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親人的詞語
形容親人的詞語:1. 親愛的;2. 寶貝;3. 愛人;4. 老公/老婆;5. 父母;6. 兄弟姐妹;7. 兒女;8. 家人;9. 親戚;10. 血脈相連;11. 心靈相通;12. 伴侶;13. 同伴;14. 知己;15. 好友;16. 密友;17. 心腹之交;18. 恩人;19. 靠山;20. 支柱
形容親人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親人 | 親人 (詞語釋義)至親至愛的人,不曾想起卻永遠不能忘記的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的人,被受傷害也絕不離的人,風里雨里永生不棄的人,能舍自己成就對方的人。 |
家親 | 家親 家親jiā qīn 【繁體】:家親 【解釋】:(1).家族中的長輩。多指父母。 【出處】:《世說新語·方正》“鬼子敢爾” 南朝·梁·劉孝標 注:“ 崔少府女,未嫁而亡,家親痛之,贈一金盌箸棺中。” 【示例】: 隋·無名氏 《張伏敬墓志》:“遂使家親傷心斷骨。” 【解釋】:(2).指已故的親人。 【出處】:元·無名氏 《貨郎旦》第三折:“諕的我身心恍然,負急處難生機變;我只索念會呪語,數會家親,誦會真言。”《金瓶梅詞話》第六二回:“ 西門慶聽了說道:‘人死如燈滅,這幾年知道他往哪里去了,此是你病的久,神虛氣弱了,哪里有甚么邪魔魍魎家親外祟。’” |
眾叛親離 | 眾叛親離【解釋】叛:背叛;離:離開。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出處】《左傳·隱公四年》:“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示例】他堅持與人民為敵,以至~,死無葬身之地。【近義詞】土崩瓦解、孤家寡人、分崩離析【反義詞】團結一致、同舟共濟、和衷共濟【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
親人 | 親人 (詞語釋義)至親至愛的人,不曾想起卻永遠不能忘記的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的人,被受傷害也絕不離的人,風里雨里永生不棄的人,能舍自己成就對方的人。 |
家親 | 家親 家親jiā qīn 【繁體】:家親 【解釋】:(1).家族中的長輩。多指父母。 【出處】:《世說新語·方正》“鬼子敢爾” 南朝·梁·劉孝標 注:“ 崔少府女,未嫁而亡,家親痛之,贈一金盌箸棺中。” 【示例】: 隋·無名氏 《張伏敬墓志》:“遂使家親傷心斷骨。” 【解釋】:(2).指已故的親人。 【出處】:元·無名氏 《貨郎旦》第三折:“諕的我身心恍然,負急處難生機變;我只索念會呪語,數會家親,誦會真言。”《金瓶梅詞話》第六二回:“ 西門慶聽了說道:‘人死如燈滅,這幾年知道他往哪里去了,此是你病的久,神虛氣弱了,哪里有甚么邪魔魍魎家親外祟。’” |
衆叛親離 | 【解釋】叛:背叛;離:離開。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出處】《左傳·隱公四年》:“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示例】他堅持與人民為敵,以至~,死無葬身之地。【近義詞】土崩瓦解、孤家寡人、分崩離析【反義詞】團結一致、同舟共濟、和衷共濟【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
眾叛親離 | 【解釋】叛:背叛;離:離開。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出處】《左傳·隱公四年》:“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示例】他堅持與人民為敵,以至~,死無葬身之地。【近義詞】土崩瓦解、孤家寡人、分崩離析【反義詞】團結一致、同舟共濟、和衷共濟【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
親熟 | 親熟 qīn shú 親熟(親熟) (1).猶親密。 唐 方干 《贈鄰居袁明府》詩:“隔竹每呼皆得應,二心親熟更如何。” (2).指親人和熟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沒親熟,病染沉痾。可憐我四海無家獨自箇,怕得工夫肯略來看覷我么?” |
