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而字的成語 (727個)

    661

    擇地

    成語拼音:
    zé dì ér dǎo
    成語解釋:
    選擇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謹慎。
    成語出處:
    《史記·伯夷列傳》:“或擇地蹈之,時然后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
    662

    中道

    成語拼音:
    zhōng dào ér fèi
    成語解釋:
    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表記》:“鄉道行,中道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后已。”
    663

    直道

    成語拼音:
    zhí dào ér xíng
    成語解釋:
    比喻辦事公正。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行也。”
    664

    中道

    成語拼音:
    zhōng dào ér zhǐ
    成語解釋:
    走到半路就放棄了前進。比喻事情還沒做完就停止了
    成語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師》:“我求大法,豈可中道止。”
    665

    不比

    成語拼音:
    zhōu ér bù bǐ
    成語解釋:
    周:親和、調合;比:勾結。關系密切,但不勾結。指與眾相合,但不做壞事。
    成語出處:
    《論語·為政》:“子曰:‘君子周不比。’”
    666

    不化

    成語拼音:
    zhí ér bù huà
    成語解釋:
    指固執己見,不知變通。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人世間》:“將執不化,外合內不訾,其庸詎可乎?”
    667

    不俚

    成語拼音:
    zhì ér bù lǐ
    成語解釋:
    質:樸素、單純。俚:粗俗。質樸不粗俗。亦作“質不野”。
    成語出處:
    《漢書·司馬遷傳贊》:“然自劉向、揚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不華,質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
    668

    不失

    成語拼音:
    zūn ér bù shī
    成語解釋:
    見“遵勿失”。
    成語出處:
    《隋書·煬帝紀上》:“朕肅膺寶歷,纂臨萬邦,遵不失,心奉先志。”
    669

    不肆

    成語拼音:
    zhí ér bù sì
    成語解釋:
    直:平直;肆:放肆。指耿直不放肆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58章:“直不肆,光不耀。”
    670

    不挺

    成語拼音:
    zhí ér bù tǐng
    成語解釋:
    指做事按正直之道行,但能有變通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蓋寬饒傳》:“夫君子直不挺,曲不訕。”
    671

    不問

    成語拼音:
    zhì ér bù wèn
    成語解釋:
    置:設置。對設置任命的官員放在一旁不再過問。指對事情不加過問
    成語出處:
    宋·蘇軾《漢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上林令吏之不材,虎圈嗇夫,才之過人者也,才者遺不錄,不才者置不問,則事之不廢壞者有幾?”
    672

    不野

    成語拼音:
    zhì ér bù yě
    成語解釋:
    質:樸素、單純。野:粗俗。質樸不粗俗。同“質不俚”。
    成語出處:
    《后漢書 班彪傳上》:“然善述序事理,辯不華,質不野,文質相稱,蓋良史之才也。”
    673

    不言

    成語拼音:
    zhī ér bù yán
    成語解釋:
    明明知道不說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列御寇》:“知道易,勿言難。知不言,所以之天也。”
    674

    不爭

    成語拼音:
    zhì ér bù zhēng
    成語解釋:
    明知是非不據理力爭。多指不堅持原則
    成語出處:
    戰國·宋·墨翟《墨子·公輸》:“知不爭,不可謂忠。”
    675

    待斃

    成語拼音:
    zuò ér dài bì
    成語解釋:
    坐著等死。比喻遭遇危難不采取積極的坐著等死措施。
    成語出處:
    語出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
    676

    待弊

    成語拼音:
    zuò ér dài bì
    成語解釋:
    坐著等死。比喻遭遇危難不采取積極的措施。
    成語出處:
    語出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
    677

    待旦

    成語拼音:
    zuò ér dài dàn
    成語解釋:
    旦:天亮。坐著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
    成語出處:
    《尚書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孟子 離婁下》:“仰思之,夜以繼日;幸得之,坐以待旦。”
    678

    待曙

    成語拼音:
    zuò ér dài shǔ
    成語解釋:
    坐著等待天亮。比喻勤謹
    成語出處:
    唐·陸贄《答百寮第二表》:“坐待曙,忮及上春。”
    679

    復始

    成語拼音:
    zhōu ér fù shǐ
    成語解釋:
    繞完一圈;又從頭開始。指循環往復。周:環繞一圈;復:又、再。
    成語出處:
    《文子 自然》:“十二月運行,周復始。”
    680

    復生

    成語拼音:
    zhōu ér fù shēng
    成語解釋:
    周:環繞一周;復:又。轉了一圈又一圈,不斷循環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律書》:“故曰音始于宮,窮于角;數始于一,終于十,成于三;氣始于冬至,周復生。”
    * 而的成語,帶而字的成語,包含而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