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3341

    直而不肆

    成語拼音:
    zhí ér bù sì
    成語解釋:
    直:平直;肆:放肆。指耿直而不放肆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58章:“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342

    直而不挺

    成語拼音:
    zhí ér bù tǐng
    成語解釋:
    指做事按正直之道而行,但能有變通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蓋寬饒傳》:“夫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訕。”
    3343

    置而不問

    成語拼音:
    zhì ér bù wèn
    成語解釋:
    置:設置。對設置任命的官員放在一旁不再過問。指對事情不加過問
    成語出處:
    宋·蘇軾《漢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上林令吏之不材,而虎圈嗇夫,才之過人者也,才者遺而不錄,不才者置而不問,則事之不廢壞者有幾?”
    3344

    質而不野

    成語拼音:
    zhì ér bù yě
    成語解釋:
    質:樸素、單純。野:粗俗。質樸而不粗俗。同“質而不俚”。
    成語出處:
    《后漢書 班彪傳上》:“然善述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野,文質相稱,蓋良史之才也。”
    3345

    知而不言

    成語拼音:
    zhī ér bù yán
    成語解釋:
    明明知道而不說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列御寇》:“知道易,勿言難。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
    3346

    知而不爭

    成語拼音:
    zhì ér bù zhēng
    成語解釋:
    明知是非而不據理力爭。多指不堅持原則
    成語出處:
    戰國·宋·墨翟《墨子·公輸》:“知而不爭,不可謂忠。”
    3347

    知而故犯

    成語拼音:
    zhī ér gù fàn
    成語解釋:
    故:故意。知道不對,卻故意違犯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9卷:“問:‘一切含靈具佛性,既有佛性,為什么卻撞入驢胎馬腹?’師曰:‘知而故犯。’”
    3348

    知二五而不知十

    成語拼音:
    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成語解釋: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晉、楚也;晉、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3349

    知二五而未識于十

    成語拼音:
    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
    成語解釋: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
    成語出處:
    南朝·梁·劉峻《辯命論》:“同知三者,定乎造化,榮辱之境,獨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識于十。”
    3350

    總而言之

    成語拼音:
    zǒng ér yán zhī
    成語解釋:
    總括起來說(總:總括;歸納)。
    成語出處:
    《周易 系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唐 孔穎達疏:“總而言之,皆虛無之謂也。”
    3351

    治阿之宰

    成語拼音:
    zhì ē zhī zǎi
    成語解釋:
    泛指有才能、治理政務有方的官吏
    成語出處:
    3352

    執法不阿

    成語拼音:
    zhí fǎ bù ā
    成語解釋:
    阿:迎合。執行法律公正無私,不屈從權勢。
    成語出處:
    3353

    執法不公

    成語拼音:
    zhí fǎ bù gōng
    成語解釋:
    拒絕公正,在實施法律中的不公正
    成語出處:
    3354

    植發沖冠

    成語拼音:
    zhí fā chōng guàn
    成語解釋:
    頭發直豎,頂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踴躍之狀。
    成語出處:
    三國·魏·嵇康《養生論》:“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發沖冠。”
    3355

    植發穿冠

    成語拼音:
    zhí fā chuān guàn
    成語解釋:
    猶植發沖冠。
    成語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溫嶠初為劉琨使來過江”劉孝標注引晉·裴啟《語林》:“溫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盡驚。既坐,陳說九服分崩,皇室弛絕,晉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無主,聞者莫不踴躍,植發穿冠。”
    3356

    指腹裁襟

    成語拼音:
    zhǐ fù cái jīn
    成語解釋:
    指腹:雙方父母為腹中的胎兒預訂婚姻;裁襟: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訂婚約,怕長大后不相認,將衣襟裁為兩幅作為憑證。指婚約
    成語出處:
    明·湯顯祖《牡丹亭·硬拷》:“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說道納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沒有。”
    3357

    指腹成親

    成語拼音:
    zhǐ fù chéng qīn
    成語解釋:
    孩子尚未出生,在母腹中即由雙方家長訂立婚約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緋衣夢》第一折:“俺兩家指腹成親,后來我家生了個女兒,喚做閏香,今年十七歲;他家得了個小廝,喚做慶安,他如今窮了也。”
    3358

    知法犯法

    成語拼音:
    zhī fǎ fàn fǎ
    成語解釋:
    知道法律;卻違反法律。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爺!知法犯法!”
    3359

    執法犯法

    成語拼音:
    zhí fǎ fàn fǎ
    成語解釋:
    指執行法律的人違背法律
    成語出處:
    3360

    只鳳孤凰

    成語拼音:
    zhī fèng gū huáng
    成語解釋:
    只:獨,單。沒有配偶,孤零的一人
    成語出處:
    元·鄭光祖《梅香》第三析:“如此般好天良夜,淑女才郎,相將,意廝投門廝對戶廝當,成就了只鳳孤凰。”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