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不字的成語 (3354個)

    581

    世之仇

    成語拼音:
    bù shì zhī chóu
    成語解釋:
    世:非凡。指極大的仇恨
    成語出處: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41回:“但愿陛下毋忘世之仇,怠忽祖宗之業,汲汲于心,以圖恢復。”
    582

    食之地

    成語拼音:
    bù shí zhī dì
    成語解釋:
    食:生產糧食。指能耕種的土地。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上》:“我死則擇食之地而葬我焉。”
    583

    世之功

    成語拼音:
    bù shì zhī gōng
    成語解釋:
    世:非凡。指極大的功勞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隗囂傳》:“足下將建伊、呂之業,弘世之功。而大事草創,英雄未集。”
    584

    賞之功

    成語拼音:
    bù shǎng zhī gōng
    成語解釋:
    形容功勞極大。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賞。”
    585

    速之客

    成語拼音:
    bù sù zhī kè
    成語解釋:
    速:邀請。沒有邀請而自己來的客人。指意想到的客人。
    成語出處:
    《周易 需》:“有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孔穎達疏:“速,召也。須召喚之客有三人自來。”
    586

    世之略

    成語拼音:
    bù shì zhī lüè
    成語解釋:
    世:是每代都有的;略:謀略。平凡的謀略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4回:“今天子蒙塵,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世之略也。”
    587

    食周粟

    成語拼音:
    bù shí zhōu sù
    成語解釋:
    粟:小米,泛指糧食。原指伯夷、叔齊于商亡后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節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588

    識之無

    成語拼音:
    bù shí zhī wú
    成語解釋:
    識:認識。形容人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成語出處:
    唐 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589

    時之需

    成語拼音:
    bù shí zhī xū
    成語解釋:
    時:定什么時候。隨時的需要;也作“時之須”。
    成語出處:
    宋 蘇軾《后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時之須。”
    590

    時之須

    成語拼音:
    bù shí zhī xū
    成語解釋:
    時之需。指隨時的、是預定時間的需要。
    成語出處:
    宋 蘇軾《后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時之須。”
    591

    世之業

    成語拼音:
    bù shì zhī yè
    成語解釋:
    世:非常、非凡。稀世罕有的功業。
    成語出處:
    明 陳忱《水滸后傳》第四十回:“宗兄威行海外,文武忠良成救駕之功,建世之業。”
    592

    死之藥

    成語拼音:
    bù sǐ zhī yào
    成語解釋:
    長生死的藥
    成語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林上》:“有獻死之藥于荊王者,謁者操以入。”
    593

    舍晝夜

    成語拼音:
    bù shě zhòu yè
    成語解釋:
    舍:放棄。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成語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舍晝夜。”
    594

    成語拼音:
    bù tǔ bù kuài
    成語解釋:
    吐:傾訴;快:痛快。說出來就痛快
    成語出處:
    葉圣陶《在民間》:“龐懷著一腔的意思,又豐富,又熱烈,快,故而高興地這樣問。”
    595

    成語拼音:
    bù tǔ bù rú
    成語解釋:
    形容人正直阿,欺軟怕硬。
    成語出處:
    《詩經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茹,剛亦吐,侮矜寡,畏強御。”
    596

    冰炭

    成語拼音:
    bīng tàn bù tóu
    成語解釋:
    投:投合。比喻彼此合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5回:“今日見面,原想得一知己,豈知談了半天,竟有些冰炭投。”
    597

    冰炭同爐

    成語拼音:
    bīng tàn bù tóng lú
    成語解釋:
    比喻兩種對立的事物能同處。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同爐。”
    598

    冰炭同器

    成語拼音:
    bīng tàn bù tóng qì
    成語解釋:
    冰和炭火能放在同一個器具里。比喻性質同的事物彼此排斥,能相容。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顯學》:“夫冰炭同器而久,寒暑兼時而至,雜反之學兩立而治。”
    599

    冰炭相容

    成語拼音:
    bīng tàn bù xiāng róng
    成語解釋:
    冰:冰塊;炭:炭火;容:接納。比喻兩種對立的事物能并存
    成語出處:
    宋 陸游《寄題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詩:“君見,牛奇章與李衛公,一生冰炭相容。”
    600

    百聽

    成語拼音:
    bǎi tīng bù yàn
    成語解釋:
    形容樂曲或歌曲好聽,使人聽多少遍也厭煩
    成語出處:
    * 不的成語,帶不字的成語,包含不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