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前躓后的意思 跋前躓后的讀音和出處
- 跋
- 前
- 躓
- 后
- 成語名稱:
- 跋前躓后
- 成語拼音:
- [bá qián zhì hòu]
- 成語解釋:
- 跋:踩;躓:被絆倒。本指狼向前進就踩住了自己的頸肉,向后退又會被自己的尾巴絆倒。比喻進退兩難。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昌黎集 進學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 成語例句:
- 無事之時,望影藏匿,跋前躓后,日不聊生。(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續錄》)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聯合式;作謂語;比喻進退兩難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跋前躓后
- 英文翻譯:
- be in a dilemma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跋前躓后”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韓愈的成語 詩經的成語 比如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絆倒 尾巴 比喻 進退兩難
“跋前躓后”的單字解釋
【跋】:1.在山上行走:跋山涉水。2.一般寫在書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內容大多屬于評介、鑒定、考釋之類:跋語。題跋。本書的跋寫得很精彩。
【前】:1.方位詞。在正面的(指空間,跟“后”相對):前門。村前村后。2.往前走:勇往直前。畏縮不前。3.方位詞。次序靠近頭里的(跟“后”相對):前排。他的成績在班里總是前三名。4.方位詞。過去的;較早的(指時間,跟“后”相對):前天。從前。前幾年。前功盡棄。前所未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5.方位詞。從前的(指現在改變了名稱的機構等):前政務院。6.方位詞。指某事物產生之前:前科學(科學產生之前)。前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產生之前)。7.方位詞。未來的(用于展望):前程。前景。事情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8.前線;前方:支前。9.姓。
【躓】:1.絆倒:顛躓。2.事情不順利;失敗:屢試屢躓。
【后】:1.方位詞。在背面的(指空間,跟“前”相對):后門。村前村后。2.方位詞。未來的;較晚的(指時間,跟“前、先”相對):后天。日后。后輩。先來后到。3.方位詞。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對):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孫等:無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稱君主:商之先后。7.姓。
“跋前躓后”的近義詞
“跋前躓后”的相關成語
“跋前躓后”的關聯成語
跋字的成語
前字的成語
躓字的成語
后字的成語
跋開頭的成語
前開頭的成語
躓開頭的成語
后開頭的成語
ba的成語
qian的成語
zhi的成語
hou的成語
bqzh的成語
跋前什么什么的成語
跋什么躓什么的成語
跋什么什么后的成語
什么前躓什么的成語
什么前什么后的成語
什么什么躓后的成語
“跋前躓后”造句
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
但在孔子生前,他卻跋前躓后,動輒得咎,經常挨批,就像子路一樣,總也不討老師的喜歡。
可當到了白云庵大門前他便跋前躓后畏縮不前了,于是他就裝作看對聯看得出神的樣子。
哈密王高高坐在丹墀之上,看著二人唇槍舌劍比權量力,卻一時跋前躓后左右為難起來。
* 跋前躓后的意思 跋前躓后的成語解釋 跋前躓后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