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1461

    連城之珍

    成語拼音:
    lián chéng zhī zhēn
    成語解釋:
    珍:珍貴的東西。價值很高的珍品
    成語出處:
    唐·王績《與陳叔達重借隋紀書》:“豈連城之珍俟楚文而乃進?”
    1462

    料敵制勝

    成語拼音:
    liào dí zhì shèng
    成語解釋:
    準確地判斷敵情,并蠃得勝利。
    成語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地形》:“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
    1463

    鸞孤鳳只

    成語拼音:
    luán gū fèng zhī
    成語解釋:
    比喻夫妻離散。也比喻人失偶孤居。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呂溫侯鸞孤鳳只,煩惱殺情分兩處舊嬌妻。”
    1464

    鸞鵠停峙

    成語拼音:
    luán hú tíng zhì
    成語解釋:
    像鸞鵠似地停息直立。用以比喻子孫賢俊。
    成語出處:
    唐·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志》:“退見少傅,翠竹碧梧,鸞鵠停峙,能守其業者也。”
    1465

    六合之內

    成語拼音:
    liù hé zhī nèi
    成語解釋:
    六合:天地及東南西北。指天下。
    成語出處: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圣人論而不存。”
    1466

    龍胡之痛

    成語拼音:
    lóng hú zhī tòng
    成語解釋: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龍七十馀人,龍乃上去……百姓卬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涘號。”后因以“龍胡之痛”指喪親之痛。
    成語出處: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龍七十馀人,龍乃上去……百姓卬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涘號。”
    1467

    離經辨志

    成語拼音:
    lí jīng biàn zhì
    成語解釋:
    讀斷經書文句,明察圣賢志向。
    成語出處:
    《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1468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成語拼音:
    lǎo jì fú lì,zhì zài qiān lǐ
    成語解釋:
    驥:駿馬,千里馬;櫪: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469

    勵精求治

    成語拼音:
    lì jīng qiú zhì
    成語解釋:
    振奮精神,盡力設法治好國家。
    成語出處: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第十卷:“擢御史中丞,帝方勵精求治。”
    1470

    厲精求治

    成語拼音:
    lì jīng qiú zhì
    成語解釋:
    厲:振作,振奮;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成語出處:
    《新唐書·魏知古等傳贊》:“觀玄宗開元時,厲精求治,元老魁舊,動所尊悼。”
    1471

    勵精圖治

    成語拼音:
    lì jīng tú zhì
    成語解釋:
    勵:原作厲;振作;振奮;精:精神;圖:設法;謀求;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成語出處:
    《宋史 神宗紀贊》:“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1472

    厲精圖治

    成語拼音:
    lì jīng tú zhì
    成語解釋:
    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成語出處:
    宋·邵博《聞見后錄》第23卷:“熙寧中,王介甫初參大政,神考方厲精圖治。”
    1473

    厲精為治

    成語拼音:
    lì jīng wéi zhì
    成語解釋:
    厲:振作,振奮;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治理好國家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魏相傳》:“宣帝始親萬機,厲精為治,練群臣,核名實,而相總領眾職,甚稱上意。”
    1474

    臨機制變

    成語拼音:
    lín jī zhì biàn
    成語解釋:
    臨到時機制定應變計劃
    成語出處:
    《周書·陸騰傳》:“必望臨機制變,未敢頂陳。”
    1475

    臨機制勝

    成語拼音:
    lín jī zhì shèng
    成語解釋:
    臨:面臨;機:時機,形勢。臨到機會來時能以謀略取勝。比喻機智靈活,富于謀略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6回:“兵事臨機制勝,非可預言,愿假臣一乘,使得預謀于行間。”
    1476

    連理分枝

    成語拼音:
    lián lǐ fēn zhī
    成語解釋:
    喻夫妻分離。
    成語出處:
    宋·孫光憲《清平樂》詞:“愁腸欲斷,正是青春半,連理分枝鸞失伴,又是一場離散。”
    1477

    淋漓盡致

    成語拼音:
    lín lí jìn zhì
    成語解釋:
    淋漓:盡情;暢快;盡致:達到極點。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態充分地刻畫、表現了出來。
    成語出處:
    明 李清《三垣筆記 崇禎補遺》:“敘次大內規制井井,而所紀客氏、魏忠賢驕橫狀,亦淋漓盡致,其為史家必采無疑。”
    1478

    澧蘭沅芷

    成語拼音:
    lǐ lán yuán zhǐ
    成語解釋:
    沅、澧:都是水名;蘭、芷:都是香草。比喻高潔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成語出處: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蘭。”
    1479

    連理枝

    成語拼音:
    lián lǐ zhī
    成語解釋:
    不同根的草木、枝干連生在一起。比喻恩愛夫妻或至死不渝的愛情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1480

    利令智昏

    成語拼音:
    lì lìng zhì hūn
    成語解釋: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亂;神志不清楚。形容因貪圖私利;使人頭腦發昏;甚至失去理智。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贊》:“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余萬眾,邯鄲幾亡。”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