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字的詞語大全
四個字的詞語大全:1. 安詳;2. 奢華;3. 真誠;4. 克制;5. 謹慎;6. 高傲;7. 理智;8. 活力;9. 善良;10. 沉默;11. 熱情;12. 謙虛;13. 勇敢;14. 幸福;15. 美麗;16. 優雅;17. 卓越;18. 靈動;19. 堅強;20. 大氣
四個字的詞語大全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大全 | 大全 大全,拼音dà quán,道家哲學概念,指形容事物的所有部分,道的別稱。 |
導引大全 | 辭典解釋導引大全 dǎo yǐn dà quán 導引使用者搜尋事物的工具。「大全」指其功能強大,無所不包的意思。 如:「國際觀光旅游導引大全」、「國家考試導引大全」。 |
大全張 | 辭典解釋大全張 dà quán zhāng 印制郵票時,將多枚郵票合印于一大張紙上,稱為「大全張」。一般可分印刷全張與發售全張,其主要為適應印刷設備、配合紙張大小及郵票幅度,并因保管或計算便利。 |
拔地搖山 | 拔地搖山【解釋】翻動大地,搖撼山岳。形容聲勢極大。【出處】《英烈傳》第四十九回:“烏龍鎮上駐不赤龍舟,攪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搖山。”【近義詞】地動山搖【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聲勢極大 |
拔地搖山 | 【解釋】翻動大地,搖撼山岳。形容聲勢極大。【出處】《英烈傳》第四十九回:“烏龍鎮上駐不赤龍舟,攪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搖山。”【近義詞】地動山搖【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聲勢極大 |
高啟 | 高啟 (元末明初著名詩人)高啟(1336-1373),漢族,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字季迪,號槎軒,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高啟才華高逸,學問淵博,能文,尤精于詩,與劉基、宋濂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初唐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力辭不受。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著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高啟 (漢語詞匯)“高啟”即是指價位持續停留在較高的位置不落,且有再升高的可能,中性詞,此詞常用于金融、股票業。物價類。與“高企”同義。 |
烏魯木齊 | 烏魯木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通稱“烏市”,舊稱迪化,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全疆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全市面積為14216.3平方公里,轄7區1縣,2017年末戶籍人口為222萬。 烏魯木齊地處中國西北,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亞歐大陸腹地,毗鄰中亞各國,有“亞心之都”的稱呼。烏魯木齊市現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是世界上最內陸、距離海洋和海岸線最遠的大型城市(2500公里)。 烏魯木齊最初因清朝在新疆駐軍而發展起來的一座城市,1763年清乾隆擴建筑城,改稱迪化。1884年迪化為新疆省省會,從此成為全疆的政治中心。1954年迪化改稱“烏魯木齊”,蒙古語里意為“優美的牧場” 烏魯木齊是中國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 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12月,入選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
