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141

    百年之業

    成語拼音:
    bǎi nián zhī yè
    成語解釋:
    百年的事業。指長遠的事業。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西都賦》:“國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業。”
    142

    百年之約

    成語拼音:
    bǎi nián zhī yuē
    成語解釋:
    即婚約。
    成語出處:
    清 李漁《蜃中樓 雙訂》:“小生不揣,要與小姐訂百年之約,不知可肯俯從。”
    143

    不怕官,只怕管

    成語拼音:
    bù pà guān,zhǐ pà guǎn
    成語解釋:
    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權威。也指在人管轄之下,一切只能聽命于他。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好漢!休說這話!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只是小心便好。”
    144

    拔旗易幟

    成語拼音:
    bá qí yì zhì
    成語解釋:
    旗:旗幟;易:換。拔掉別人的旗子,換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候列傳》:“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145

    筆槍紙彈

    成語拼音:
    bǐ qiāng zhǐ dàn
    成語解釋:
    指用筆墨文章作為論戰的武器
    成語出處:
    鄒韜奮《抗戰以來·“筆桿暴動”》:“現代很流行的用語,指筆和書報為‘筆槍紙彈’。”
    146

    跋前躓后

    成語拼音:
    bá qián zhì hòu
    成語解釋:
    跋:踩;躓:被絆倒。本指狼向前進就踩住了自己的頸肉,向后退又會被自己的尾巴絆倒。比喻進退兩難。
    成語出處:
    唐 韓愈《昌黎集 進學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147

    跋前疐后

    成語拼音:
    bá qián zhì hòu
    成語解釋:
    同“跋胡疐尾”。比喻進退兩難。
    成語出處:
    宋 陳亮《謝羅尚書啟》:“直情徑行,視毀譽如風而不恤;跋前疐后,方進退惟谷以堪驚。”
    148

    不情之請

    成語拼音:
    bù qíng zhī qǐng
    成語解釋:
    不合情理的請求(稱自己提出請求時的客氣話)。
    成語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二》:“不情之請,惟君圖之。”
    149

    杯圈之思

    成語拼音:
    bēi quān zhī sī
    成語解釋:
    杯圈:不加雕飾的杯具。指思念亡故的母親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玉藻》:“母沒而杯圈不能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爾。”
    150

    飽人不知餓人饑

    成語拼音:
    bǎo rén bù zhī è rén jī
    成語解釋:
    飽:吃足;饑:饑餓。比喻處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別人的苦衷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5回:“誤了差使釘子是我碰!你飽人不知餓人饑!”
    151

    別饒風致

    成語拼音:
    bié ráo fēng zhì
    成語解釋:
    別有一番風趣
    成語出處:
    152

    不容置辯

    成語拼音:
    bù róng zhì biàn
    成語解釋:
    置:安放。不容許別人進行辯解。指沒有辯護的余地。
    成語出處: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三生》:“吾合休矣。既而俘者盡釋,惟某后至,不容置辯,立斬之。”
    153

    不容置喙

    成語拼音:
    bù róng zhì huì
    成語解釋:
    置:安放;喙:嘴。不許在一旁插嘴。
    成語出處:
    孫力《都市風流》第20章:“他想推掉沈萍的邀請,但沈萍的口氣不容置喙。”
    154

    不容置疑

    成語拼音:
    bù róng zhì yí
    成語解釋:
    容:容許;疑:懷疑。不容許有什么懷疑。指真實、正確和可靠。
    成語出處:
    宋 陸游《謂南文集》:“蓋其靈響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155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成語拼音:
    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xíng
    成語解釋:
    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舊的、錯誤的東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確的東西
    成語出處:
    唐 韓愈《原道》:“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
    156

    不識不知

    成語拼音:
    bù shí bù zhī
    成語解釋:
    沒有多少知識。舊喻民風淳樸。
    成語出處: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堯乃微服游于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157

    白首相知

    成語拼音:
    bái shǒu xiāng zhī
    成語解釋:
    白首:白頭發,引申為時間長。意謂老年知己。
    成語出處:
    明 孫仁儒《東郭記 頑夫廉》:“君家朋友何須道,翻騰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發相知,按劍同袍。”
    158

    別樹一幟

    成語拼音:
    bié shù yī zhì
    成語解釋:
    別:另外;樹:建立。另外立起一面旗幟。比喻開創新路另成一家。
    成語出處:
    清 鄒容《革命軍》第二章:“中國士人,又有一種岸然道貌,根器特異,別樹一幟,以號于眾者。”
    159

    不實之詞

    成語拼音:
    bù shí zhī cí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160

    不世之仇

    成語拼音:
    bù shì zhī chóu
    成語解釋:
    不世:非凡。指極大的仇恨
    成語出處: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41回:“但愿陛下毋忘不世之仇,怠忽祖宗之業,汲汲于心,以圖恢復。”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