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3201

    一字值千金

    成語拼音:
    yī zì zhí qiān jīn
    成語解釋:
    一個字價值千金。指字寫得非常好。形容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成語出處:
    宋·戴復古《望江南》詞:“結屋三間藏萬卷,揮毫一字值千金。”
    3202

    一字之師

    成語拼音:
    yī zì zhī shī
    成語解釋:
    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指改正別人詩文中的一個字或糾正一個誤讀、誤寫的字。
    成語出處:
    明 張岱《與周伯戩之書》:“張乖崖以蕭楚才為一字之師。”
    3203

    有志之士

    成語拼音:
    yǒu zhì zhī shì
    成語解釋:
    指有抱負有理想的人。
    成語出處:
    宋·陸九淵《與曾宅之書》:“惟其生于后世,學絕道喪,異端邪說充塞彌滿,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與世間凡庸恣情縱欲之人均其陷溺,此豈非以學術殺天下哉。”
    3204

    運之掌上

    成語拼音:
    yùn zhī zhǎng shàng
    成語解釋:
    運:運動,運轉。運轉于手掌之上。比喻極其容易。
    成語出處:
    《齊桓晉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 公孫丑上》:“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3205

    有志者事竟成

    成語拼音: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成語解釋:
    者:人;竟:終于;成:成功。有志氣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耿渰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3206

    一卒之田

    成語拼音:
    yī zú zhī tián
    成語解釋:
    百頃田地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晉語》:“無一卒之田。”
    3207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成語拼音:
    yán zhī zhě wú zuì,wén zhī zhě zú yǐ jiè
    成語解釋:
    言者:說話的人;聞者:聽話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成語出處:
    《詩經·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3208

    睚眥之隙

    成語拼音:
    yá zì zhī xì
    成語解釋:
    睚:眼眶;眥:眼角;睚眥:生氣瞪眼。別人瞪眼這樣小的怨恨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董卓傳》:“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眾,睚眥之隙必報,人不自保。”
    3209

    睚眥之嫌

    成語拼音:
    yá zì zhī xián
    成語解釋:
    睚:眼眶;眥:眼角;睚眥:生氣瞪眼。別人瞪眼這樣小的怨恨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胡四娘》:“冀四娘念手足之義,而忘睚眥之嫌。”
    3210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成語拼音:
    yòng zhī zé xíng,shě zhī zé cáng
    成語解釋:
    用:任用;行:做,實行;舍:不用;藏:退隱。任用就出來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隱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3211

    由衷之言

    成語拼音:
    yóu zhōng zhī yán
    成語解釋:
    衷:指內心;本心。出自內心的話。引申為向交談的對方真心實意地敞開心扉;以求得對方的理解、諒解或同情。
    成語出處:
    清·惲敬《辨微論》:“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3212

    睚眥之怨

    成語拼音:
    yá zì zhī yuàn
    成語解釋:
    睚:眼眶;眥:眼角;睚眥:生氣瞪眼。別人瞪眼這樣小的怨恨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3213

    由中之言

    成語拼音:
    yóu zhōng zhī yán
    成語解釋:
    出自內心的話。指說話誠懇
    成語出處:
    清·惲敬《辨微論》:“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3214

    引重致遠

    成語拼音:
    yǐn zhòng zhì yuǎn
    成語解釋:
    引:牽挽;致:達到。指負載沉重而可以到達遠方。比喻抱負遠大,能闖出新的天地,做出宏偉的業績
    成語出處:
    《周易·系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
    3215

    言之鑿鑿

    成語拼音:
    yán zhī zuò zuò
    成語解釋:
    鑿鑿:確實。話說得非常確實。
    成語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宋儒據理談天,自謂窮造化陰陽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鑿鑿,如指諸掌。”
    3216

    言之諄諄,聽之藐藐

    成語拼音:
    yán zhī zhūn zhūn,tīng zhī miǎo miǎo
    成語解釋:
    說的人很誠懇,聽的人卻不放在心上。
    成語出處:
    《詩經 大雅 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3217

    芝艾并焚

    成語拼音:
    zhī ài bìng fén
    成語解釋:
    芝艾: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惡和美丑。比喻貴賤、賢愚、良莠同歸于盡
    成語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嘉遁》:“慮巫山之失火,恐芝艾之并焚耳。”
    3218

    芝艾共焚

    成語拼音:
    zhī ài gòng fén
    成語解釋:
    比喻貴賤、賢愚、良莠同歸于盡
    成語出處:
    《北齊書·文苑傳·樊遜》:“復恐迎風縱火,芝艾共焚。”
    3219

    芝艾俱焚

    成語拼音:
    zhī ài jù fén
    成語解釋:
    芝艾:比喻美和惡。芝艾同被燒毀。比喻好的壞的同歸于盡。
    成語出處:
    《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若苗穢害田,隨風烈火,芝艾俱焚,安能自別乎?”
    3220

    芝艾俱盡

    成語拼音:
    zhī ài jù jìn
    成語解釋:
    芝艾:香草和臭草,比喻美和惡。芝艾同被燒毀。比喻好的壞的同歸于盡
    成語出處:
    南朝·梁·梁元帝《討侯景檄》:“孟諸焚燎,芝艾俱盡;宣房河決,玉石同沉。”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