舉目無親 | 舉目無親【解釋】抬起眼睛,看不見一個親人。比喻單身在外,人地生疏。【出處】唐·薛調《劉無雙傳》:“四海之廣,舉目無親戚,未知托身之所。”【示例】他到得京里,是~的,自然留他住下。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六回【近義詞】無依無靠、孤苦伶仃【反義詞】形影相隨、親密無間【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無依無靠 |
白云親舍 | 白云親舍【解釋】親: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話。【出處】《新唐書·狄仁杰傳》:“薦授并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示例】南望~在,故鄉回首凄凄。 ◎清·秋謹《臨江仙·題李藝垣〈慕萊堂集〉》詞【近義詞】白云孤飛【語法】聯合式;作主語;指思念親人 |
親熟 | 親熟 qīn shú 親熟(親熟) (1).猶親密。 唐 方干 《贈鄰居袁明府》詩:“隔竹每呼皆得應,二心親熟更如何。” (2).指親人和熟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沒親熟,病染沉疴。可憐我四海無家獨自個,怕得工夫肯略來看覷我么?” |
舉目無親 | 【解釋】抬起眼睛,看不見一個親人。比喻單身在外,人地生疏。【出處】唐·薛調《劉無雙傳》:“四海之廣,舉目無親戚,未知托身之所。”【示例】他到得京里,是~的,自然留他住下。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六回【近義詞】無依無靠、孤苦伶仃【反義詞】形影相隨、親密無間【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無依無靠 |
白雲親舍 | 【解釋】親: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話。【出處】《新唐書·狄仁杰傳》:“薦授并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示例】南望~在,故鄉回首凄凄。 ◎清·秋謹《臨江仙·題李藝垣〈慕萊堂集〉》詞【近義詞】白云孤飛【語法】聯合式;作主語;指思念親人 |
思親 | 思親 思親:漢語詞匯 思親:黃杏秀演唱的單曲 思親 (漢語詞匯)思念父母,思念親人 出處 《淮南子·詮言訓》:“故祭祀思親,不求福。” 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親讎 | 親讎 簡體解釋:親人與仇敵。 繁體解釋:親人與仇敵。 出自《新唐書·李安期傳》:“若陛下忘其親讎,曠然受之,惟才是用,塞讒毀路,其誰敢不竭忠以聞上乎?” |
冤親 | 冤親 冤親 指仇人和親人。 五代 守澄:“冤親普攝,凡圣齊收。” |
至親骨肉 | 至親骨肉【解釋】關系最近的親人。【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除是至親骨肉,緩和疼痛日在面前的,用意體察,才看得出來。”【近義詞】至親好友【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
思親 | 思親 思親:漢語詞匯 思親:黃杏秀演唱的單曲 思親 (漢語詞匯)思念父母,思念親人 出處 《淮南子·詮言訓》:“故祭祀思親,不求福。” 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冤親 | 冤親 冤親 指仇人和親人。 五代 守澄:“冤親普攝,凡圣齊收。” |
情親 | 情親 情親是漢語詞匯,指親人或感情親切。 |
所親 | 所親 所親,讀音suǒ qīn,是一個詞語,形容親人;親近的朋友。 |
至親骨肉 | 【解釋】關系最近的親人。【出處】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除是至親骨肉,緩和疼痛日在面前的,用意體察,才看得出來。”【近義詞】至親好友【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
親讎 | 親讎 簡體解釋:親人與仇敵。 繁體解釋:親人與仇敵。 出自《新唐書·李安期傳》:“若陛下忘其親讎,曠然受之,惟才是用,塞讒毀路,其誰敢不竭忠以聞上乎?” |
所親 | 所親 所親,讀音suǒ qīn,是一個詞語,形容親人;親近的朋友。 |
情親 | 情親 情親是漢語詞匯,指親人或感情親切。 |
親誼 | 親誼 親誼是漢語詞匯,拼音是qīnyì,指親人間的情誼。 |
恩不放債 | 恩不放債【解釋】對親人不宜放債。意指免因錢財交往而致發生怨懟。恩,指親人。【出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還咱……正是恩不放債。” |
親誼 | 親誼 親誼是漢語詞匯,拼音是qīnyì,指親人間的情誼。 |
