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葬崗子的讀音 亂葬崗子的意思
亂葬崗子 luànzànggǎngzǐ ㄌㄨㄢˋㄗㄤˋㄍㄤˇㄗ ◎亂葬崗子luànzànggǎngzi [unmarkedcommongraves;unmarkedburial-mounds]散亂地埋葬尸體的墳崗。也叫“亂墳崗” 無人管理任人埋葬尸首的土岡子。《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他也沒個親人兒,大伙兒就把他埋在那亂葬崗子上咧。”
- 亂
- 葬
- 崗
- 子
“亂葬崗子”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uàn zàng gǎng zǐ]
- 漢字注音:
- ㄌㄨㄢˋ ㄗㄤˋ ㄍㄤˇ ㄗˇ
- 簡繁字形:
- 亂葬崗子
- 是否常用:
- 否
“亂葬崗子”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亂葬崗子 luànzànggǎngzi
[unmarked common graves; unmarked burial-mounds] 散亂地埋葬尸體的墳崗。也叫“亂墳崗”
辭典解釋
亂葬崗子 luàn zàng gāng zi ㄌㄨㄢˋ ㄗㄤˋ ㄍㄤ ˙ㄗ 埋葬無主尸骨的墓地。《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他也沒個親人兒,大伙兒就把他埋在那亂葬崗子上咧。」也作「亂葬崗」。
網絡解釋
亂葬崗子
luànzànggǎngzǐ
ㄌㄨㄢˋㄗㄤˋㄍㄤˇㄗ
◎亂葬崗子luànzànggǎngzi
[unmarkedcommongraves;unmarkedburial-mounds]散亂地埋葬尸體的墳崗。也叫“亂墳崗”
無人管理任人埋葬尸首的土岡子。《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他也沒個親人兒,大伙兒就把他埋在那亂葬崗子上咧。”
“亂葬崗子”的單字解釋
【亂】:1.“亂”的繁體字。2.無條理秩序的:“亂兵”﹑“混亂”﹑“快刀斬亂麻”。3.煩雜、不安寧:“心緒煩亂”。南朝宋?鮑照《採菱歌七首之三》:“愁心不可盪,春思亂如麻。”4.動盪、不安定:“亂邦”。《詩經?周南?關雎?序》:“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5.有秩序、能治理的。《書經?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6.叛變、造反的行為:“平亂”。《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傳》:“於是楚戍卒陳勝、吳廣等乃作亂。”7.古代樂曲的最後一章。《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8.混淆:“以假亂真”。《後漢書?卷十一?劉盆子傳》:“恐其眾與莽兵亂,乃皆朱其眉以相識別。”9.破壞、改變:“搗亂”。《論語?衛靈公》:“小不忍則亂大謀。”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常。”10.男女發生不正當的行為:“淫亂”。《史記?卷一一○?匈奴傳》:“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11.任意、隨便:“亂來”、“亂跑”、“亂說話”。12.很、非常:“亂沒原則”、“亂有意思的。”
【葬】:泛指依照風俗習慣用其他方法處理死者遺體:火葬。海葬。
【崗】:[gǎng]1.崗位;崗哨。張一弓《山村詩人》十七:“‘站住’她娘喊叫著,從對面菜地的小草庵裏鑽了出來。原來她站著暗崗。”如:站崗;門崗。2.見“崗子”。[gāng]同“岡”。山脊;山嶺。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亂葬崗子”的相關詞語
* 亂葬崗子的讀音是:luàn zàng gǎng zǐ,亂葬崗子的意思:亂葬崗子 luànzànggǎngzǐ ㄌㄨㄢˋㄗㄤˋㄍㄤˇㄗ ◎亂葬崗子luànzànggǎngzi [unmarkedcommongraves;unmarkedburial-mounds]散亂地埋葬尸體的墳崗。也叫“亂墳崗” 無人管理任人埋葬尸首的土岡子。《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他也沒個親人兒,大伙兒就把他埋在那亂葬崗子上咧。”
基本解釋
亂葬崗子 luànzànggǎngzi
[unmarked common graves; unmarked burial-mounds] 散亂地埋葬尸體的墳崗。也叫“亂墳崗”
辭典解釋
亂葬崗子 luàn zàng gāng zi ㄌㄨㄢˋ ㄗㄤˋ ㄍㄤ ˙ㄗ埋葬無主尸骨的墓地。《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他也沒個親人兒,大伙兒就把他埋在那亂葬崗子上咧。」也作「亂葬崗」。
亂葬崗子
luànzànggǎngzǐㄌㄨㄢˋㄗㄤˋㄍㄤˇㄗ
◎亂葬崗子luànzànggǎngzi
[unmarkedcommongraves;unmarkedburial-mounds]散亂地埋葬尸體的墳崗。也叫“亂墳崗”
無人管理任人埋葬尸首的土岡子。《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他也沒個親人兒,大伙兒就把他埋在那亂葬崗子上咧。”
【亂】:1.“亂”的繁體字。2.無條理秩序的:“亂兵”﹑“混亂”﹑“快刀斬亂麻”。3.煩雜、不安寧:“心緒煩亂”。南朝宋?鮑照《採菱歌七首之三》:“愁心不可盪,春思亂如麻。”4.動盪、不安定:“亂邦”。《詩經?周南?關雎?序》:“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5.有秩序、能治理的。《書經?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6.叛變、造反的行為:“平亂”。《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傳》:“於是楚戍卒陳勝、吳廣等乃作亂。”7.古代樂曲的最後一章。《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8.混淆:“以假亂真”。《後漢書?卷十一?劉盆子傳》:“恐其眾與莽兵亂,乃皆朱其眉以相識別。”9.破壞、改變:“搗亂”。《論語?衛靈公》:“小不忍則亂大謀。”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常。”10.男女發生不正當的行為:“淫亂”。《史記?卷一一○?匈奴傳》:“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11.任意、隨便:“亂來”、“亂跑”、“亂說話”。12.很、非常:“亂沒原則”、“亂有意思的。”
【葬】:泛指依照風俗習慣用其他方法處理死者遺體:火葬。海葬。
【崗】:[gǎng]1.崗位;崗哨。張一弓《山村詩人》十七:“‘站住’她娘喊叫著,從對面菜地的小草庵裏鑽了出來。原來她站著暗崗。”如:站崗;門崗。2.見“崗子”。[gāng]同“岡”。山脊;山嶺。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