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2321

    淑質貞亮

    成語拼音:
    shū zhì zhēn liàng
    成語解釋:
    淑:善良;貞:堅貞;亮:誠信質直。品質善良,為人誠信質直
    成語出處:
    漢·孔融《薦禰衡表》:“字正平,淑質貞亮,英才卓礫。”
    2322

    手足之情

    成語拼音:
    shǒu zú zhī qíng
    成語解釋: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間血肉關系的感情。
    成語出處:
    宋 蘇轍《為兄蘇軾下獄上書》:“臣竊哀其志,不勝手足之情,故為冒死一言。”
    2323

    識字知書

    成語拼音:
    shí zì zhī shū
    成語解釋:
    謂有文化知識。
    成語出處:
    清·李漁《奈何天·慮婚》:“莫說別個,就是闕忠輩呵,一般也貌昂藏,識字知書,怎奈這命低微,執鐙隨鞭。”
    2324

    聲罪致討

    成語拼音:
    shēng zuì zhì tǎo
    成語解釋:
    宣布罪狀,并加討伐。
    成語出處:
    《國語 晉語五》:“是故伐備鐘鼓,聲其罪也。”
    2325

    桑中之喜

    成語拼音:
    sāng zhōng zhī xǐ
    成語解釋:
    謂男女不依禮法的結合。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二年》:“申叔跪從其父,將適郢,遇之,曰:‘異哉!夫子有三軍之懼,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將竊妻以逃者也。’”
    2326

    順之者興,逆之者亡

    成語拼音:
    shùn zhī zhě xīng,nì zhī zhě wáng
    成語解釋:
    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同“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成語出處:
    梁啟超《國家思想變遷異同論》:“以萬丈之氣焰,磅礴沖擊于全世界人人之腦中,順之者興,逆之者亡。”
    2327

    絲竹之音

    成語拼音:
    sī zhú zhī yīn
    成語解釋:
    絲竹:弦樂和管樂,泛指音樂。指音樂的聲音
    成語出處:
    春秋·齊·管仲《管子·七臣七主》:“材女樂三千人,鐘石絲竹之音不絕。”
    2328

    桑中之約

    成語拼音:
    sāng zhōng zhī yuē
    成語解釋:
    桑中:桑林之間。指男女幽會的的密約。
    成語出處:
    《詩·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2329

    手澤之遺

    成語拼音:
    shǒu zé zhī yí
    成語解釋:
    手澤:為手汗所沾潤。指先人遺物。
    成語出處:
    《禮記 玉藻》:“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
    2330

    售胝足之藥

    成語拼音:
    shòu zhī zú zhī yào
    成語解釋:
    胝:手掌或腳掌上的老繭。指賣狗皮膏藥騙人
    成語出處:
    《廳史》:“昔人有以胝足之藥售于市者,輒揭扁于門曰:‘供御。’”
    2331

    恬不知恥

    成語拼音:
    tián bù zhī chǐ
    成語解釋:
    指對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為安然處之;不以為恥。恬:安然、滿不在乎。
    成語出處:
    宋 呂祖謙《東萊博議 衛禮至殺邢國子》:“衛禮至行險僥幸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于銘,以章示后。”
    2332

    恬不知怪

    成語拼音:
    tián bù zhī guài
    成語解釋:
    謂安然處之,不以為怪。語本漢賈誼《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
    成語出處:
    語出漢·賈誼《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宋·蘇軾《謝中書舍人表》:“既任止于訓詞,故權移于胥史,恬不知怪,習為故常。”
    2333

    湯餅之會

    成語拼音:
    tāng bǐng zhī huì
    成語解釋:
    指孩子出生第三天舉行宴會
    成語出處: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三朝洗兒,曰湯餅之會;周歲試周,曰睟盤之期。”
    2334

    恬不知愧

    成語拼音:
    tián bù zhī kuì
    成語解釋:
    見“恬不知恥”。
    成語出處:
    清·閻爾梅《房琯論》:“軍法,大將失律者,斬。琯失律,宜斬;不斬而罷,已屬非法,尚恬不知愧,賓客盈門。”
    2335

    推波助瀾,縱風止燎

    成語拼音:
    tuī bō zhù lán,zòng fēng zhǐ liáo
    成語解釋:
    瀾:大波浪。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的聲勢,擴大影響
    成語出處:
    隋·王通《文中子·問易》:“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2336

    恬不知羞

    成語拼音:
    tián bù zhī xiū
    成語解釋:
    見“恬不知恥”。
    成語出處:
    清·王韜《凇隱漫錄·馮佩伯》:“特不解當時婦女,何以恬不知羞,豈真叔寶全無心肝者哉?”
    2337

    推崇備至

    成語拼音:
    tuī chóng bèi zhì
    成語解釋:
    推崇:推重,敬佩。極其推重和敬佩。
    成語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八回:“所談西國政治、藝術,石破天驚,推崇備至,私心竊以為過當。”
    2338

    統籌統支

    成語拼音:
    tǒng chóu tǒng zhī
    成語解釋:
    指統一籌集統一開支
    成語出處:
    鄧小平《太行區的經濟建設》:“我們很早就實行了以縣為單位統籌統支的辦法,規定村無派款權,改革了這個病政。”
    2339

    天賜之福

    成語拼音:
    tiān cì zhī fú
    成語解釋:
    天賜的恩惠或憐憫的仁慈
    成語出處:
    2340

    推誠置腹

    成語拼音:
    tuī chéng zhì fù
    成語解釋:
    同“推心置腹”。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二卷:“吾推誠置腹,何愁彼不賓服?”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