以“有”襯“無”,突出“千村萬落如寒食”的荒涼破敗、了無生機的慘象展現在人們眼前。②以聲襯靜,鴉鳴聲反襯環境的寂靜,強調了歷經戰亂后的千村萬落不見人煙、一片死寂。③將空有鳴鴉聲而無雞犬的景象與想象中過去雞犬成群的生機、和諧景象對比,突出了眼見的荒涼死寂與心中的悲傷。(答出任意一點3分,意思對即可)

    二:
    (1)這首詩的二、四兩句主要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試結合全詩分析。(3分)                                                                     
    (2)此詩以景寫情,試簡析全詩描寫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3分)
    參考答案
    (1)主要運用了反襯的手法。(1分) 用“鳴鴉”的有襯“雞犬”的無,用“花”的有襯“人煙”的無;用烏鴉凄涼的鳴叫反襯村落的死寂荒涼,充分展現了千村萬落的悲慘景象。(2分)
    (2)描寫了泉州軍洗劫之后,千村萬落人煙滅絕、空空蕩蕩、荒涼蕭條的景象。(2分) 表達了詩人對泉州軍暴行的憤懣和對處于唐末動亂之中下層人民的同情。(1分)

    賞析:
    詩名“無題”,就是沒有題目,因為詩人不想給詩安題目。它對于我們理解詩歌是沒有幫助的。不過,一般而言,命名為“無題”,是因為詩人的某種思想感情,不足為外人道,或者痛心或惆悵到極點,無法為外人道。這首詩就是痛心到極點,無法為外人道。只能憑著詩者對詩句的理解,作深入細致的感受了。
    首句寫的是河水緩流、夕陽西下。潺湲(chányuán)是水漫漫流動的樣子。句中的兩個“自”字,是說河水只是自流,夕陽只是自下,無人關注,無人問津,表現了環境的荒涼冷落。這正與戰爭之后的殘破之景相對應。二句“盡”字意思是“完全”。盡無雞犬,指沒有任何雞犬的聲音和影子。雞犬是農村必養之物,毫無雞犬,暗示沒有人煙。“有鳴鴉”指的是野鴉鳴叫。烏鴉在古詩詞中,一向用以描寫荒涼破敗的環境,表現作者凄涼悲傷的心境。詩的前兩句繪景,描繪的是流水潺湲、白日西沉、群鴉鳴噪、繁花似錦,卻毫無人煙的農村畫面,反映了唐末混戰造成的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社會現象。

    后兩句是詩人的議論。三句中的寒食是寒食節,古代風俗,人們在這一天不生煙火,只吃冷食。那么,千村萬落如寒食,是說無論哪一個村莊,都沒有炊煙升起,就像在過寒食節一樣。一個“如”字,說明并非百姓真的在過寒食節,而是根本沒有人煙。沒有人煙,花朵倒開得燦爛奪目,花開的繁盛之景與沒有人煙的實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兩句把軍隊殘破農村之后的悲慘景象都寫了出來,表現了詩人對泉州軍暴行的憤懣之情。

    這首詩在寫法上,主要運用了反襯。以“有鳴鴉”襯“無雞犬”,以“見花”襯“不見人煙”,以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反襯千村萬落的蕭條冷落,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的無奈與傷感。從注釋看,本詩寫于泉州兵過后,則此詩最直接表現的,乃是詩人對泉州軍隊暴行的憤怒之情。
    * 無題[唐]韓偓水自潺湲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注】這首詩寫于唐朝滅亡不久后的公元910元,詩前原有小序:“自沙縣抵龍溪縣,值泉州兵過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絕。”寒食:即寒食節,這一天禁止生火做飯,吃冷食。(1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