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而字的成語 (727個)
-
701
知其不可為而為
- 成語拼音:
-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
- 成語解釋:
- 為:做。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指意志堅決或倔強固執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南京印象》:“許多事情明明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但卻絲毫也不能放松,不肯放松。”
-
702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 成語拼音:
-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 zhī
- 成語解釋:
- 為:做。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指意志堅決或倔強固執
- 成語出處: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97回:“在你是手足之情,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也是你的好心。”
-
703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成語拼音:
- 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
- 成語解釋:
- 然:這樣,如此。知道是這樣,但不知道為什么是這樣。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現象,不知事物的本質及其產生的原因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無論為哀為樂,為怨為怒,為戀為駭,為憂為慚,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704
擇其善者而從之
- 成語拼音:
- 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 成語解釋:
- 擇:選擇;從:跟從、學習。選擇好的、正確的事情去遵循、學習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
-
705
指日而待
- 成語拼音:
- zhǐ rì ér dài
- 成語解釋:
- 見“指日可待”。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七十一回:“將來執掌昭陽,可指日而待,為何夫人雙眉反蹙起來?”
-
706
自然而然
- 成語拼音:
- zì rán ér rán
- 成語解釋:
- 自由發展;必然這樣。指非經人力干預而自然如此。自然:事物本身固有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牟子理惑篇》:“夫吉兇之與善惡,猶善惡之乘形聲,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
-
707
擇人而事
- 成語拼音:
- zé rén ér shì
- 成語解釋:
- 事:待奉。選擇好人,侍奉終身
- 成語出處: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七回:“其實,采秋乘此機會,要擇人而事,不理舊業。”
-
708
終日而思
- 成語拼音:
- zhōng rì ér sī
- 成語解釋:
- 整天思考
- 成語出處:
- 戰國·趙·荀況《荀子·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
709
擇善而從
- 成語拼音:
- zé shàn ér cóng
- 成語解釋:
- 選擇好的而遵循;依從。擇:選擇。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
-
710
治絲而棼
- 成語拼音:
- zhì sī ér fén
- 成語解釋:
- 謂理絲不找頭緒,就會越理越亂。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正確,使問題更加復雜。語本《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 成語出處:
- 語出《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
711
枕善而居
- 成語拼音:
- zhěn shàn ér jū
- 成語解釋:
- 謂守善不移。
- 成語出處:
- 北齊·劉晝《新論·慎獨》:“故蘧璦不以昏行變節,顏回不以夜浴改容……斯皆慎乎隱微,枕善而居,不以視之不見而移其心,聽之不聞而變其情也。”
-
712
炙手而熱
- 成語拼音:
- zhì shǒu ér rè
- 成語解釋:
- 炙:烤。比喻權勢大,氣焰盛
- 成語出處:
- 《明史·董傳策傳》:“嵩久握重權,炙手而熱。”
-
713
擇善而行
- 成語拼音:
- zé shàn ér xíng
- 成語解釋:
- 謂選擇有益的事去做。
- 成語出處:
- 唐·魏徵《十漸不克終疏》:“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
-
714
自上而下
- 成語拼音:
- zì shàng ér xià
- 成語解釋:
- 從上到下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黨與抗日民主政權》:“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總以能教育群眾、糾正錯誤、保證黨的領導為原則。”
-
715
中途而廢
- 成語拼音:
- zhōng tú ér fèi
- 成語解釋:
- 走到半路就放棄了前進。比喻事情還沒做完就停止了
- 成語出處:
- 《北史·景穆十二壬傳》:“愿聞朝廷,特開運略,少復賜寬,假以日月,無使為山之功,中途而廢。”
-
716
雜沓而至
- 成語拼音:
- zá tà ér zhì
- 成語解釋:
- 雜沓:眾多而且雜亂。形容從四面八方紛紛而來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朋疑眾難,雜沓而至。”
-
717
自下而上
- 成語拼音:
- zì xià ér shàng
- 成語解釋:
- 從下到上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黨與抗日民主政權》:“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總以能教育群眾、糾正錯誤、保證黨的領導為原則。”
-
718
知一而不知二
- 成語拼音:
- zhī yī ér bù zhī èr
- 成語解釋:
- 成語出處:
-
719
自崖而反
- 成語拼音:
- zì yá ér fǎn
- 成語解釋:
- 崖:崖岸;反:通“返”,回。舊時送行辭。
- 成語出處:
- 《莊子·山木》:“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望之而不見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遠矣”
-
720
執一而論
- 成語拼音:
- zhí yī ér lùn
- 成語解釋:
- 執一:固執一義,不知變通。只抓住一點或一個方面就進行評論
- 成語出處:
- 清·錢泳《履園叢話·水學·三江》:“大凡治事必需通觀全局,不可執一而論。”
* 而的成語,帶而字的成語,包含而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