烏魯木齊 | 烏魯木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通稱“烏市”,舊稱迪化,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全疆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全市面積為14216.3平方公里,轄7區1縣,2017年末戶籍人口為222萬。 烏魯木齊地處中國西北,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亞歐大陸腹地,毗鄰中亞各國,有“亞心之都”的稱呼。烏魯木齊市現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是世界上最內陸、距離海洋和海岸線最遠的大型城市(2500公里)。 烏魯木齊最初因清朝在新疆駐軍而發展起來的一座城市,1763年清乾隆擴建筑城,改稱迪化。1884年迪化為新疆省省會,從此成為全疆的政治中心。1954年迪化改稱“烏魯木齊”,蒙古語里意為“優美的牧場” 烏魯木齊是中國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 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12月,入選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
南京長江大橋 |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位于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乃至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 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東部地區交通的關鍵節點,上層為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并行,兩側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連通104國道、312國道等跨江公路,是溝通南京江北新區與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層為雙軌復線鐵路橋寬14米、全長6772米,連接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干線,是國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脈。大橋由正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正橋9墩10跨,長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凈空寬度120米,橋下通航凈空高度為設計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過5000噸級海輪。 長江大橋是南京的標志性建筑、江蘇的文化符號、共和國的輝煌,也是中國著名景點,被列為新金陵四十八景。從1970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600多個外國代表團,來此觀覽的國內外游客更是難以計數。長江大橋建設8年,耗資達2.8758億人民幣,耗用38.41萬立方米混凝土、6.65萬噸鋼材。1960年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2014年7月入選不可移動文物,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南京長江大橋于2016年10月28日22點整全封閉維修,歷時27個月。 |
二十四孝 |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于后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干寶的《搜神記》卷十一收錄三則鯉魚自動破冰彈跳的故事,主角有王祥、王延、楚僚等三人。敦煌藏經洞發現的佛教變文《二十四孝押座文》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二十四孝”作品。南宋時期的畫家趙子固有“二十四孝書畫合璧”一圖。元代學者謝應芳在《龜巢集·二十四孝贊》序中說的:“常州王達善所贊《二十四孝》,以《孝經》一章冠于編首。”清代吳正修作《二十四孝鼓詞》:“論起這二十四孝,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二十四孝》之后,相繼又出現《日記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勸孝書籍。 楊伯峻在《經書淺談》考證說:“元代郭守正將24位古人孝道的事輯錄成書,由王克孝繪成《二十四孝圖》流傳世間;清末,張之洞等人將之擴編至《百孝圖說》。應園先生邀請為其86歲父親慶壽,陳少梅完全依照元代王克孝《二十四孝圖》內容繪制了《二十四孝圖》卷,與之相比,徐操創作的《二十四孝史》則更具個性化。” |
