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3161

    有枝添葉

    成語拼音:
    yǒu zhī tiān yè
    成語解釋:
    比喻敘述事情或轉述別人的話,為了夸大,添上原來沒有的內容。
    成語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桐芳回到家中,把這些話有枝添葉的告訴高第,而被招弟偷偷聽了去。”
    3162

    玉卮無當

    成語拼音:
    yù zhī wú dàng
    成語解釋: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當:底。玉杯沒有底。后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有瓦卮而有當,君渴將何以飲?”
    3163

    有職無權

    成語拼音:
    yǒu zhí wú quán
    成語解釋:
    光有職位而沒有實權
    成語出處:
    李曉明《平原槍聲》:“給他安了個大隊副官的名義,有職無權。”
    3164

    一之謂甚

    成語拼音:
    yī zhī wèi shèn
    成語解釋:
    甚:過分。做了一次,已經過分。比喻錯誤不能重犯。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3165

    一之為甚

    成語拼音:
    yī zhī wéi shèn
    成語解釋:
    見“一之謂甚”。
    成語出處:
    元·侯克中《歸興》詩:“一之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
    3166

    有志無時

    成語拼音:
    yǒu zhì wú shí
    成語解釋:
    有抱負而時運不濟。
    成語出處:
    《后漢書·趙歧傳》:“漢有逸人,姓趙名嘉。有志無時,命也奈何!”
    3167

    言之無物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wù
    成語解釋:
    言:言語;言辭;物:指內容。指寫文章或講話空洞;沒有具體充實的內容。
    成語出處:
    清 梁啟超《跋》:“言之無物,務尖險,晚唐之極敝也。”
    3168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
    成語解釋: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成語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而無文,行而不遠。’”
    3169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成語解釋:
    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亦作“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成語出處:
    《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3170

    言之無罪,聞之足戒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zuì,wén zhī zú jiè
    成語解釋:
    言:說話;聞:聽話;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成語出處:
    清·汪琬《詩說序》:“詩獨主志,所為主文譎諫,與言之無罪,聞之足戒者,其詞則隱,其旨則微。”
    3171

    影只形單

    成語拼音:
    yǐng zhī xíng dān
    成語解釋:
    猶形單影只。
    成語出處:
    元·高明《琵琶記》第五出:“[生]非是我要埋冤,只愁他影只形單,我出去有誰看管。”
    3172

    影只形孤

    成語拼音:
    yǐng zhī xíng gū
    成語解釋:
    猶形單影只。
    成語出處:
    明·陳汝元《金蓮記捷報》:“膝下紅顏,須代冬溫夏清;眼前白發,況兼影只形孤。”
    3173

    沅芷湘蘭

    成語拼音:
    yuán zhǐ xiāng lán
    成語解釋:
    見“沅芷澧蘭”。
    成語出處:
    清·方文《酬鄒師可見投之作》詩:“沅芷湘蘭昔所聞,十年今始覯群芬。”
    3174

    一至于此

    成語拼音:
    yī zhì yú cǐ
    成語解釋:
    竟到如此地步。
    成語出處:
    南朝·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筆札無情,任其搖礕。甚矣哉!文之橫流,一至于此!”
    3175

    言之有故

    成語拼音:
    yán zhī yǒu gù
    成語解釋:
    所說的話有根據。
    成語出處: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會乎經義,使人主中其臘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惡也。”
    3176

    言之有據

    成語拼音:
    yán zhī yǒu jù
    成語解釋:
    說話和寫文章有充分的證據或事實根據
    成語出處:
    3177

    一枝一節

    成語拼音:
    yī zhī yī jié
    成語解釋:
    ①本指樹木的枝節。②喻事物之細小部分。
    成語出處:
    明·莫是龍《畫說》:“畫樹之竅,只在多曲,雖一枝一節,無有可直者。”
    3178

    一肢一節

    成語拼音:
    yī zhī yī jié
    成語解釋:
    見“一肢半節”。
    成語出處:
    魯迅《準風月談·感舊以后(上)》:“但也因為所指的是一群,所以被觸著的當然也不會少,即使不是整個,也是那里的一肢一節。”
    3179

    言之有理

    成語拼音:
    yán zhī yǒu lǐ
    成語解釋:
    說的話有道理。
    成語出處:
    明 無心子《金雀記 守貞》:“還是左兄言之有理,極是曲體人情。”
    3180

    喻之以理

    成語拼音:
    yù zhī yǐ lǐ
    成語解釋:
    喻:曉喻,開導。用道理來開導說服人。
    成語出處:
    宋·洪邁《夷堅志·丙志》第14卷:“然此婦見鷙獸不怖悸,乃能言之有理,亦難能也。”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