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1441

    坎止流行

    成語拼音:
    kǎn zhǐ liú xíng
    成語解釋:
    遇坎而止,乘流則行。比喻依據環境的逆順確定進退行止。語本《漢書·賈誼傳》:“寥廓忽荒,與道翱翔。乘流則逝,得坎則止。”顏師古注:“孟康曰:‘《易》坎為險,遇險難而止也。’張晏曰:‘謂夷易則仕,險難則隱也。’”
    成語出處:
    語出《漢書·賈誼傳》:“寥廓忽荒,與道翱翔。乘流則逝,得坎則止。”顏師古注:“孟康曰:‘《易》坎為險,遇險難而止也。’張晏曰:‘謂夷易則仕,險難則隱也。’”
    1442

    困知勉行

    成語拼音:
    kùn zhī miǎn xíng
    成語解釋:
    在不斷克服困難中求得知識,有了知識就勉力實行。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1443

    膾炙人口

    成語拼音:
    kuài zhì rén kǒu
    成語解釋:
    膾:細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鮮美;使人愛吃。
    成語出處: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海敘不遇》:“李濤,長沙人也,篇詠甚著,如‘水聲長在耳,山色不離門’,……皆膾炙人口。”
    1444

    悃質無華

    成語拼音:
    kǔn zhì wú huá
    成語解釋:
    華:浮夸。至誠而不虛浮。形容真心誠意,毫不虛假
    成語出處:
    明·艾南英《答夏彝仲文書》:“獨取太史公所自為贊論序略者讀之,其句字可謂悃質無華矣。”
    1445

    口直心快

    成語拼音:
    kǒu zhí xīn kuài
    成語解釋:
    想什么說什么,為人直爽
    成語出處:
    巴金《家》:“倒是覺慧口直心快,他終于說了出來。”
    1446

    枯枝再春

    成語拼音:
    kū zhī zài chūn
    成語解釋:
    枯死的樹木又恢復了生命力。比喻歷經挫折又獲得生機。
    成語出處:
    明 無名氏《白兔記 團圓》:“姻緣本是前生定,故令個白兔來引,艱辛,今喜得枯枝再春。”
    1447

    康哉之歌

    成語拼音:
    kāng zāi zhī gē
    成語解釋:
    康:太平。泛指太平頌歌
    成語出處:
    《尚書·益稷》:“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1448

    樂不可支

    成語拼音:
    lè bù kě zhī
    成語解釋:
    支:支持、支撐。快樂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樂到極點。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堪傳》:“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公為政,樂不可支。”
    1449

    力不能支

    成語拼音:
    lì bù néng zhī
    成語解釋:
    力量不能支撐。表示事到危難時候;想要挽救、解決;但力量不夠。
    成語出處: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廈將傾,非一木所支也。”
    1450

    鱗萃比櫛

    成語拼音:
    lín cuì bǐ zhì
    成語解釋:
    猶言鱗次櫛比。
    成語出處:
    夏仁虎《舊京瑣記·城廂》:“前門左右舊有東西荷包巷,顧繡荷包諸肆,鱗萃比櫛,朝流女士日往游觀,巷外車馬日甚。”
    1451

    連城之璧

    成語拼音:
    lián chéng zhī bì
    成語解釋:
    連城:連成一片的許多座城。后用來形容某種東西非常珍貴。璧:玉。非常珍貴的、非常值錢的美玉。也指價值極高的寶物或比喻珍貴的東西。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遣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1452

    鱗次櫛比

    成語拼音:
    lín cì zhì bǐ
    成語解釋:
    鱗次:像魚鱗那樣挨著。櫛比:像篦子齒那樣并排著。形容像魚鱗或梳篦的齒那樣緊密的排列著。多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
    成語出處:
    明 陳貞慧《秋園雜佩 蘭》:“自長橋以至大街,鱗次櫛比,春光皆馥也。”
    1453

    櫟樗之材

    成語拼音:
    lì chū zhī cái
    成語解釋:
    櫟:木名;樗:俗名“臭椿”。比喻無用之材或平庸無用的人
    成語出處:
    1454

    六朝脂粉

    成語拼音:
    liù cháo zhī fěn
    成語解釋:
    六朝:建都于建康(南京)的三國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脂粉:胭脂。形容繁華綺麗。形容六朝時金陵靡麗繁華景象
    成語出處: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賞月遇惡》:“且樂平生,塵寰事,六朝脂粉飛灰冷。”
    1455

    六尺之孤

    成語拼音:
    liù chǐ zhī gū
    成語解釋:
    指沒有成年的孤兒。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
    1456

    樂昌之鏡

    成語拼音:
    lè chāng zhī jìng
    成語解釋:
    見“樂昌分鏡”。
    成語出處:
    《剪燈新話·聯芳樓記》:“一旦事跡彰聞,思情間阻,則樂昌之鏡,或恐從此而遂分。”
    1457

    老成之見

    成語拼音:
    lǎo chéng zhī jiàn
    成語解釋:
    老成:閱歷多而練達世事。老練而周到的見解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7卷:“不想今日原從這著,可見老成之見,大略相同。”
    1458

    連城之價

    成語拼音:
    lián chéng zhī jià
    成語解釋:
    連城:連成一片的城池;價:價格。形容物品極為珍貴,價值極高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1459

    量出制入

    成語拼音:
    liàng chū zhì rù
    成語解釋:
    量:估量;制:規定。估量支出情況再定其收入之道
    成語出處:
    《新唐書·楊炎傳》:“凡百役之費,一錢之斂,先度其數而賦于人,量出制入。”
    1460

    六尺之托

    成語拼音:
    liù chǐ zhī tuō
    成語解釋:
    托:委托。指受囑托撫育遺孤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明帝紀》:“并可以受六尺之托,臨大節而不撓。”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