恩不放債 | 【解釋】對親人不宜放債。意指免因錢財交往而致發生怨懟。恩,指親人。【出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還咱……正是恩不放債。” |
中元 | 中元 (中國傳統節日)“中元”即漢族傳統節日“三元”之一。“元”是始、開端的意思,農歷正月為一年之始,故稱元月。古代術數家以第二甲子為“中元”,即農歷七月十五(在廣大南方地區,俗稱“七月半”),這一天是漢族人祭祀亡故親人、緬懷祖先的日子,也是重要的“八節”之一。 中元與上元﹑下元合稱“三元”。上元為正月十五(元宵節),中元為七月十五(中元節),下元為十月十五,只不過下元漸漸被遺忘了。中元節與清明節、宗族、漢人族譜等一道,是作為中國人祖先崇拜的重要體現,支撐著中國兩千年來發展成一個世俗國家、世俗社會,而世界上神崇拜的國家大多都演變成了宗教社會。 中元 (詞語)中元,zhōng yuán,指農歷七月十五日。舊時道觀于此日作齋醮,僧寺作盂蘭盆會,民俗亦有祭祀亡故親人等活動。 |
孤犢觸乳 | 孤犢觸乳【解釋】原意是獨生子因溺愛,助長了驕氣,父母反受其害。后比喻無依無靠的人請求別人的援助。【出處】《后漢書·仇覽傳》注引謝丞《后漢書》:“孤獨觸乳,驕子罵母。”【語法】主謂式;作謂語;比喻無依無靠的人思慕親人 |
河里孩兒岸上娘 | 河里孩兒岸上娘 河里孩兒岸上娘,是漢語詞匯,拼音是hé lǐ hái ér àn shàng niáng,比喻眼看親人受苦而無法搭救的痛苦。 |
孤犢觸乳 | 【解釋】原意是獨生子因溺愛,助長了驕氣,父母反受其害。后比喻無依無靠的人請求別人的援助。【出處】《后漢書·仇覽傳》注引謝丞《后漢書》:“孤獨觸乳,驕子罵母。”【語法】主謂式;作謂語;比喻無依無靠的人思慕親人 |
河裏孩兒岸上娘 | 河里孩兒岸上娘 河里孩兒岸上娘,是漢語詞匯,拼音是hé lǐ hái ér àn shàng niáng,比喻眼看親人受苦而無法搭救的痛苦。 |
一家骨肉 | 一家骨肉 謂全家的親人。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相陵相賊,自其一家骨肉之親,已不能無爾我勝負之意,彼此藩籬之形。” 清 吳蘭馨 《絳蘅秋·設局》:“一家骨肉,說什么年輕。” |
骨肉私情 | 骨肉私情 骨肉私情,是漢語詞匯,讀音是gǔ ròu sī qíng,解釋為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關系。比喻至親之間的深厚感情。 |
枌榆松楸 | 枌榆松楸 枌榆松楸,讀音為fén yú sōng qiū,釋義為謂懷念故鄉,悼念親人,出自《序》。 |
視若路人 | 視若路人【解釋】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與親人或熟人非常疏遠。【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漫然視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敵,敗壞彝倫,滅絕天理。”【示例】~,至饑飽寒溫,無可告語。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
椎牛恨 | 椎牛恨 椎牛恨是漢語詞匯,拼音為zhuī niú hèn,解釋為指親人亡歿,不能奉養的痛苦。 |
河裡孩兒岸上娘 | 河里孩兒岸上娘 河里孩兒岸上娘,是漢語詞匯,拼音是hé lǐ hái ér àn shàng niáng,比喻眼看親人受苦而無法搭救的痛苦。 |
離人 | 離人 (林志炫演唱歌曲)《離人》是林志炫翻唱張學友1998年專輯《不后悔》中的歌曲,收錄在他的2001年專輯《擦聲而過》中。 離人 (漢語詞語)離人是作為古代文人們常用的一個詞語,常代表傷感,指離別的人,形容離開家鄉的人,來表達對家鄉的依依不舍。也指超脫人世;離別的人;離開家園、親人的人;處于離別中的人;遠游之人的妻子。 |
視若路人 | 【解釋】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與親人或熟人非常疏遠。【出處】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漫然視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敵,敗壞彝倫,滅絕天理。”【示例】~,至饑飽寒溫,無可告語。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
離人 | 離人 (林志炫演唱歌曲)《離人》是林志炫翻唱張學友1998年專輯《不后悔》中的歌曲,收錄在他的2001年專輯《擦聲而過》中。 離人 (漢語詞語)離人是作為古代文人們常用的一個詞語,常代表傷感,指離別的人,形容離開家鄉的人,來表達對家鄉的依依不舍。也指超脫人世;離別的人;離開家園、親人的人;處于離別中的人;遠游之人的妻子。 |
