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不字的成語 (3354個)

    561

    識起倒

    成語拼音:
    bù shí qǐ dǎo
    成語解釋:
    識:知道,認識。指知好歹,識時務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52回:“你那三個和尚已被我洗凈了,久便要宰殺,你還識起倒?去了罷!”
    562

    勝其煩

    成語拼音:
    bù shèng qí fán
    成語解釋:
    勝:承擔了;煩:煩雜。煩瑣得使人受了。
    成語出處: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三卷:“秦太師當國,有諂者嘗執政矣,出為建康留守,每發一書,則書百幅,擇十之一用之,于是勝其煩,人情厭患。”
    563

    勝其苦

    成語拼音:
    bù shèng qí kǔ
    成語解釋:
    勝:禁得起。能忍受那種苦楚
    成語出處:
    唐 白行簡《李娃傳》:“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園東,去其衣服,以馬鞭鞭之數百,生勝其苦而斃。”
    564

    私其利

    成語拼音:
    bù sī qí lì
    成語解釋:
    私;私有。把利益據為己有
    成語出處:
    春秋·齊·管仲《管子·形勢解》:“伐其功,私其利。”
    565

    勝其任

    成語拼音:
    bù shèng qí rèn
    成語解釋:
    勝:能擔當。沒有能力擔當那項重任。
    成語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為勝其任矣。”
    566

    勝桮杓

    成語拼音:
    bù shèng qí sháo
    成語解釋:
    桮杓bēisháo:桮,古同“杯”,酒具,借指飲酒。謂酒量有限,能再飲。《史記·項羽本紀》:“張良入謝曰:‘沛公勝桮杓,能辭。’”
    成語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張良入謝曰:‘沛公勝桮杓,能辭。’”
    567

    食人間煙火

    成語拼音:
    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
    成語解釋:
    食:吃;煙火: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詩畫立意高超,言詞清麗
    成語出處:
    宋·阮閱《詩話總龜》第九卷:“東坡讀其詩,嘆息云:‘此是吃煙火食人道底言語。’”
    568

    識人間有羞恥事

    成語拼音:
    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成語解釋:
    知道人世間還有羞恥之事。形容恬知恥。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與高司諫書》:“是足下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
    569

    失時機

    成語拼音:
    bù shī shí jī
    成語解釋:
    失:耽誤,錯過。時機:具有時間性的機會。錯過當前的機會。指辦事要抓住適宜的時間和有利的機會。
    成語出處:
    周恩來《關于黨的“六大”的研究》:“這時離國共分裂還有兩個月,如果……努力去做,還失時機。”
    570

    失黍絫

    成語拼音:
    bù shī shǔ lěi
    成語解釋:
    猶言絲毫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成語出處:
    《漢書 律歷志上》:“權輕重失黍絫。”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十黍為絫,十絫為一銖。”
    571

    識時務

    成語拼音:
    bù shí shí wù
    成語解釋:
    識:認識;務:事務;時務:當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勢。認識時代的潮流或當前的形勢。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霸傳》:“時皇后兄虎賁中郎將鄧騭,當朝貴盛,聞霸名行,欲與結交,霸逡巡答,眾人笑其識時務。”
    572

    適時宜

    成語拼音:
    bù shì shí yí
    成語解釋:
    適:適應;時宜:當時的需要。符合時勢和趨勢
    成語出處: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九節:“‘拚消耗’的主張,對于中國紅軍來說是適時宜的。”
    573

    識抬舉

    成語拼音:
    bù shí tái jǔ
    成語解釋:
    識:知道;抬舉:稱贊;提拔。懂得或珍視別人對自己的好意。也作“受抬舉”。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64回:“這和尚好識抬舉。”
    574

    識泰山

    成語拼音:
    bù shí tài shān
    成語解釋:
    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識泰山。”
    575

    識一丁

    成語拼音:
    bù shí yī dīng
    成語解釋:
    形容一個字也認識。
    成語出處:
    明 胡應麟《詩藪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呂安所為題鳳,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識一丁。”
    576

    食煙火

    成語拼音:
    bù shí yān huǒ
    成語解釋:
    ①指吃熟食。道家修煉主張絕粒卻谷,吃世間煙火物。②指詩文立意
    成語出處:
    《終有報》第一回:“人都道他食煙火,體氣欲仙。”
    577

    是冤家聚頭

    成語拼音:
    bù shì yuān jiā bù jù tóu
    成語解釋:
    聚頭:碰頭。指仇人或愿意相見的人偏偏相逢,無可回避
    成語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 西山一窟鬼》:“這個是冤家聚會。好教官人得知,卻有一頭好親在這里。”
    578

    是冤家碰頭

    成語拼音:
    bù shì yuān jiā bù pèng tóu
    成語解釋:
    指仇人或愿意相見的人偏偏相逢,無可回避
    成語出處:
    康濯《春種秋收》:“還是開春后第一回上坡里做活,就說巧巧地鬧了個‘是冤家碰頭’啊!”
    579

    敗事有余,成事

    成語拼音:
    bài shì yǒu yú chéng shì bù zú
    成語解釋:
    指非但辦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壞。
    成語出處:
    茅盾《子夜》九:“此等聚眾騷擾的行徑,分明是沒有教育的人民一時間的沖動罷了!敗事有余,成事足。”
    580

    實之詞

    成語拼音:
    bù shí zhī cí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 不的成語,帶不字的成語,包含不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