抗震 | 抗震 內容提要 從事工程建設的朋友們,接觸最多也最必要的資料就是標準規范。截止到2005年現行各項工程建設標準、規范、規程1162項。其中:強制性條文3項、工程建設國家標準311項、城鎮建設工程行業標準102項、建筑工程行業標準143項、建設工業產品標準334項、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175項、工程項目建設標準94項。 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又出現了:大全或匯編中的1本或幾本標準規范如被廢止或修訂,讀者不得不重新購買,也就意味著重復購買。同時,限于篇幅,無論“大全”或是“匯編”,因其采用簡單的合訂方式,對讀者正正需要的專業標準條文,都不可能做到“全”、“匯”。比如涉及“工程抗震”的標準規范有約400個,把這400個標準規范合訂起來?如此龐大,太不現實。實際上,某標準規范中提及的抗震內容興許只有1條!查找這1條可真是浩淼工程。并且除此以外的內容都不需要關心,更無需購買。那么,能否有這么1本書:更全?更蔳?更便宜?更適時?查找條文更方便? 于是,它就呈現在您面前了。沒錯,您現在翻閱的正是這么1本工具書!它按照標準號列示編排目標,按照漢語拼音列示索引,您只要對所需的標準規范范圍稍有印象,即可方便查找。 |
讀賣新聞 | 讀賣新聞 (讀賣新聞)《讀賣新聞》(日文:よみうりしんぶん,英文:Yomiuri Shinbun)是日本的一家全國性報紙,具有相當的影響力。1874年11月2日在東京創刊。1924年時合并《九州日報》、《山陰新聞》等九家中小型報紙,自此由原來的地方性晚報一躍成為全國性大報紙。政治立場傾向親美保守派。2003年時每日發行量已超過1400萬份,排行全世界日報發行量第一名,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在讀賣新聞集團內有以讀賣巨人軍、中央公論社、日本電視臺、讀賣電視臺為首的許多子公司。 |
土姓 | 土姓 古時因土賜姓,即以生地﹑居處或封地的地名為姓,以顯揚之。 后土后土皇地祇,又稱地母元君、尊稱后土娘娘。源于母系社會自然崇拜中的土地與女性崇拜。全稱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陰陽,滋萬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相傳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后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臺,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明嘉靖丙辰歲秋重刻的后土祠廟像圖,有“后土皇地祇”之言,直稱后土為皇。“后土”之稱始于春秋,其身份、來歷有人名、官名、神名等不同說法。漢代列入皇朝祀典,為歷代帝王所沿襲。宋徽宗封后土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宋史·本紀》卷二二)宋代時,道教列為“四御”尊神之一。南宋呂元素《道門定制》卷二注:“后土即朝廷祀皇地祗于方止是也。王者所尊合上帝為天父地母焉。”元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抵”稱:“為陰地者,五方相乘,五氣凝結,負載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陽地陰,天公地母也。《世略》所謂:土者,乃天地初判黃土也,故謂土母焉。” |
躐躋 | 躐躋 謂越級上升 詞語解釋 宋 陸游 《轉太中大夫謝表》:“恩書馳驛,躐躋四品之崇。”《明史·金獻民傳》:“ 全 等足不履行陣而坐論首功,身不隸公家而躐躋顯秩。”《續資治通鑒·宋理宗開慶元年》:“ 章鑒 高鑄 嘗與 丁大全 同官,傾心附麗,躐躋要途。” |
涯量 | 涯量 yá liàng 涯量 限度;限量。 宋 岳飛 《奏辭開府第三札子》:“臣奮跡羈單,被恩優腆,使臣終身只守此官已逾涯量,豈可分外更冒顯榮,遂速顛隮。”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雍也篇三一》:“但既云薄云眾,則自是無有涯量。”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十一章:“則全地聰明睿智之士,日盡其心思才力以思創新,其新理、新器、新術日出而無可涯量,精奇而不可思議。” |
躐躋 | 躐躋 謂越級上升 詞語解釋 宋 陸游 《轉太中大夫謝表》:“恩書馳驛,躐躋四品之崇。”《明史·金獻民傳》:“ 全 等足不履行陣而坐論首功,身不隸公家而躐躋顯秩。”《續資治通鑒·宋理宗開慶元年》:“ 章鑒 高鑄 嘗與 丁大全 同官,傾心附麗,躐躋要途。” |
查士丁尼一世 | 查士丁尼一世 查士丁尼一世(又譯優士丁尼一世,拉丁語:Iustinianus I;希臘語:Ιουστινιαν??;約482年-565年11月14日),東羅馬帝國皇帝(527-565),史稱查士丁尼大帝(英語:Justinian the Great)。 查士丁尼一世早年輔佐叔父查士丁一世。即位后,在內政方面,編纂出歐洲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法典《國法大全》;鎮壓尼卡起義(532);改革行政,加強中央集權;干預宗教事務,迫害阿里烏斯派等異端;興建圣索菲亞大教堂。對外,在東部與薩珊波斯作戰,在西部以名將貝利撒留等大舉擴張,先后征服北非汪達爾王國(533-534)、意大利東哥特王國(535-554),還進攻西哥特王國并占領西班牙南部(552前后)。晚年潛心神學,死后不久帝國在西方的領土便相繼喪失。 他的統治期一般被看作是東羅馬帝國由古典時期希臘化的的重要過渡期,其本人也被稱為“最后一位偉大的羅馬皇帝”。 (概述內圖片:拉韋納圣維塔萊教堂后堂鑲嵌畫局部) |
