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3221

    窒礙難行

    成語拼音:
    zhì ài nán xíng
    成語解釋:
    窒:阻塞不通。阻礙太多,難以實行。
    成語出處:
    清·龔自珍《答人問關內侯》:“夫支孽盡封,則國祚愈長久,愈窒礙難行,寰海不能容支孽。”
    3222

    芝艾同焚

    成語拼音:
    zhī ài tóng fén
    成語解釋:
    比喻貴賤、賢愚、良莠同歸于盡
    成語出處:
    《宋書·沈攸之傳》:“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赴敵,何陳能堅?……芝艾同焚,悔將何及!”
    3223

    知安忘危

    成語拼音:
    zhī ān wàng wēi
    成語解釋:
    只知道過太平日子而忘記了危險的時候
    成語出處:
    晉·潘岳《秋興賦》:“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
    3224

    治標不治本

    成語拼音:
    zhì biāo bù zhì běn
    成語解釋:
    標:樹枝的末梢,指事物的表面或枝節;本:草木的莖或根,指事物的根本或根源。只從表面上、枝節上加以治理,不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成語出處:
    柳建偉《英雄時代》第28章:“偉哥這種藥,治標不治本,我勸你還是不試為好。”
    3225

    紙包不住火

    成語拼音:
    zhǐ bāo bù zhù huǒ
    成語解釋:
    比喻事實是掩蓋不了的
    成語出處:
    古華《芙蓉鎮》第二章:“紙包不住火……那筆款子,你收留不得。”
    3226

    紙筆喉舌

    成語拼音:
    zhǐ bǐ hóu shé
    成語解釋:
    指社會輿論
    成語出處:
    魯迅《題記》:“真所謂‘事實勝于雄辯’,又何待于紙筆喉舌的批評。”
    3227

    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成語拼音:
    zhū bā jiè chī rén shēn guǒ,quán bù zhī zī wèi
    成語解釋:
    比喻吃東西狼吞虎咽,來不及細嘗。也比喻看書做事貪多務得,實則無所收獲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這奴才,‘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3228

    止暴禁非

    成語拼音:
    zhǐ bào jǐn fēi
    成語解釋:
    止、禁:罅;暴、非:指種種壞事。制止種種壞事。
    成語出處:
    《莊子·盜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3229

    治病救人

    成語拼音:
    zhì bìng jiù rén
    成語解釋:
    治療疾病;挽救病人。比喻真心誠意地幫助別人糾正錯誤缺點。
    成語出處:
    晉 葛洪《神仙傳》:“沈羲,吳郡人,學道于蜀,能治病救人,甚有恩德。”
    3230

    櫛比鱗次

    成語拼音:
    zhì bǐ lín cì
    成語解釋:
    亦作“櫛比鱗差”。亦作“櫛比鱗臻”。像梳子的齒和魚的鱗,密密地排列著。
    成語出處:
    《元史·河渠志三》:“岸善崩者,密筑江石以護之,上植楊柳,旁種蔓荊,櫛比鱗次,賴以為固。”
    3231

    櫛比鱗差

    成語拼音:
    zhì bǐ lín chà
    成語解釋:
    見“櫛比鱗次”。
    成語出處: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邇來林棲谷隱,櫛比鱗差。”
    3232

    櫛比鱗臻

    成語拼音:
    zhì bǐ lín zhēn
    成語解釋:
    見“櫛比鱗次”。
    成語出處:
    唐·范攄《云溪友議》卷六:“真娘者,吳國之佳人也,時人比于錢唐蘇小小。死葬吳宮之側,行客感其華麗,競為詩題于墓樹,櫛比鱗臻。”
    3233

    止謗莫如自修

    成語拼音:
    zhǐ bàng mò rú zì xiū
    成語解釋:
    止:停止,平息;謗:指責。要阻止別人毀謗,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昶傳》:“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3234

    止謗莫若自修

    成語拼音:
    zhǐ bàng mò ruò zì xiū
    成語解釋:
    止:停止,平息;謗:指責。要阻止別人毀謗,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成語出處:
    《新唐書·魏謨傳》:“諺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謗莫若自修。’惟陛下崇千載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
    3235

    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成語拼音:
    zhǎng bié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
    成語解釋:
    長:助長。指助長別人的聲勢,輕視自己的力量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你兩個閉了鳥嘴!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3236

    執鞭隨蹬

    成語拼音:
    zhí biān suí dèng
    成語解釋:
    手里拿著馬鞭,跟在馬鐙旁邊。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隨在左右。
    成語出處:
    《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3237

    執鞭隨鐙

    成語拼音:
    zhí biān suí dèng
    成語解釋: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隨左右。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8回:“愿將軍不棄,收為步卒,早晚執鞭隨鐙,死亦甘心。”
    3238

    知白守黑

    成語拼音:
    zhī bái shǒu hēi
    成語解釋:
    意思是對是非黑白,雖然明白,還當保持暗昧,如無所見。這是道家的消極處世態度。
    成語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3239

    指不勝僂

    成語拼音:
    zhǐ bù shèng lǚ
    成語解釋:
    見“指不勝屈”。
    成語出處: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吳喆》:“奇遇之多,指不勝僂,若今日所昵,未數數覯也。”
    3240

    指不勝屈

    成語拼音:
    zhǐ bù shèng qū
    成語解釋:
    板著指頭也不過來(不勝:不能承受)。形容數量很多。
    成語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而貧弱者或衣食不給,其小有才者至竄入匪類,以辱先人,以余所見,指不勝屈。”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