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1481

    利令智惛

    成語拼音:
    lì lìng zhì hūn
    成語解釋: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形容因貪圖私利而失去理智
    成語出處:
    《晉書·王沉傳》:“心以利傾,智以勢惛。”
    1482

    連理之木

    成語拼音:
    lián lǐ zhī mù
    成語解釋:
    不同根的樹木而枝干連生在一起。古時認為是吉祥的征兆。
    成語出處:
    《晉書 元帝記》:“一角之獸,連理之木。”
    1483

    離婁之明

    成語拼音:
    lí lóu zhī míng
    成語解釋:
    離婁:古代人名,視力很好。比喻視力極好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1484

    累卵之危

    成語拼音:
    lěi luǎn zhī wēi
    成語解釋:
    好比堆疊起來的蛋,極容易打碎。比喻情況極危險。
    成語出處:
    漢 劉向《極諫用外戚封事》:“王氏與劉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則上有累卵之危。”
    1485

    龍拏虎擲

    成語拼音:
    lóng mù hǔ zhì
    成語解釋:
    猶言龍爭虎斗。
    成語出處:
    宋·喻汝礪《八陣圖》詩:“笑云此公大肚皮,龍拏虎擲填胸胄。”
    1486

    耒耨之教

    成語拼音:
    lěi nòu zhī jiào
    成語解釋:
    耒耨:農具。農事耕作方法的傳授。指教民務農
    成語出處:
    《周易·系辭下》:“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1487

    耒耨之利

    成語拼音:
    lěi nòu zhī lì
    成語解釋:
    耒耨:農具。比喻耕作所得的利益
    成語出處:
    《周易·系辭下》:“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1488

    冷暖自知

    成語拼音:
    lěng nuǎn zì zhī
    成語解釋:
    水的冷暖,飲者自知。佛教禪宗用以比喻自己證悟的境界。也比喻學習心得深淺,只有自己知道。
    成語出處:
    唐 善無畏《大日經疏》第12卷:“如飲水者,冷熱自知。”
    1489

    犁牛之子

    成語拼音:
    lí niú zhī zǐ
    成語解釋:
    比喻父雖不善卻無損于其子的賢明。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1490

    連篇累帙

    成語拼音:
    lián piān lèi zhì
    成語解釋:
    同“連篇累牘”。
    成語出處:
    明·李東陽《明故資善大夫黎公先生行狀》:“楷法遒整,自習業至公牘,連篇累帙,多不可紀數。”
    1491

    令人發指

    成語拼音:
    lìng rén fà zhǐ
    成語解釋:
    令:使得;發指:頭發豎起來。憤怒得使人頭發都豎直起來。也作“令人發豎。”
    成語出處:
    莊周《莊子 盜跖》:“謁者入通,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1492

    路人皆知

    成語拼音:
    lù rén jiē zhī
    成語解釋: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語出處:
    晉 習鑿齒《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1493

    掠人之美

    成語拼音:
    lüè rén zhī měi
    成語解釋:
    掠:奪取;美:美名。奪取別人的成績、榮譽歸己所有。
    成語出處:
    宋 王楙《野客叢書 龔張對上無隱》:“異時,湯見上,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誰為之者?’湯以寬對,不掠人之美以自耀。”
    1494

    了如指掌

    成語拼音:
    liǎo rú zhǐ zhǎng
    成語解釋: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東西。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給人看一樣。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1495

    了若指掌

    成語拼音:
    liǎo ruò zhǐ zhǎng
    成語解釋:
    比喻對情況十分明白清楚
    成語出處:
    《宋史 道學傳序》:“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1496

    爛如指掌

    成語拼音:
    làn rú zhǐ zhǎng
    成語解釋:
    猶言了如指掌。形容對情況了解得非常清楚。
    成語出處: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三卷:“其父成璧,亦異人,少為群盜,未嘗讀書識之無,乃古今之世代治亂,是非成敗,爛如指掌。”
    1497

    量枘制鑿

    成語拼音:
    liàng ruì zhì záo
    成語解釋:
    見“量鑿正枘”。
    成語出處:
    唐·楊炯《臥讀書架賦》:“從繩運斤,義且得于方正;量枘制鑿,術仍取于縱橫。”
    1498

    臨事制變

    成語拼音:
    lín shì zhì biàn
    成語解釋:
    臨到時機制定應變計劃
    成語出處:
    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臨事制變,困而能通,智者之慮也。”
    1499

    履霜知冰

    成語拼音:
    lǚ shuāng zhī bīng
    成語解釋:
    比喻見事物的征兆可預知其嚴重后果。
    成語出處:
    東漢·王充《論衡·譴告》:“履霜以知堅冰必至,天之道也。”
    1500

    履霜之戒

    成語拼音:
    lǚ shuāng zhī jiè
    成語解釋:
    走在霜上知道結冰的時候快要到來。比喻看到眼前的跡象而對未來提高警惕。
    成語出處:
    清 何琇《樵香小記》:“亂臣既得兵權,遂肇弒逆,圣人用示履霜之戒。”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