方岳 | 方岳 (南宋祁門詩人)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字元善,號秋崖,又號菊田。徽州祁門(今屬安徽)人,一說臺州寧海(今屬浙江)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經明行修,隱居不仕,以詩名世。有《深雪偶談》。全宋詩詩文不用古律而以意為之。有《秋崖集》。 方岳 (詞語“方岳”)方岳是漢語詞匯,拼音fāng yuè,出自《書·周官》。 |
集說 | 集說 【拼音】jí shuō 【注音】 【條目】集說(集說) 【引證解釋】匯集對某一古籍的諸家解說,斷以己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禮三·禮記正義》:“自 明 永樂 中敕修《禮記大全》,始廢 鄭 注,改用 陳澔 集說。” |
朱熹 | 朱熹 (南宋理學家)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后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
優柔饜飫 | 優柔饜飫【解釋】比喻為學之從容求索,深入體味。亦作“優柔厭飫”。【出處】語出晉·杜預《〈春秋左傳集解〉序》:“優而柔之,使自求之;饜而飫之,使自趨之。”【示例】如此然后求諸四君子之全書,沉潛反覆,~,以致其博而反諸約焉。 ◎清·戴名世《〈四書朱子大全〉序》 |
絲料 | 絲料 絲料是元對漢民所征的戶稅。包括納官正絲和五戶絲兩部分。絲料制度始于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 所定稅制以地、戶、丁為征收對象,其中戶稅征絲料,規定按各路 (路為宋元時的行政區劃,相當于省一級) 所出本色絲線,每2戶出絲1斤,納入官府,名系官絲。5戶出絲1斤,納入封君,名五戶絲。世祖時,重定戶籍科差條例,“其法:每戶科絲二十二兩四錢,二戶計算絲二斤一十二兩八錢,其二斤即系納官正絲,內正絲、色絲各半,外將每戶剩余六兩四錢攢至五戶滿二斤數目,付本位下支用。” (《秋澗先生大全集》)卷八《中堂紀事》上)這是就絲銀全科戶而言,實際征收時,還要按戶等,分別稅率征收,稅額亦不斷增加。 |
方嶽 | 方岳 (南宋祁門詩人)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字元善,號秋崖,又號菊田。徽州祁門(今屬安徽)人,一說臺州寧海(今屬浙江)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經明行修,隱居不仕,以詩名世。有《深雪偶談》。全宋詩詩文不用古律而以意為之。有《秋崖集》。 方岳 (詞語“方岳”)方岳是漢語詞匯,拼音fāng yuè,出自《書·周官》。 |
發覆 | 1.揭除蔽障。語出《莊子.田子方》:"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
集說 | 集說 【拼音】jí shuō 【注音】ㄐㄧˊ ㄕㄨㄛ 【條目】集說(集說) 【引證解釋】匯集對某一古籍的諸家解說,斷以己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禮三·禮記正義》:“自 明 永樂 中敕修《禮記大全》,始廢 鄭 注,改用 陳澔 集說。” |
絲料 | 絲料 絲料是元對漢民所征的戶稅。包括納官正絲和五戶絲兩部分。絲料制度始于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 所定稅制以地、戶、丁為征收對象,其中戶稅征絲料,規定按各路 (路為宋元時的行政區劃,相當于省一級) 所出本色絲線,每2戶出絲1斤,納入官府,名系官絲。5戶出絲1斤,納入封君,名五戶絲。世祖時,重定戶籍科差條例,“其法:每戶科絲二十二兩四錢,二戶計算絲二斤一十二兩八錢,其二斤即系納官正絲,內正絲、色絲各半,外將每戶剩余六兩四錢攢至五戶滿二斤數目,付本位下支用。” (《秋澗先生大全集》)卷八《中堂紀事》上)這是就絲銀全科戶而言,實際征收時,還要按戶等,分別稅率征收,稅額亦不斷增加。 |
優柔饜飫 | 【解釋】比喻為學之從容求索,深入體味。亦作“優柔厭飫”。【出處】語出晉·杜預《〈春秋左傳集解〉序》:“優而柔之,使自求之;饜而飫之,使自趨之。”【示例】如此然后求諸四君子之全書,沉潛反復,~,以致其博而反諸約焉。 ◎清·戴名世《〈四書朱子大全〉序》 |
查士丁尼 | (justinianus,483-565)東羅馬帝國皇帝。在位時,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征服北非汪達爾王國、意大利東哥特王國,領土擴大。下令纂成《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總稱《國法大全》),為羅馬法的重要典籍,對后世法律影響很大。 |
