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胡之痛的意思 龍胡之痛的讀音和出處
- 龍
- 胡
- 之
- 痛
- 成語名稱:
- 龍胡之痛
- 成語拼音:
- [lóng hú zhī tòng]
- 成語解釋:
-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龍七十馀人,龍乃上去……百姓卬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涘號。”后因以“龍胡之痛”指喪親之痛。
- 成語出處:
-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龍七十馀人,龍乃上去……百姓卬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涘號。”
- 成語例句:
- 顧此襢編之錫,曾不間于烏鳥之懷;是各簪履之遺,益無解于龍胡之痛。★清·錢謙益《尚寶司少卿袁可立前母陸氏加贈宜人制》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用于書面語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龍胡之痛
- 英文翻譯:
- Pain of dragon and Hu
- 成語故事:
- 龍胡之痛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龍胡之痛”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龍的成語 L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鑄鼎 群臣 后宮 上去 百姓 卬望 上天 喪親
“龍胡之痛”的單字解釋
【龍】:1.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降雨。2.封建時代用龍作為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帝王使用的東西:龍顏。龍廷。龍袍。龍床。3.形狀像龍的或裝有龍的圖案的:龍舟。龍燈。龍車。龍旗。4.古生物學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動物,如恐龍、翼手龍等。5.姓。
【胡】:1.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遠、隔絕)。2.泛指外國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黃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3.亂,無道理:胡來。胡鬧。胡吹。胡言亂語。4.文言疑問詞,為什么,何故:胡不歸?“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胡須。6.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稱“胡同(tòng)”(用作巷名時,“同”讀輕聲不兒化)。8.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痛】:1.疾病創傷等引起的難受的感覺:頭痛。肚子痛。傷口很痛。2.悲傷:悲痛。哀痛。3.盡情地;深切地;徹底地:痛擊。痛罵。痛殲。痛飲。痛下決心。
“龍胡之痛”的相關成語
“龍胡之痛”的關聯成語
龍字的成語
胡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痛字的成語
龍開頭的成語
胡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痛開頭的成語
long的成語
hu的成語
zhi的成語
tong的成語
lhzt的成語
龍胡什么什么的成語
龍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龍什么什么痛的成語
什么胡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胡什么痛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痛的成語
* 龍胡之痛的意思 龍胡之痛的成語解釋 龍胡之痛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