亂葬崗子 | 亂葬崗子 luànzànggǎngzǐ ㄌㄨㄢˋㄗㄤˋㄍㄤˇㄗ ◎亂葬崗子luànzànggǎngzi [unmarkedcommongraves;unmarkedburial-mounds]散亂地埋葬尸體的墳崗。也叫“亂墳崗” 無人管理任人埋葬尸首的土岡子。《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他也沒個親人兒,大伙兒就把他埋在那亂葬崗子上咧。” |
出賣 | 出賣 《出賣》是由Radu Mihaileanu執導,Maia Morgenstern主演的劇情片。于1993年上映。講述了Maia Morgenstern飾演的女孩出賣靈魂的故事。 出賣 (詞語解釋)為了功名、利益、權勢等條件,做出有利于敵人的事,背叛了國家和民族,或朋友和親人。 |
伯勞飛燕 | 伯勞飛燕【解釋】借指離別的親人或朋友。【出處】《玉臺新詠·古詞〈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示例】~東西別,忍向江城一笛吹。 ◎郁達夫《別戴某》詩 |
伯勞飛燕 | 【解釋】借指離別的親人或朋友。【出處】《玉臺新詠·古詞〈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示例】~東西別,忍向江城一笛吹。 ◎郁達夫《別戴某》詩 |
出賣 | 出賣 《出賣》是由Radu Mihaileanu執導,Maia Morgenstern主演的劇情片。于1993年上映。講述了Maia Morgenstern飾演的女孩出賣靈魂的故事。 出賣 (詞語解釋)為了功名、利益、權勢等條件,做出有利于敵人的事,背叛了國家和民族,或朋友和親人。 |
亂葬崗子 | 亂葬崗子 luànzànggǎngzǐ ㄌㄨㄢˋㄗㄤˋㄍㄤˇㄗ ◎亂葬崗子luànzànggǎngzi [unmarkedcommongraves;unmarkedburial-mounds]散亂地埋葬尸體的墳崗。也叫“亂墳崗” 無人管理任人埋葬尸首的土岡子。《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他也沒個親人兒,大伙兒就把他埋在那亂葬崗子上咧。” |
終養 | 終養 奉養父母,以終其天年。多指辭官歸家以終養年老親人。 |
東門吳 | 東門吳 東門吳出自《戰國策·秦策三》,后因以“東門吳”為喪失親人而胸懷曠達者的典型。 |
東門吳 | 東門吳 東門吳出自《戰國策·秦策三》,后因以“東門吳”為喪失親人而胸懷曠達者的典型。 |
終養 | 終養 奉養父母,以終其天年。多指辭官歸家以終養年老親人。 |
遺嬰 | 遺嬰 遺嬰,讀音yí yīng,漢語詞語,指死了親人的嬰孩,也指棄嬰。出自唐·孟郊《吊元魯山》。 |
白云青舍 | 白云青舍 [the sight of white clouds reminds that one's parents are returning] 比喻在異鄉思念親人 |
獨生 | 獨生 (漢語詞匯)獨生,是漢語詞匯,讀音dúshēng,解釋為在親人、伙伴死后獨自生存。 |
鈔邏 | 鈔邏 巡邏查問。《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遜 遣親人 韓扁 齎表奉報,還,遇敵於 沔 中,鈔邏得 扁 。” |
命毒 | 命毒 命毒,讀音為mìnɡ dú,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命硬克妨親人。 |
履霜 | 履霜 履霜,漢語詞匯。 拼音:lǚ shuāng 釋義:1、踩踏霜地。2、謂踏霜而知寒冬將至。用以比喻或昭示,事態發展將有產生嚴重后果的可能。3、謂霜降時節懷念親人。4、指《履霜操》。 |
白云篇 | 白云篇 詞語解釋 (1). 漢武帝 《秋風辭》中有“秋風起兮白云飛”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稱帝王的詩作。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致語口號》:“菊有芳兮蘭有秀,從臣誰和《白云篇》?” (2). 晉 隱士 陶潛 《和郭主簿》詩中有“遙遙望白云”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稱隱士之詩。 唐 郎士元 《馮翊西樓》詩:“ 陶令 好文嘗對酒,相招一和《白云篇》。” (3). 南朝 齊 謝朓 《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詩中有“白云在天, 龍門 不見”之句,后因以“白云篇”喻思念親人之作。 明 何景明 《新色寺與諸生留別》詩:“去國已違丹壑志,望鄉空賦《白云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