蟠天際地 | 蟠天際地【解釋】謂從天到地無所不在。亦用以形容氣勢博大。語本《莊子·刻意》:“精神四達並流,無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 成玄英 疏:“下蟠薄於厚地,上際逮於玄天。”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衛靈公篇十七》:“豈如 雙峰 ( 饒泰 )所云‘蟠天際地,何待人弘’也哉?” 清 龔自珍 《京師春盡夕吳舍人》詩:“蟠天際地能幾時,萬恨沈埋向誰咎?”亦省作“ 蟠際 ”。 元 柳貫 《過大野澤》詩:“渟涵就深廣,蟠際渺西東。” |
金賽性學報告 | 辭典解釋金賽性學報告 jīn sài xìng xué bào gào 書名。美國瓊.瑞妮絲(June M. Reinisch, Ph.D. )?與露絲.畢思理(Ruth Beasley,M.L.S. )?共同撰寫。內容包括性學大師金賽博士生前的私人訪談資料,以及研究所四十多年龐大的研究資料。特色是將民眾可能產生的疑問以問答方式呈現。中文版共分為三大冊:親密關系篇、身心發展篇、衛生保健篇。是一本屬于現代人的性知識大全。 |
蟠天際地 | 【解釋】謂從天到地無所不在。亦用以形容氣勢博大。語本《莊子·刻意》:“精神四達并流,無所不極,上際于天,下蟠于地。” 成玄英 疏:“下蟠薄于厚地,上際逮于玄天。”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衛靈公篇十七》:“豈如 雙峰 ( 饒泰 )所云‘蟠天際地,何待人弘’也哉?” 清 龔自珍 《京師春盡夕吳舍人》詩:“蟠天際地能幾時,萬恨沈埋向誰咎?”亦省作“ 蟠際 ”。 元 柳貫 《過大野澤》詩:“渟涵就深廣,蟠際渺西東。” |
哪吒 | 哪吒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哪吒( nézhā),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道教護法神。哪吒信仰興盛于道教與民間信仰。 在道教的頭銜為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俗稱太子爺、三太子。 對于其角色的記載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活躍于明代古典小說《西游記》、《封神演義》(《封神榜》)等多部文學作品中。 |
進身之階 | 進身之階【解釋】進身:上升;階:臺階。使身體能夠上升的階梯。舊指借以提拔升遷的門路。【出處】元·胡柢遹《紫山大全集·禮論》:“殊不察自即位以來,所聞之言無大利害,適足以為口舌者進身之階,虛失待大臣之體,瀆上下之分。”【示例】此行倘有~,必當舉薦吾兄。(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 |
進身之階 | 【解釋】進身:上升;階:臺階。使身體能夠上升的階梯。舊指借以提拔升遷的門路。【出處】元·胡柢遹《紫山大全集·禮論》:“殊不察自即位以來,所聞之言無大利害,適足以為口舌者進身之階,虛失待大臣之體,瀆上下之分。”【示例】此行倘有~,必當舉薦吾兄。(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 |
觸目警心 | 觸目警心【解釋】看到某種情況,心中引起警覺。【出處】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第六章一》:“如為子而必誠于孝,觸目警心,自有許多痛癢相關處。”【示例】貴友既著有《醒迷文》,俟寄到時明歲開設學堂,可鈔貼各鄉鎮講堂,以便教習隨時講解,俾學生~。 ◎《掃為帚》第二四回 |
繼病 | 繼病 繼病 ,病證名。出《證治準繩·幼科》。又名交乳、交奶、鬾病、被鬾、中鬾。由“鬾乳”或乳食停滯所致的營養不良性疾病。《古今醫統大全》:“懷孕乳兒,致令黃瘦,腹大腳軟,名曰鬾病。”《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其候精神不爽,身體痿痹,骨軟發落。”治宜先用保和湯消乳積,再用龍膽瀉肝湯清熱,繼用異功散或參苓白術散以健脾胃。 |
取境 | 取境 取境,讀音qǔ jìng,漢語詞匯,意思是因客觀事物的作用而產生某種意境。 出自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六》:“好色惡臭之不當前,人則無所好而無所惡。意則起念於此,而取境於彼。心則固有焉而不待起,受境而非取境。” |
脩慝 | 脩慝 脩慝 謂改正過錯。 明 劉基 《醒齋銘序》:“ 劉基 聞而喜其善脩慝也,故為之銘,使揭于楣且以堅其志。”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第九章五》:“子曰:‘攻其惡,無攻人之惡。’要為脩慝者言之爾。” |
河魨 | 河魨 ①《河魨》是宋代詩人華岳的作品之一。 ②最毒的魚——紅海和印度洋一太平洋地區的河魨有一種致命毒素,屬最有威力的非蛋白質毒素中的一種,這種毒素存在于魚的卵巢、血液、肺、小腸及皮膚里,0.1克就足以在20分鐘內毒死一個成年人。發現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熱帶海里的石魚具最大的毒腺,它的鰭的脊骨含有毒素,人只要一碰就會喪命。———來自《吉尼斯世界之最大全》 |
