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長江大橋的讀音 南京長江大橋的意思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位于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乃至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 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東部地區交通的關鍵節點,上層為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并行,兩側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連通104國道、312國道等跨江公路,是溝通南京江北新區與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層為雙軌復線鐵路橋寬14米、全長6772米,連接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干線,是國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脈。大橋由正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正橋9墩10跨,長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凈空寬度120米,橋下通航凈空高度為設計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過5000噸級海輪。 長江大橋是南京的標志性建筑、江蘇的文化符號、共和國的輝煌,也是中國著名景點,被列為新金陵四十八景。從1970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600多個外國代表團,來此觀覽的國內外游客更是難以計數。長江大橋建設8年,耗資達2.8758億人民幣,耗用38.41萬立方米混凝土、6.65萬噸鋼材。1960年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2014年7月入選不可移動文物,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南京長江大橋于2016年10月28日22點整全封閉維修,歷時27個月。
- 南
- 京
- 長
- 江
- 大
- 橋
“南京長江大橋”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nán jīng cháng jiāng dà qiáo]
- 漢字注音:
- ㄋㄢˊ ㄐㄧㄥ ㄔㄤˊ ㄐㄧㄤ ㄉㄚˋ ㄑㄧㄠˊ
- 簡繁字形:
- 南京長江大橋
- 是否常用:
- 否
“南京長江大橋”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在江蘇省南京市下關與浦口之間。跨越長江的鐵路、公路兩用雙層鋼桁架梁橋。上層為公路橋,車行道寬15米,兩側人行道各寬225米;下層為雙線鐵路橋。正橋十孔,共長1577米,連同兩端引橋總長:公路橋4589米,鐵路橋6772米。正橋兩端各有一對高達70米的橋頭堡。1968年底建成通車,將原津浦、滬寧兩鐵路連接為京滬鐵路。
網絡解釋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位于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乃至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
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東部地區交通的關鍵節點,上層為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并行,兩側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連通104國道、312國道等跨江公路,是溝通南京江北新區與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層為雙軌復線鐵路橋寬14米、全長6772米,連接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干線,是國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脈。大橋由正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正橋9墩10跨,長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凈空寬度120米,橋下通航凈空高度為設計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過5000噸級海輪。
長江大橋是南京的標志性建筑、江蘇的文化符號、共和國的輝煌,也是中國著名景點,被列為新金陵四十八景。從1970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600多個外國代表團,來此觀覽的國內外游客更是難以計數。長江大橋建設8年,耗資達2.8758億人民幣,耗用38.41萬立方米混凝土、6.65萬噸鋼材。1960年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2014年7月入選不可移動文物,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南京長江大橋于2016年10月28日22點整全封閉維修,歷時27個月。
“南京長江大橋”的單字解釋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
【京】:1.國家的首都:京城。京都。2.北京的簡稱:京廣線。3.京族。4.古代數目。指一千萬。
【長】:[cháng]1.兩點之間的距離大(跟“短”相對)。a)指空間:這條路很長。長長的柳條垂到地面。b)指時間:長壽。夏季晝長夜短。2.長度:南京長江大橋氣勢雄偉,鐵路橋全長6772米。3.長處:特長。取長補短。一技之長。4.(對某事)做得特別好:他長于寫作。5.(舊讀zhàng)多余;剩余:長物。6.姓。[zhǎng]1.領導人:部長。校長。鄉長。首長。2.生:長銹。山上長滿了青翠的樹木。3.生長;成長:楊樹長得快。這孩子長得真胖。4.增進;增加:長見識。長力氣。吃一塹,長一智。
【江】:1.大河:長江。珠江。黑龍江。2.(Jiāng)指長江:江漢。江淮。江南。江左。3.姓。
“南京長江大橋”的相關詞語
* 南京長江大橋的讀音是:nán jīng cháng jiāng dà qiáo,南京長江大橋的意思: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位于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乃至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 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東部地區交通的關鍵節點,上層為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并行,兩側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連通104國道、312國道等跨江公路,是溝通南京江北新區與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層為雙軌復線鐵路橋寬14米、全長6772米,連接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干線,是國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脈。大橋由正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正橋9墩10跨,長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凈空寬度120米,橋下通航凈空高度為設計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過5000噸級海輪。 長江大橋是南京的標志性建筑、江蘇的文化符號、共和國的輝煌,也是中國著名景點,被列為新金陵四十八景。從1970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600多個外國代表團,來此觀覽的國內外游客更是難以計數。長江大橋建設8年,耗資達2.8758億人民幣,耗用38.41萬立方米混凝土、6.65萬噸鋼材。1960年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2014年7月入選不可移動文物,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南京長江大橋于2016年10月28日22點整全封閉維修,歷時27個月。
基本解釋
在江蘇省南京市下關與浦口之間。跨越長江的鐵路、公路兩用雙層鋼桁架梁橋。上層為公路橋,車行道寬15米,兩側人行道各寬225米;下層為雙線鐵路橋。正橋十孔,共長1577米,連同兩端引橋總長:公路橋4589米,鐵路橋6772米。正橋兩端各有一對高達70米的橋頭堡。1968年底建成通車,將原津浦、滬寧兩鐵路連接為京滬鐵路。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位于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乃至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東部地區交通的關鍵節點,上層為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并行,兩側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連通104國道、312國道等跨江公路,是溝通南京江北新區與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層為雙軌復線鐵路橋寬14米、全長6772米,連接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干線,是國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脈。大橋由正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正橋9墩10跨,長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凈空寬度120米,橋下通航凈空高度為設計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過5000噸級海輪。
長江大橋是南京的標志性建筑、江蘇的文化符號、共和國的輝煌,也是中國著名景點,被列為新金陵四十八景。從1970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600多個外國代表團,來此觀覽的國內外游客更是難以計數。長江大橋建設8年,耗資達2.8758億人民幣,耗用38.41萬立方米混凝土、6.65萬噸鋼材。1960年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2014年7月入選不可移動文物,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南京長江大橋于2016年10月28日22點整全封閉維修,歷時27個月。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
【京】:1.國家的首都:京城。京都。2.北京的簡稱:京廣線。3.京族。4.古代數目。指一千萬。
【長】:[cháng]1.兩點之間的距離大(跟“短”相對)。a)指空間:這條路很長。長長的柳條垂到地面。b)指時間:長壽。夏季晝長夜短。2.長度:南京長江大橋氣勢雄偉,鐵路橋全長6772米。3.長處:特長。取長補短。一技之長。4.(對某事)做得特別好:他長于寫作。5.(舊讀zhàng)多余;剩余:長物。6.姓。[zhǎng]1.領導人:部長。校長。鄉長。首長。2.生:長銹。山上長滿了青翠的樹木。3.生長;成長:楊樹長得快。這孩子長得真胖。4.增進;增加:長見識。長力氣。吃一塹,長一智。
【江】:1.大河:長江。珠江。黑龍江。2.(Jiāng)指長江:江漢。江淮。江南。江左。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