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不字的成語 (3354個)

    541

    百世

    成語拼音:
    bǎi shì bù yì
    成語解釋:
    千秋萬代永改變。
    成語出處:
    《漢書 鄒陽傳》:“積德累行,知其善,有時而用;棄義背理,知其惡,有時而亡。臣愿大王孰計而身行之,此百世易之道也。”
    542

    勝杯酌

    成語拼音:
    bù shèng bēi zhuó
    成語解釋:
    勝:經起。比喻喝酒太多,為酒所困
    成語出處:
    宋·朱彧《萍洲可談》第三卷:“東坡倅杭,勝杯酌。”
    543

    成語拼音:
    bù shí bù zhī
    成語解釋:
    沒有多少知識。舊喻民風淳樸。
    成語出處: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堯乃微服游于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知,順帝之則。’”
    544

    比上足,比下有余

    成語拼音:
    bǐ shàng bù zú,bǐ xià yǒu yú
    成語解釋:
    上前面的,卻超過了后面的。這是滿足現狀,努力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
    成語出處:
    晉 張華《鷦鷯賦》:“鷦螟巢于蚊睫,大鵬彌乎天隅,將以上方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觀,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545

    識東家

    成語拼音:
    bù shí dōng jiā
    成語解釋:
    識近鄰是圣賢。
    成語出處:
    識東家丘”的略語。相傳孔子西家有愚夫,識孔子為圣人,稱之為“東家丘”。
    546

    識大體

    成語拼音:
    bú shí dà tǐ
    成語解釋:
    識:懂得;大體:重要的道理;關系全局的道理。指能認清大局;懂得做事、處理問題從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
    成語出處:
    《宋書 南郡王義宣傳》:“嘗獻世祖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馀,其識大體如此。”
    547

    失圭撮

    成語拼音:
    bù shí guī cuō
    成語解釋:
    圭撮:容量詞,六栗為一圭,十圭為一撮。形容數量準確。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律歷志上》:“量多少者失圭撮。”
    548

    識高低

    成語拼音:
    bù shí gāo dī
    成語解釋:
    識:知道,認識。指說話或做事知深淺、輕重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1回:“你這小畜生,識高低!看棍!”
    549

    少概見

    成語拼音:
    bù shǎo gài jiàn
    成語解釋:
    概:大略。所能見的只是一個梗概。指難以真正見到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余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少概見,何哉?”
    550

    識好歹

    成語拼音:
    bù shí hǎo dǎi
    成語解釋:
    歹:壞。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壞。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26回:“你這潑猴,識好歹!”
    551

    爽毫發

    成語拼音:
    bù shuǎng háo fā
    成語解釋:
    沒有一點差錯。
    成語出處:
    《明史 王瓊傳》:“繼者按稽之,爽毫發。”
    552

    失毫厘

    成語拼音:
    bù shī háo lí
    成語解釋:
    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長度的單位。差一毫一厘米。
    成語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儒效》:“圣人也者,本仁義,當是非,齊言行,失豪(毫)厘。”
    553

    識局面

    成語拼音:
    bù shí jú miàn
    成語解釋:
    識時務。
    成語出處:
    《水滸傳》第四九回:“原來毛仲義五更時,先把大蟲解上州里去了,卻帶了若干做工公的來捉解珍解寶。想他這兩個識局面,正中了他的計策,分說得。”
    554

    失舊物

    成語拼音:
    bù shī jiù wù
    成語解釋:
    舊物:舊的典章制度或原有的東西。指恢復原有的事業或山河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元年》:“祀夏配天,失舊物。”
    555

    甚了了

    成語拼音:
    bù shèn liǎo liǎo
    成語解釋:
    甚:很;了了:明白。對事情很明白;大清楚。
    成語出處:
    《北齊書 永安王浚傳》:“文宣末年多酒,浚謂親近曰:‘二兄舊來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識解頓進。’”
    556

    爽累黍

    成語拼音:
    bù shuǎng lèi shǔ
    成語解釋:
    猶言絲毫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成語出處:
    清 王韜《淞隱漫錄 姚云纖》:“女鑿壁偷聽,得其指授,無人時轉喉學唱,音韻抑揚,爽累黍。”
    557

    識廬山真面目

    成語拼音: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成語解釋:
    廬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質
    成語出處:
    宋 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同。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58

    食馬肝

    成語拼音:
    bù shí mǎ gān
    成語解釋:
    相傳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應研討的事去研討。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轅固傳》:“上曰:‘食肉毋食馬肝,未為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為愚。’”
    559

    勝枚舉

    成語拼音:
    bù shèng méi jǔ
    成語解釋:
    勝:盡;枚:個。無法一個一個全部列舉出來。形容同一類的人或事物很多。
    成語出處:
    清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而宋人撰述見于志者,又復勝枚舉。”
    560

    傷脾胃

    成語拼音:
    bù shāng pí wèi
    成語解釋:
    傷:傷害。比喻無關緊要
    成語出處:
    茅盾《子夜》:“罵幾句傷脾胃。”
    * 不的成語,帶不字的成語,包含不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