繼病 | 繼病 繼病 ,病證名。出《證治準繩·幼科》。又名交乳、交奶、鬾病、被鬾、中鬾。由“鬾乳”或乳食停滯所致的營養不良性疾病。《古今醫統大全》:“懷孕乳兒,致令黃瘦,腹大腳軟,名曰鬾病。”《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其候精神不爽,身體痿痹,骨軟發落。”治宜先用保和湯消乳積,再用龍膽瀉肝湯清熱,繼用異功散或參苓白術散以健脾胃。 |
揜蓋 | 揜蓋 yǎn gài 掩蓋。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第六章六》:“況乎欺之為義,謂因其弱而陵奪之,非揜蓋和哄之謂。” |
僂羅 | 僂羅 lóuluó 僂羅(僂羅|僂儸) (1).干練,伶俐,機靈。《敦煌曲子詞·定風波》:“功(攻)書學劍能幾何,爭如沙塞騁僂儸。”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五:“《五代史》: 漢 劉銖 惡 史肇弘 、 楊邠 。於是 李業 譖二人於帝而殺之。 銖 喜謂 業 曰:‘君可謂僂羅兒矣。’僂羅,俗言猾也。 歐 史間書俗語甚奇。”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一折:“他那里精神一掇顯僂羅,他那里尖著舌語剌剌,我這里掩著面笑呵呵。”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辨證》:“俗云僂儸,演義謂干辦集事之稱。《篇海》訓儸字曰健而不德,據是二說,皆狡猾能事意也。” (2).嘍啰。舊稱強盜或綠林頭領的部眾。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遂喚幾個小僂儸,傳令眾攛掇。”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一折:“有我八拜交的哥哥 晁蓋 知某有難,領僂儸下山。”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陽貨篇七》:“盜賊之有渠帥,有僂儸,一般底尊卑之序,也恰像個禮。” (3).象聲詞。形容言語不清,難懂。 清 趙翼 《閩言》詩:“滿耳啾啁不辨何,近來漸解說僂羅。始知 公冶 非神技,只為聽他鳥語多。”按,《北史·王昕傳》:“嘗有 鮮卑 聚語, 崔昂 戲問 昕 曰:‘頗解此否?’ 昕 曰:‘樓羅,樓羅,實自難解。’”此“樓羅”正與“僂羅”用法同,蓋擬聲也。 |
獵徒 | 獵徒 磨鐵中文網簽約都市作品。《獵徒》為網站作者朽木可雕所著虛構作品,不涉及任何真實人物、 事件等,請勿將杜撰作品與現實掛鉤,作品中的觀點和立場與 2345小說大全的立場無關,本站只為廣大書友提供電子閱讀平臺 。 |
觸目警心 | 【解釋】看到某種情況,心中引起警覺。【出處】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第六章一》:“如為子而必誠于孝,觸目警心,自有許多痛癢相關處。”【示例】貴友既著有《醒迷文》,俟寄到時明歲開設學堂,可鈔貼各鄉鎮講堂,以便教習隨時講解,俾學生~。 ◎《掃為帚》第二四回 |
獵徒 | 獵徒 磨鐵中文網簽約都市作品。《獵徒》為網站作者朽木可雕所著虛構作品,不涉及任何真實人物、 事件等,請勿將杜撰作品與現實掛鉤,作品中的觀點和立場與 2345小說大全的立場無關,本站只為廣大書友提供電子閱讀平臺 。 |
矩誨 | 辭典解釋矩誨 jǔ huì 語本《孟子.告子上》:「大匠誨人,必以規矩。」比喻用規矩法度去教誨人。 明.胡繼宗《書言故事大全.卷六.談論類.矩誨》:「矩誨,與尊長先生簡,云不聆矩誨。」 |
僂羅 | 僂羅 lóuluó 僂羅(僂羅|僂?) (1).干練,伶俐,機靈。《敦煌曲子詞·定風波》:“功(攻)書學劍能幾何,爭如沙塞騁僂?。”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五:“《五代史》: 漢 劉銖 惡 史肇弘 、 楊邠 。于是 李業 譖二人于帝而殺之。 銖 喜謂 業 曰:‘君可謂僂羅兒矣。’僂羅,俗言猾也。 歐 史間書俗語甚奇。”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一折:“他那里精神一掇顯僂羅,他那里尖著舌語剌剌,我這里掩著面笑呵呵。”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辨證》:“俗云僂?,演義謂干辦集事之稱。《篇海》訓?字曰健而不德,據是二說,皆狡猾能事意也。” (2).嘍啰。舊稱強盜或綠林頭領的部眾。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遂喚幾個小僂?,傳令眾攛掇。”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一折:“有我八拜交的哥哥 晁蓋 知某有難,領僂?下山。”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陽貨篇七》:“盜賊之有渠帥,有僂?,一般底尊卑之序,也恰像個禮。” (3).象聲詞。形容言語不清,難懂。 清 趙翼 《閩言》詩:“滿耳啾啁不辨何,近來漸解說僂羅。始知 公冶 非神技,只為聽他鳥語多。”按,《北史·王昕傳》:“嘗有 鮮卑 聚語, 崔昂 戲問 昕 曰:‘頗解此否?’ 昕 曰:‘樓羅,樓羅,實自難解。’”此“樓羅”正與“僂羅”用法同,蓋擬聲也。 |
