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而字的成語 (727個)

    681

    復始

    成語拼音:
    zhōng ér fù shǐ
    成語解釋:
    不斷地循環往復。
    成語出處:
    《淮南子 說山訓》:“通于學者若車軸,轉轂之中,不運于己,與之致千里,終復始,轉無窮之源。”
    682

    故犯

    成語拼音:
    zhī ér gù fàn
    成語解釋:
    故:故意。知道不對,卻故意違犯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9卷:“問:‘一切含靈具佛性,既有佛性,為什么卻撞入驢胎馬腹?’師曰:‘知故犯。’”
    683

    論道

    成語拼音:
    zuò ér lùn dào
    成語解釋:
    論道:談論道理、學說、主張。坐著談論各種事理。形容脫離實際;空談理論。
    成語出處:
    《周禮 考工記序》:“坐論道,謂之王公;作行之,謂之士大夫。”
    684

    知二五不知十

    成語拼音:
    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成語解釋: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晉、楚也;晉、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不知十也。”
    685

    知二五未識于十

    成語拼音:
    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
    成語解釋: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
    成語出處:
    南朝·梁·劉峻《辯命論》:“同知三者,定乎造化,榮辱之境,獨曰由人。是知二五未識于十。”
    686

    勿失

    成語拼音:
    zūn ér wù shī
    成語解釋:
    謂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不違失。
    成語出處:
    《史記·曹相國世家》:“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勿失,不亦可乎?”
    687

    言之

    成語拼音:
    zǒng ér yán zhī
    成語解釋:
    總括起來說(總:總括;歸納)。
    成語出處:
    《周易 系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唐 孔穎達疏:“總言之,皆虛無之謂也。”
    688

    擇肥

    成語拼音:
    zé féi ér shì
    成語解釋:
    擇:挑選;噬:咬。比喻選擇富裕的人進行敲詐勒索。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上頭限了首縣三天限,首縣限了差役一天半限。這些差役個個摩拳擦掌,擇肥噬。到得次日一早,果然捉了七八個人來。”
    689

    枕干

    成語拼音:
    zhěn gān ér qǐn
    成語解釋:
    干:盾。枕著盾牌睡覺。形容復仇之心急切堅定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上》:“子夏問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
    690

    自今

    成語拼音:
    zì jīn ér hòu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691

    擇交

    成語拼音:
    zé jiāo ér yǒu
    成語解釋:
    選擇可結交的人作朋友。指不隨便結交朋友
    成語出處: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94卷:“且卜鄰居,猶從改操;擇交友,尚能致益。”
    692

    自鄶

    成語拼音:
    zì kuài ér xià
    成語解釋: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評論。同“自鄶以下”。
    成語出處:
    郭沫若《雄雞集 關于大規模搜集民歌問題》:“太史公的觀點是反統治者的,所以《史記》所提供的史料,比《漢書》可貴,后來的史官更是自鄶下了。”
    693

    振旅

    成語拼音:
    zhèn lǚ ér guī
    成語解釋:
    振旅:整軍,休整部隊;歸:返回。軍隊作戰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返回。指部隊作戰勝利歸來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五年》:“三年治兵,入振旅。”
    694

    擇鄰

    成語拼音:
    zé lín ér jū
    成語解釋:
    挑選鄰居好的地方居住。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詩:“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
    695

    擇木

    成語拼音:
    zé mù ér chǔ
    成語解釋:
    處:居。鳥兒選擇合適的樹木做巢。比喻選擇賢君明主,為其效命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
    696

    擇木

    成語拼音:
    zé mù ér qī
    成語解釋:
    鳥兒選擇合適的樹木做巢。比喻選擇賢君明主,為其效命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4回:“豈不聞良禽擇木棲,賢臣擇主事。”
    697

    知難

    成語拼音:
    zhī nán ér jìn
    成語解釋:
    指不怕困難;敢于迎著困難上。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定公六年》:“陳寅曰:‘子立后行,吾室亦不亡,唯居亦以我為知難行也。’”
    698

    知難退

    成語拼音:
    zhī nán ér tuì
    成語解釋:
    知道困難就退卻下來。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軍志曰:‘允當則歸。’又曰:‘知難退。’”
    699

    知難

    成語拼音:
    zhī nán ér xíng
    成語解釋:
    明知困難卻仍然去做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六年》:“陳寅曰:‘子立后行,吾室亦不亡,唯君亦以我為知難行也。’”
    700

    知其不可為之

    成語拼音: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
    成語解釋: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
    成語出處:
    《論語·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為之者與?’”
    * 而的成語,帶而字的成語,包含而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