揜蓋 | 揜蓋 yǎn gài 掩蓋。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第六章六》:“況乎欺之為義,謂因其弱而陵奪之,非揜蓋和哄之謂。” |
體現 | 體現 體現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tǐ xiàn,意思是指某種性質或現象通過某一事物具體表現出來,出自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一章十五》。 |
雨師 | 雨師 (中國神話傳說中掌管雨的神仙)雨師又稱萍翳、玄冥等。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是掌管雨的神;也是道教俗神,認為是畢星,即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共有8顆星,屬金牛座。后有雨師為商羊或赤松子二說。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云雨師神,商羊是也。 |
輕爽 | 輕爽 qīnɡ shuǎnɡ (輕爽) 輕松爽快。 清 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先進篇十一》:“ 莊子 直恁說得輕爽快利,風流脫灑。” 浩然 《艷陽天》第六六章:“姑娘一身輕爽地回到屋里。” |
體現 | 體現 體現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tǐ xiàn,意思是指某種性質或現象通過某一事物具體表現出來,出自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一章十五》。 |
雨師 | 雨師 (中國神話傳說中掌管雨的神仙)雨師又稱萍翳、玄冥等。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是掌管雨的神;也是道教俗神,認為是畢星,即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共有8顆星,屬金牛座。后有雨師為商羊或赤松子二說。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云雨師神,商羊是也。 |
輕爽 | 輕爽 qīnɡ shuǎnɡ (輕爽) 輕松爽快。 清 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先進篇十一》:“ 莊子 直恁說得輕爽快利,風流脫灑。” 浩然 《艷陽天》第六六章:“姑娘一身輕爽地回到屋里。” |
晨秦暮楚 | 晨秦暮楚【解釋】猶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復無常。【出處】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孟子·公丑下二》:“乃游士之失守者,唯恐不得為臣而蚤定臣禮,于是晨秦暮楚,無國而不為臣,無君而非其君。” |
憃拙 | 憃拙 愚笨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公冶長篇六》:“又如 王莽 於 漢 ,也只乘著時勢莽撞,那一事是心坎中流出的作用,后來所以一倍憃拙可笑。” |
調經 | 調經 治療學術語。指治療月經病的法則。《婦人大全良方》卷一:“凡醫婦人,先須調經,故以為初。”如因先病而后經不調者,當先治病,病愈則經自調;若因經不調而后生病者,必先調經,經調則病自愈。 |
肥甘輕暖 | 肥甘輕暖【解釋】指生活優裕。【出處】語出《孟子·梁惠王上》:“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示例】如梁襄王,算定天下不能一,便只向~中了一生。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孟子·梁惠王上篇十四》 |
戇鄙 | 戇鄙 戇鄙(戇鄙) gàng bǐ 詞語解釋 愚昧粗俗。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鄉黨篇三》:“衣草木,食藜藿,則氣必戇鄙。” |
浸令 | 浸令 jìn lìng 浸令 即使;假使。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雍也篇三一》:“但既云博云眾,則自是無有涯量。浸令能濟萬人,可謂眾矣,而萬人之外,豈便見得不如此萬人者之當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